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73篇
  免费   628篇
  国内免费   597篇
林业   1370篇
农学   582篇
基础科学   101篇
  590篇
综合类   5153篇
农作物   169篇
水产渔业   365篇
畜牧兽医   1472篇
园艺   1023篇
植物保护   173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361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470篇
  2013年   429篇
  2012年   772篇
  2011年   763篇
  2010年   584篇
  2009年   641篇
  2008年   581篇
  2007年   614篇
  2006年   521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373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为了解决板栗南种北移时的关键一一栗苗越冬春成活问题,本文通过试验提出三种新技术:秋未对栗苗地上部分喷松香、喷波尔多液、穴面覆地膜。结果,越冬率均达95%以上。为板栗及其它树种的引种工作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52.
应用Merck RQflex 2型反射仪和硝酸根试纸条研究了氮肥施用数量和施用方式对宁夏银川平原复种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探讨了大白菜硝酸盐与氮肥用量的相关性和速测指标。结果表明,大白菜的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线性——平台关系;施氮肥提高了大白菜产量和净菜率;关键需肥期进行追肥比传统的基肥加追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且收获时体内硝酸盐水平降低;大白菜外叶叶柄硝酸盐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但随生育期延长而下降。复种大白菜最佳经济施氮量为572 kg/hm2,叶柄硝酸盐适宜含量为3 485.28 mg/kg。  相似文献   
953.
以市售栽培品种城青2号、高脚白大白菜无菌苗叶肉原生质体为材料,分别就激素、原生质体的培养密度、培养方式、多胺类物质对细胞分裂频率以及后期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还探讨了在原生质体培养10天后加入提高了pH值的培养液来控制细胞褐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54.
橄榄种质资源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14个橄榄种质的叶片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橄榄叶为典型的异面叶,上表皮由1~2层排列紧密的形状不规则细胞组成,上表皮厚度大于下表皮厚度,叶脉突起,栅栏组织由1~2层长柱形细胞组成,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细胞较短,排列较疏松,细胞间隙较大。不同种质在叶片厚度、表皮厚度、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同一品种的叶脉突起度和细胞结构紧密度变化相对较小。据此探讨了橄榄叶片结构与其生态适应性及抗寒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5.
栗茶间作模式对茶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栗茶间作模式和单作模式下茶树叶片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分析表明,栗茶间作模式下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单作模式下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双峰曲线;栗茶间作模式下茶树净光合速率(Pn)与胞间CO2浓度(Ci)和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大气温度(Ta)和叶面温度(Tl)呈显著相关,单作模式下茶树净光合速率(Pn)与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呈显著相关;栗茶间作模式和单作模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Pn=12.8713-0.0267Ci,Pn=23.1111+22.7827Cond-0.0770Ci.  相似文献   
956.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和生物制药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微波(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电渗析(ED)和气体分离(GS)等几种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制剂,维生素C的制备、抗生素的提炼、多肽和氨基酸的分离等中药和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和生物制药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7.
王慧真  张永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94-7494,7497
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中药复方对817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将20日龄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在Ⅰ、Ⅱ和Ⅲ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1%、0.2%、0.5%的中药复方,Ⅳ组只加基础日粮(作为对照),进行30 d的饲养试验,测定各组肉仔鸡的生长性能、饲料转化率、死淘率,并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Ⅰ、Ⅱ、Ⅲ组平均每只净增重较对照组提高4.3%、14.5%和11.5%,Ⅱ、Ⅲ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各组饲料转化率均高于对照组,Ⅱ组(53.3%)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各组死淘率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Ⅱ、Ⅲ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对照组。日粮中添加中药复方可促进817商品肉鸡的生长发育,提高净增重、饲料转化率和经济效益,以添加0.2%中药复方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58.
不结球白菜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及与黑斑病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了34个不同生态型不结球白菜品种的生物学性状及黑斑病发病情况,并对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叶柄宽度、厚度、重量及叶绿素含量、茎重、叶片数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达1%或5%的显著水平。不结球白菜的叶重、叶柄重、叶柄厚、根重、叶片数、叶柄上、中、下宽、类胡萝卜素对农艺性状的解释能力可达83.4%,反映了不结球白菜农艺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叶柄宽度、厚度、重量及叶大小和数量、叶绿素对病情指数的直接负向作用依次增大,它们的值越大,则病情指数越小,品种的抗病性越强。  相似文献   
959.
福建省杉木人工林序列林价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以福建省杉木人工林为对象,收集了大量杉木人工林的投入与产出资料,测算了杉木人工林单位活立木蓄积的序列林价,并用动态函数曲线拟合不同立地类型的不同利率的序列林价.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序列林价在杉木人工林最优经济轮伐期的确定及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60.
The cytoplasm male sterile (CMS) line and its maintainer line of the newly-bred non-heading Chinese cabbage were taken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he production rate of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 (O2 ), contents of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hydrogen peroxide (H2O2), and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peroxidase (POD), catalase (CAT) as well as ascorbate peroxidase (APX) were determined in buds of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leaves during vegetative and florescence stages. As showed by the results, there were higher levels of MDA and H2O2 contents, higher O2 production rate and higher activities of SOD, POD, and CAT in the buds of the CMS lines than that in the buds of the fertile lines, while the APX activity wa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three enzymes above.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activities of protective enzymes in leaves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DA contents and O2 production rate, which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metabolism of active oxygen between CMS and its maintainer were mainly apparent in reproductive organ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6, 29(1): 18–22 [译自: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