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88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5篇
  121篇
综合类   234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节约理论出发,针对民用、公用及商用建筑中央空调的能耗问题,从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空调的冷热源、空调水系统以及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中央空调节能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供空调与建筑节能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2.
关于水土保持与市场经济的几点思考陈来如(安徽省安庆市水电局,246003)(一)传统观念的水土资源远离市场1.水土资源的长期无偿使用,导致资源破坏、浪费严重。多年来,除政策失误外,经济活动中人们一直认为水、上等环境资源是大自然的恩赐,可以免费使用而无...  相似文献   
63.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蔡世忠 《农业科技管理》2012,31(3):13-16,23
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文章阐述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对中原经济区主体——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积极发展新型工业等实现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4.
Abstract

Case studies were completed on five Honduran agro-forestry cooperatives. A comparative instrumental analysis of the five case studies was utilized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 most important for success or failure of a cooperative. The case studies yielded ten focus areas of importance: forest resource base, land tenure, structure and governance, benefits for cooperative members and communities, institutional support, international aid projects, pine bark beetle, resin tapping, logging and marketing, and integration of logging and resin tapping.  相似文献   
65.
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对2010~2011年鲁中地区昌乐县西瓜大棚内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并于2011年1月15日~2月25日分期播种西瓜进行试验,用斐林试剂滴定法测定西瓜糖含量,用手持折光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将气象资料分析结果与西瓜各发育期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确定鲁中地区优质大棚西瓜的适宜气象指标。结果表明,鲁中地区优质大棚西瓜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2℃。各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发芽最适温度为25~30℃,幼苗期最适温度为25~30℃,开花授粉期的最适温度为22~27℃,果实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4℃。西瓜每天光照要求8 h以上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西瓜生长期内需要总日照时数为1 000 h左右。西瓜生长发育较适宜的空气湿度为50%~60%;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65%~75%,苗期65%,伸蔓期为70%,果实膨大期则要求75%~80%。  相似文献   
66.
江旅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411-8414,8417
从狭义中原的地理范畴,解读各类历史典籍中所记录的秦汉前中原及与中原相关的地理内容,从中把握秦汉以前中原古代地理发展的历史脉络、地理成就、发展特点及蕴含的历史地理价值。研究认为,在中国区域性地理发展历史中,尤其是秦汉前中原古代地理发展史不仅可以独立成章,而且形成极具理性的中原古代地理体系,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地理科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7.
保障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农业保险发展为此提供了新的可能。探讨农业保险对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的影响,对促进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8—2020年中部经济地带面板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动态演进趋势,采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农业保险对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2008—2020年中部经济地带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且区域间存在明显差距,黑龙江、河南和安徽的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发展水平显著优于山西和江西。农业保险可有效提升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水平,这一结果通过了缩尾处理和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接提升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水平。因此,基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角度考虑,提出应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依托农业保险引导生产要素向农业流动,推动农业保险风险管理服务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不同牡丹品种引种的适应性,对初步筛选出的8个名优牡丹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开花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个牡丹引种品种适生性良好,能够正常地分蘖,各引进品种的花型和花色等表型表现基本与原产地相当,均能维持较高的观赏价值。通过进一步对引种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的8个牡丹引种品种的各项得分均在10分以上,且综合评分均较高(≥70分),说明引进品种的适应性均较好,开花品质均较高,可从中筛选出引种适应性综合评分较高的品种进行进一步的引种驯化研究。  相似文献   
69.
中部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的时空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中部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进行评估,为该地区生态经济系统治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1992,2000,2008和2016年中部6省GDP数据和Landsat TM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以及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EEH),评估其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及时空演化特征。[结果]①1992年以来,中部地区GDP呈现快速增长模式,但增长速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安徽和江西2省快于其他地区,湖南省增长最为缓慢;②中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波动上升,呈现良性发展态势,空间分布特征是南部高于北部,西部高于东部;③1992—2016年中部地区EEH值在各省变化较为明显,安徽和湖北省EEH呈现改善趋势,河南省EEH值最高,其余省份改善不明显或有下降趋势。[结论]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差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EEH)存在一定差异,可持续发展水平也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70.
LIU Pengde 《干旱区科学》2021,13(11):1163-1182
West Junggar is a key area for understanding intra-oceanic plate subduction and the final closure of the Junggar Ocean. Knowledge of the Carboniferous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Junggar Ocean region is required for understanding the tectonic framework and accretionary processes in West Junggar,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A series of Early Carboniferous volcanic and intrusive rocks, namely, basaltic andesite, andesite, dacite, and diorite, occur in the Mayile area of southern West Junggar, northwestern China. Our new LA-ICPMS zircon U-Pb geochronological data reveal that diorite intruded at 334 (±1) Ma, and that basaltic andesite was erupted at 334 (±4) Ma. These intrusive and volcanic rocks are calc-alkaline, display moderate MgO (1.62%-4.18%) contents and Mg# values (40-59), and low Cr (14.5×10-6-47.2×10-6) and Ni (7.5×10-6-34.6×10-6) contents,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enrichment in light rare-earth elements and large-ion lithophile elements and depletion in heavy rare-earth elements and high-field-strength elements, meaning that they belong to typical subduction-zone island-arc magma. The samples show low initial 87Sr/86Sr ratios (range of 0.703649-0.705008), positive εNd(t) values (range of 4.8-6.2 and mean of 5.4), and young TDM Nd model ages ranging from 1016 to 616 Ma, indicating a magmatic origin from depleted mantle involving partial melting of 10%-25% garnet and spinel lherzolite. Combining our results with those of previous studies, we suggest that these rocks were formed as a result of northwestward subduction of the Junggar oceanic plate, which caused partial melting of sub-arc mantle. We conclude that intra-oceanic arc magmatism was extensive in West Junggar during the Early Carbonifero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