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林业   167篇
农学   111篇
基础科学   130篇
  213篇
综合类   412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921.
The distribution of root biomass was studied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0–10, 10–20, 20–30, 30–40 cm) by means of a “study plot” method for various plant species in the Shangshe Catchment area in the Dabie Mountains, Anhui Province. The number and lengths of root samples were recorded. In each study plot, anti-scourability of soils in corresponding soil layers was measured with a C.C. Suoboliefu anti-scourability instru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e following: 1) The root system was largely distributed in the 0–40 cm soil layer and the number of roots was the largest in the surface soil layer. Fine roots<1 mm in diameter predominated in root length. 2) In the same section, the anti-scourability indices of the surface soil layer were larger than those of other soil layers in the various plant species. The tree root system, especially the fine roots<1 mm in diameter, are highly instrumental in controlling soil losse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length, number and density of fine roots and the anti-scourability index were 0.8173, 0.7159 and 0.6434, respectively. The length of fine root is a key factor in the anti-scourability soil index. This index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on-capillarity of each soil type, indicating that forests have a strong soil stabilizing function, because their root systems improve physical soil properties and ultimately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biosoil system with an anti-scourability index.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Science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2007, 5(6): 15–20 [译自: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相似文献   
922.
新疆在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上的战略地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和我国粮食安全的状况,并在分析新疆的粮食供求状况后,结合新疆的自身优势,提出了把新疆建设成国家粮食战略接替区的有利条件及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923.
文章基于6-6结构六自由度并联机构铰点工作空间的概念,阐述了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工作空间大小与结构尺寸参数评价关系。首次利用工作空间大小与尺寸参数的联接关系表达式,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本研究室飞行模拟器用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使直接依据工作空间大小进行结构尺寸设计而不必进行大量工作空间反复核算成为可能。同时依据铰点工作空间构造出Stewart平台位置可达工作空间,为工作空间的分析提供了一种全新方法。此方法不仅可以为结构参数设计提供依据,还可为工程设计提供机构边界运动范围,是分析并联机构工作空间一种强有力的有效、实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24.
为筛选出适宜在福建杉木中心产区推广的杉木良种,选择5个杉木良种(福建尤溪第2代种子园实生苗、福建洋口第2代种子园实生苗、广西融水第1代种子园实生苗、洋020无性系组培苗、福建沙县本地种源实生苗),在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开展不同杉木良种、不同坡位造林对比试验,造林后12 a对不同杉木良种林分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  相似文献   
925.
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法与 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法对采自湖北省恩施地区的2株野生真菌(样本编号: HBES1003、HBES1096))进行分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依据其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该2株菌株为绒盖牛肝菌属 (Xerocomus)菌种。为进一步确定鉴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学,对2株菌株样本的ITS全区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采用 NJ(Neighbor-Joining)邻接法构建出系统发育树,通过探究其与已知菌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样本HBES1003为绒盖条孢牛肝菌Xerocomus subtomentosus,样本HBES1096为黑斑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nigromaculatus。  相似文献   
926.
金粉蕨属的系统位置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对金粉蕨属、珠蕨属、粉背蕨属、薄鳞蕨属、碎米蕨属和黑心蕨属10种植物的叶绿体基因rbcL序列进行测定,以鳞始蕨科的2个成员为外类群构建它们的系统关系。简约性分析结果表明:①碎米蕨类植物是一个单系类群,并得到bootstrap100%的支持。该类群不仅包括中国蕨科的大部分属,还包括裸子蕨科中的部分成员;②珠蕨属、Llavea和凤丫蕨属形成一个分支,并得到很高的boot strap支持;③金粉蕨属严格位于凤尾蕨群这一分支,该属与凤尾蕨属的关系近缘。从分子系统学的角度来看,金粉蕨属既不属于中国蕨科,也不属于珠蕨科,而应归入凤尾蕨科。  相似文献   
927.
针对目前乘用式采茶机作业时对采摘面的茶芽不能识别大小、老嫩茶叶一刀切下的弊端,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乘用式采茶机,提出了嫩茶自动识别与采茶机割刀的自动调平调高控制方法。通过对采茶机割台的位置伺服和水平度伺服控制,使得割刀面与茶陇蓬面有一个较好吻合,并能将割台与大地水平面保持一致;为了实现更为精准地切割,在采摘面的茶芽识别时采用2次最大类间差分法。首先获取采摘面的图像,利用B分量的阈值分割出茶叶区域;然后选取G和G-B分量的阈值,从茶叶区域中再分割出嫩茶区域;最后计算采摘面上嫩茶部分所占面积比例,以70%作为视觉伺服的控制基准。试验研究表明,提出的基于机器视觉的乘用式采茶机的嫩茶自动识别与采茶机割刀的自动调平调高控制方法能有效解决目前机采茶叶老嫩一刀切下的弊端,为今后全自动化茶叶采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8.
为拓展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一种具有两转一移(2R1T)3自由度的2PRC-PRS并联机构,基于反螺旋理论对机构的自由度及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推导出了机构的位置反解;设计制造了2PRC-PRS并联平台样机,结合贝加莱公司生产的伺服运动控制器,添加相应外围设备,对并联平台设计了一套基于Powerlink总线的网络化运动控制系统,组装了电控柜,并以Automation Studio 3.0为软件开发平台,基于ST编程语言开发了控制软件;在并联平台和电控柜以及控制软件的基础上,完成了伺服电机三环参数整定、电子齿轮试验、平台综合运动控制试验以及无线网络远程控制试验。为深入研究此类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奠定了理论和试验基础,丰富了工业网络实时控制系统的实践经验,也为此类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29.
[目的]研究不同坡位5年生无患子人工林生物量及结实量差异,为无患子科学合理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无患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分析不同坡位对无患子生长量、生物量及结实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坡位无患子林分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变化范围在4 370.22~21 456.08 kg/hm~2,根系生物量变化范围在3 507.69~8 898.01 kg/hm~2,林下植被层生物量变化范围在11 167.23~18 084.24 kg/hm~2,林分结实量变化范围在180.01~384.03 kg/hm~2。[结论]无患子林分生长量、林分生物量及林分结实量均表现为下坡位最大,中坡位居中,上坡位最小。  相似文献   
930.
烤烟部位量化识别判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测量了不同烟区的不同品种、不同叶位烟叶主要外观形态指标,比较分析了各项指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期选择适宜指标识别判定烟叶部位。结果表明,部位标度值的重现性、稳定性都较好,波动性小,不同部位烟叶间差异显著,而同一部位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烟叶间几乎没有差异,作为识别判定烟叶部位的量化指标稳定可靠;而叶片长度、宽度、长宽比等指标变异系数大,波动大,稳定性差,同一部位不同产地、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不能作为判断烟叶部位的量化指标。运用部位标度值法,对烟叶的部位进行识别判定,将烟叶分为下部、中部和上部3个部位,快速准确,科学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