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339篇 |
免费 | 799篇 |
国内免费 | 138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138篇 |
农学 | 1072篇 |
基础科学 | 1246篇 |
2514篇 | |
综合类 | 11699篇 |
农作物 | 797篇 |
水产渔业 | 1611篇 |
畜牧兽医 | 7518篇 |
园艺 | 1166篇 |
植物保护 | 17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8篇 |
2023年 | 715篇 |
2022年 | 1081篇 |
2021年 | 1263篇 |
2020年 | 1370篇 |
2019年 | 1010篇 |
2018年 | 496篇 |
2017年 | 715篇 |
2016年 | 929篇 |
2015年 | 899篇 |
2014年 | 1461篇 |
2013年 | 1426篇 |
2012年 | 1620篇 |
2011年 | 1729篇 |
2010年 | 1608篇 |
2009年 | 1766篇 |
2008年 | 1999篇 |
2007年 | 1674篇 |
2006年 | 1643篇 |
2005年 | 1568篇 |
2004年 | 1197篇 |
2003年 | 976篇 |
2002年 | 774篇 |
2001年 | 708篇 |
2000年 | 573篇 |
1999年 | 427篇 |
1998年 | 464篇 |
1997年 | 398篇 |
1996年 | 363篇 |
1995年 | 410篇 |
1994年 | 342篇 |
1993年 | 240篇 |
1992年 | 267篇 |
1991年 | 298篇 |
1990年 | 243篇 |
1989年 | 256篇 |
1988年 | 104篇 |
1987年 | 54篇 |
1986年 | 41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9篇 |
1974年 | 10篇 |
1973年 | 9篇 |
1957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为探索狐尾藻对重金属铜的积累和耐性机制,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处理(0、20、50 mg·L-1)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叶片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析各器官中铜吸收转运及铜在各组织器官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各浓度铜处理下狐尾藻均能存活,但铜浓度高于50 mg·L-1时,狐尾藻根、茎、叶生物量相比对照(铜 0 mg·L-1)处理降低53.48%、36.99%和32.22%。铜处理后,狐尾藻根、茎和叶铜含量分别为11.81~186.34、1.32~7.89、2.11~11.99 mg·kg-1,根系中铜含量均高于叶片和茎部。铜在狐尾藻中的亚细胞分布主要位于根、茎、叶的细胞壁部分(36.49%~49.61%、45.44%~49.92%、41.45%~55.92%),其次是可溶性组分(21.65%~25.99%、23.03%~27.65%、18.01%~34.63%)。狐尾藻中铜的赋存化学形态以盐酸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为主,所占比例为76.34%~86.67%,均是活性较低的形态。因此,狐尾藻是铜富集较好的植物,其根部的耐性大于茎、叶。铜以吸附态或蛋白质、果胶酸盐等低活性形态赋存于细胞壁或可溶性组分(液泡)中是狐尾藻积累和耐受铜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3.
74.
据最新调查数据,云南省石漠化草原主要分布于曲靖、昆明、红河等5个州( 市),总面积
37.97 万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3.53%,其分布最广的海拔区间为1 500~2 500 m,占比47.85%,
基岩裸露度分布区间为30%~94%,以植被盖度为10%~19%的分布区间面积最广,占比37.85%,
绝大部分分布于土层薄甚至极薄区域,占比达92.10%。根据石漠化草原空间分布特征,在充分衔
接各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规划基础上,统筹考虑岩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
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将云南省石漠化草原区划为6个分区,分区阐述石漠化草原生态保护
与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75.
76.
通过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进水流速的智能调控,可降低饵料残留,避免水质恶化。为此,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进水流速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流场特性的影响,并基于该研究设计出一套确定进水流速调控的实验方法。首先,通过对比Standard k-ε、RNG k-ε和Realizable k-ε 3种湍流模型及多种壁面函数的仿真效果,确定RNG k-ε模型和标准壁面函数作为仿真配置。同时,针对多相流模型,对欧拉多相流模型和DPM离散相模型进行对比,为提高计算准确性选用DPM离散相模型,并基于上述模型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制定网格划分方案。其次,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养殖为例,模拟不同进水流速下养殖池流场、排污和水温调节的效果。最后,针对仿真结果提出进水流速调控方案。结果显示,日常采用1.0 m/s的进水流速,可有效提高适宜流速区面积并控制水处理成本;投饵前,采用0.2 m/s的进水流速可以解决循环水养殖中存在的饵料浪费问题;进食结束后,采用1.2 m/s的进水流速可快速排出残饵避免水质恶化;水温异常时,采用15 ℃的水、以1.2 m/s的进水流速注水230 s,可使20 ℃的水下降到正常水平,精准化控制水温。采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可针对不同养殖生物和养殖环境设计进水流速智能调控策略,可用于解决循环水养殖过程中饵料浪费、水质变差和水温异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77.
以发酵秸秆纤维的不同天数作为变量,研究发酵预处理对秸秆纤维特性及其对制备可降解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测量发酵后0,5和10 d的纤维的长细比,分析三大素化学成分的变化,并以可降解脲醛树脂为胶黏剂,制备可降解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发酵5 d的纤维长细比集中增大,总体集中在20∶1以内,而发酵10 d的长细比增大且频率分布变宽,显示为纤维长又细及分布频率均匀。从而得出结论:在3组不同发酵时间的纤维制备的复合材料中,未发酵的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大,发酵5 d的复合材料性能最差,发酵10 d的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又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随着纤维长细比的频率分布变宽而增强。其主要原因是在制备复合材料时,长细比分布更加均匀的秸秆纤维交错结合,细小纤维可以填充纤维板的缝隙,使得纤维的致密性更好,并且未完全发酵的纤维会将更长和更大长细比的微纤丝露出来,增加胶黏剂的渗透性,提高纤维的结合能力,从而提高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8.
畜牧业是果洛州的主体产业,畜牧业经济在全州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动物防疫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州畜牧业生产的稳定发展。近几年来,虽然在果洛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业务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果洛州的动物防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小疫情连年不断,给果洛州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严重障碍。笔者根据走访了解,现将果洛州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79.
蔬菜是中国居民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民的膳食均衡和民生福祉,北京作为中国首都,人口众多,维护北京市蔬菜稳定供给不仅关乎民生,而且涉及更高层面的政治问题。从供给来源、供给品类、销售渠道、供应数量以及价格等方面梳理归纳了北京市蔬菜的供给特征,然后从供应数量、供应渠道两个方面分析了北京市蔬菜供给存在的隐患,并着重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北京市蔬菜供应的影响,认为北京市目前的蔬菜供应渠道和供应数量足够支撑日常需求,需要警惕的是疫情大规模暴发、社会舆论发酵带来的物资配给困难及物资哄抢等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抗疫经验,对北京市蔬菜的稳定供给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0.
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相关部门对相应区域采取"封闭"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居民日常作息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为了解疫情期间居民的日间活动与晚间睡眠的变化,探究生理变量与主观幸福感和神经质人格的关系,本研究于COVID-19期间(2020年2月17日-27日)招募有效参与者68人[平均年龄(47.53±5.42)岁],采用每日情绪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收集参与者的每日情绪状态以及对于生活的满意度水平,采用大五人格神经质问卷测量参与者的神经质水平,采用身体活动记录仪采集参与者在此期间的客观活动数据.研究显示:疫情期间,参与者日间以中低活动为主,夜间总睡眠时间超过8h,入睡时间凌晨0点左右,睡眠中点推迟到凌晨4点左右;此外,活动均值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而入睡时间的延后会降低居民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降低其主观幸福感,且高神经质人群更易受到情绪状态变化的影响.认为增加日间高强度活动以及规律作息可以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