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5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5篇
  17篇
综合类   246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利用不同浓度稻瘟菌粗毒素处理水稻幼苗,研究在不同浓度处理下稻瘟菌粗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水稻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害物质丙二醛(MDA)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ries培养液中培养的粗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种子胚根、胚芽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0~96h的动态检测,CAT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17.5%,PPO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13.1%,MDA的含量比对照平均降低了15.9%。说明经稻瘟菌粗毒素处理过的水稻能够诱导提高相关酶CAT,PPO的活性,减少有害物质MDA的含量。  相似文献   
472.
研究不同浓度丙溴磷迫胁下,油菜的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浓度的丙溴磷均诱导了油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低浓度组诱导过氧化氢酶活性,高浓度组先诱导后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73.
磁场对棕壤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磁场处理棕壤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以棕壤为供试土壤,研究不同磁场强度(0、100,300,500mT)磁处理土壤后,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棕壤风干土经磁场处理后,100和300mT磁场强度促进了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磁致效应为正效应。磁处理后的28d内,500mT磁场处理抑制了棕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仅在培养的第14天,500mT处理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对照,比对照增加34.50%;棕壤湿土经磁处理后第1天,100mT对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出正效应,300mT和500mT处理对湿土的过氧化氢酶无明显影响,磁处理后的7~28d,磁处理后过氧化氢酶活性比对照均增加。磁场处理土壤后的28d,各处理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增加。低磁场对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但是不同场强的磁致效应有所差异。100mT场强处理对两种酶活性均为促进作用,而500mT场强处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74.
La^3+对低温胁迫冬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稀土La^3+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以冬小麦永良4号为试材,设置5个浓度梯度的镧(5、10.20、30,40m瘩/kg)分别喷施小麦幼苗,采用模拟低温冷害试验法,研究低温胁迫下La^3+时冬小麦幼苗叶片SOD、POD和CAT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在La^3+处理的7d内和0、5、10℃3种低温条件下,冬小麦的SOD活性均随温度的降低而明显上升,并随着La^3+处理天数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和CAT的活性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和La^3+处理天数的增加,也呈先升后降趋势。低温胁迫的冬小麦经20mg/kg浓度La^3+处理后,其幼苗体内SOD、CAT和POD酶活性均比对照有所提高。[结论]适当浓度(20mg/kg)La^3+处理能诱导冬小麦幼苗对低温胁迫产生抗性,提高冬小麦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475.
马铃薯叶绿素含量、CAT活性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200 mm左右)与阴湿地区(年降雨量600 mm左右)对比试验,测定马铃薯品种生育期的叶绿素a、b含量和CAT活性,研究其与抗旱性关系。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旱条件下马铃薯叶片CAT活性提高,不抗旱品种较抗旱品种的CAT活性在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均高,且早熟不抗旱品种CAT活性更高。阴湿地区种植的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a、b及b/a比值较干旱地区高,而干旱地区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b/a比值与品种抗旱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且叶绿素b含量愈高,品种抗旱性愈强。  相似文献   
476.
[目的]于盐胁迫条件下,研究接种摩西球囊霉对盐地碱蓬生物量、MDA含量以及SOD、CAT活性的影响。[方法]设0、400mmol/L 2个NaC l水平,每个水平下设接种和不接种(对照)摩西球囊霉2个处理。测定各处理下盐地碱蓬的生长量和叶片SOD、CAT活性,以及叶片MDA含量。[结果]盐胁迫条件下,接种摩西球囊霉显著增加了盐地碱蓬的生长量和叶片SOD、CAT活性,而降低了叶片MDA含量。[结论]初步证实了AM真菌提高盐地碱蓬抗盐性是通过增加SOD和CAT活性、降低膜伤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77.
采用暴露试验法,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与重金属Cd2+单独及复合污染对鲫鱼鳃、肝脏、肌肉等部位的Cd蓄积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Cd2+处理时,随着Cd2+浓度增加,鲫鱼鳃、肝脏、肌肉3部位的Cd蓄积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各组织蓄积量顺序为:肝脏鳃肌肉;在LAS与Cd2+复合处理条件下,Cd在这3组织中的分布仍符合以上规律,但鲫鱼各组织对Cd的蓄积量发生改变,其中0.4 mg·L-1Cd2+与5.0 mg·L-1LAS复合处理能极显著促进鲫鱼肝脏对Cd的蓄积(P0.01);2.0 mg·L-1Cd2+与不同浓度的LAS复合处理均能极显著促进鲫鱼肝脏、肌肉对Cd的蓄积(P0.01);另外,2.0 mg·L-1Cd2+与5.0 mg·L-1LAS复合处理能极显著促进鲫鱼鳃对Cd的蓄积(P0.01);其余各复合组与相应单一Cd2+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LAS与Cd2+单一及复合处理对鲫鱼鳃、肝脏、肌肉的SOD、CAT活性均有明显影响,其中鲫鱼肝脏SOD活性变化能更灵敏地反映污染物对鲫鱼的毒性程度.  相似文献   
478.
通过单管状花和单花序自交,结合苯胺蓝染色法,对菊花品种rm1-3和rm1-4的自交亲和性进行了鉴定,同时对授粉后花柱内SOD、POD和CAT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在单管状花自交时,rm1-3每柱头上约有15粒花粉粒附着与萌发,而rm1-4柱头上没有花粉粒附着;在单花序自交时,rm1-3在授粉后0.5-2 h时平均每柱头有31粒花粉粒附着与萌发,4-6 h时花粉粒达54粒,而rm1-4在整个时间段内平均每柱头仅有0-3粒花粉粒附着,很少萌发,但当授予rm1-3的花粉时,0.5 h后平均每柱头便有26粒花粉粒附着,并开始萌发,4~6 h时花粉粒附着量达最大,平均为121粒,大量花粉管进入花柱,说明rm1-3为自交亲和品种(SC),而邢1-4为自交不亲和品种(SI).自交亲和品种rm1-3和自交不亲和品种rm1-4自交后花柱内SOD、POD和CAT 3种保护酶活性最高值分别是未授粉时的3.65、3.04和2.01倍与3.46、2.60和1.65倍,自交亲和品种的酶活性明显高于自交不亲和品种,但自交不亲和品种授予自交亲和品种花粉后,酶活性明显高于自交亲和品种自交后的酶活性,杂交后3种酶的最高值分别是未授粉时的5.23、3.12和2.52倍,说明3种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花粉、柱头上亲和基因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479.
施肥对沟叶结缕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处于生长期沟叶结缕草进行施肥试验,测定草坪的叶绿素、丙二醛、过氧化氢酶的含量,分析生长量的变化与颜色、密度、均一性等各项生理指标的关系,确定适宜沟叶结缕草生长的最佳施肥策略。草坪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尿素的颜色分值显著高于复合肥和液态肥,对草坪的转绿有显著效果;液态肥的均一性在三者最好,草坪长势均匀;复合肥的累积肥效密度值大于尿素和液态肥,保持后期草坪正常生长。浓度为15 kg/667 m2的尿素实验组成效最显著,表现为叶绿素含量最大,草坪草色泽鲜绿,生长茂盛;喷施浓度为1 000倍的液态肥后草坪丙二醛(MDA)含量达到0.189×10-2μmol/g FW,有效缓解逆境草坪,恢复其生长,持续时间较短;浓度为25 kg/667 m2的复合肥持久性最好,有效提高草坪过氧化氢酶(CAT)活力。  相似文献   
480.
以大果木莲种子为材料,比较赤霉素( GA3)浸种、磨破种皮和层积40 d种子萌发特性和萌发生理代谢差异,结果表明:冷藏1个月的大果木莲种子在较佳萌发温度25℃/15℃(昼/夜)下,种子萌发率仅为21.33%;当GA3质量浓度达到800 mg· L-1时,种子萌发率均超过53%,且差异不显著,萌发率受温度的影响不大;GA3处理能有效提高在非萌发适温下种子的发芽指数,但对萌发适温下的种子发芽指数无显著促进效果。磨破种皮和层积40 d处理对提高种子萌发率无显著作用。随着萌发进程,800 mg· L-1 GA3处理能显著地提高种子内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清除体内的丙二醛(MDA),但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明显影响;层积组和对照组种子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CAT和POD活性随萌发进程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仅在清除MDA的速度上,层积组要优于对照处理。在大果木莲种子萌发的生理代谢变化中,CAT活性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MDA质量摩尔浓度、CAT活性与MDA质量摩尔浓度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经主成分分析,CAT、POD活性的变化对种子发芽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