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8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林业   76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136篇
  721篇
综合类   504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87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7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集对分析的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集对分析方法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汉中盆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汉中盆地水资源利用处于中、低级阶段,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通过与模糊模式识别、模糊综合评判、属性识别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集对分析模型不仅理论严谨、方法简便,而且评价结果精确可靠,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因此,集对分析理论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2.
基于GIS技术的小型水库规划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小流域治理中,为了提高水库规划的精确度和速度,提出了基于GIS技术来实现小型水库规划的方法。主要是基于GIS技术的库客曲线的制作方法;小型水库规划的可视化。在GIS中,真实地形在计算机中的表达用数字高程模型(DEM)表示,水库规划的三维可视化环境的实现需利用0penGL技术。  相似文献   
33.
拱型网板(简称拱网)是设置在消力池里的辅助消能工,它具有良好的水力特性和消能效果,模型试验和原型观测结果表明,消力池中设置拱网可大大降低消力池的规模和工程费用。研究了影响拱网水力特性的几个参数和拱网的消能率。基于模型试验和原型观测结果,给出了确定网高和网距的经验公式。经几个工程应用结果表明,经验公式与实际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34.
在对水盐运动规律有较深刻的认识基础之上 ,建立流域水盐平衡模型 ,并以焉耆盆地为例 ,并进行模型的率定、检验和主要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模拟流域水盐时空分布与变化 ,为研究流域水盐调控和环境保护提供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35.
海河流域冬小麦水分生产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农田总供水水分生产率(WUEa)和灌溉水分生产率(WUEi)为评价指标,运用对流域内典型灌区的调查资料,计算了海河流域主要作物冬小麦的用水效率并进行特征分析,得到了其水分生产率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WUEa在田间尺度上均值为1.50 kg/m3、灌区尺度上均值为0.97kg/m3,WUE在...  相似文献   
36.
流域泥沙模型中雨量资料的时空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为民 《水土保持通报》1999,19(2):36-39,43
以经改进的格林-安普特下渗模型为基础,选择降雨资料有足够短的时段记载的流域和有足够密度雨量站的流域,分别变化时段长和站网密度计算产品,根据模型模拟精度与时段长及站网密度关系线的转折点,确定适当的时段长和合理的站网密度,通过曹坪流域的站网分析和6个小流域试验站的时段分析,发现对社些流域而言,时段长小于15min,站网密度大于2个/100km^2,其降雨时空均化给模型计算带来的误差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37.
基于多光谱遥感图像的青海湖流域土壤有机质估算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陆地表层重要的碳库,其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关乎农牧业生产活动安排与地表过程研究中关键参数的获取效率。为了探寻适合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土壤有机质遥感反演的响应波段及遥感模型,实现区域像元尺度上的土壤表层有机质估算,本文利用Landsat8-OLI多光谱遥感数据与实地采样数据对青海湖流域表层(0~20 cm)土壤进行了有机质含量反演研究。结果表明:Landsat8-OLI影像的第5、6和7波段是青海湖流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特征波段,基于这3个波段构建的土壤有机质遥感反演三元回归模型(R~2=0.704,P0.001),经实测点验证(RMSE=8.66)与相关文献研究结果验证(RMSE=8.85),精度高、稳定性强、预测趋势平稳。本研究不仅为高寒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快速测定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也为高寒地区的碳库计算、土壤肥力评价、土壤碳循环、农作物估产、草地退化监测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8.
降雨量对洱海流域稻季氮磷湿沉降通量及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探究洱海流域稻季氮磷湿沉降规律,于2016及2017年稻季在大理洱海流域收集湿沉降样品,分析样品中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总氮(total nitrogen,TN)、NO_3~--N、NH_4~+-N等指标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N、TP湿沉降通量主要受降雨量支配,2016与2017年稻季单次降水TN、TP湿沉降通量与降雨量均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TN、TP湿沉降浓度总体上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减小,同时与是否发生连续降雨及是否大规模施肥有关。以2017稻季氮素湿沉降为例,2017年稻季NH_4~+-N和NO_3~--N湿沉降对TN的占比分别为53.1%和20.6%,湿沉降以NH_4~+-N为主。可溶性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对TN的占比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连续降雨的延续而增大。2016及2017年稻季湿沉降TN质量浓度分别为0.87~4.03和0.90~6.85 mg/L,均远大于湖泊富营养化阀值,对洱海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9.
以太湖流域平原区两种土地利用方式(林地和菜地)为例,在长期定位观测土壤水分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法定量分析了土壤水分与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降水量在时间上不相关,而各层土壤水分均为自相关序列;(2)降水与土壤水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时长受季节、土壤深度、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影响较为明显(1~8d不等);(3)林地相关时长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秋季春季冬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菜地土壤含水量与降水相关关系在夏秋季节呈减小趋势,而在冬春季节则相反。整体上林地降水对土壤含水量的有效影响时间长于菜地,且林地降水量与土壤含水量相关关系的规律性优于菜地。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分析中国重要的“能源流域”黄河流域的碳生态安全水平空间差异与动态演进,客观反映黄河流域碳生态安全现状及其演变趋势,为碳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分析框架下构建黄河流域碳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OPSIS)评估碳生态安全水平并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时空演变特征。[结果] ①2012—2021年黄河流域碳汇量和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碳排放量增长速度快于碳汇量。从空间范围看,碳汇量具有“西高东低”的特点,而碳排放量呈“西低东高”的特征。②黄河流域碳生态安全水平逐年提升,由2012的0.356增长到2021年的0.639。在空间分布上,上游地区碳生态安全水平高于中、下游地区,呈现出“上游领先,中游追赶,下游超越”的特征。此外,碳生态安全等级均趋于良好。③基于核密度估计结果,黄河流域区域间碳安全水平差异逐渐缩小,且上游区域内碳生态安全水平差异性下降快于中、下游地区。[结论] 基于黄河流域碳生态安全现状,建议上游地区继续增强碳汇能力,中、下游地区发展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和清洁能源产业,推动GDP绿色增长。此外,应建立碳生态补偿机制,协调解决跨区域碳生态安全问题,提升全流域碳生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