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7篇
  免费   547篇
  国内免费   789篇
林业   1270篇
农学   423篇
基础科学   190篇
  3768篇
综合类   3024篇
农作物   227篇
水产渔业   199篇
畜牧兽医   426篇
园艺   133篇
植物保护   323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342篇
  2022年   400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360篇
  2019年   428篇
  2018年   330篇
  2017年   518篇
  2016年   596篇
  2015年   514篇
  2014年   593篇
  2013年   726篇
  2012年   783篇
  2011年   721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363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绿肥对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竹集约经营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获得高经济效益的经营措施,然而长期集约经营导致土壤质量特别是生物学性质下降。为了探索改善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生物学性质的途径和措施,2007年开展了不同绿肥对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试验。布置了对照、白三叶、大绿豆、黑麦草及大绿豆黑麦草混播、龙爪稷等6个处理的为期7周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绿肥处理均能改善土壤微生物特性,大绿豆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最高而对照最低,二者分别明显高于或低于其他绿肥处理,其余几个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绿肥处理提高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AWCD),其中最好的是豆、麦混播和白三叶2个处理;大绿豆处理最差;豆、麦混播及白三叶与大绿豆及对照之间差异显著。豆、麦混播的土壤微生物Shannon 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他处理。白三叶和豆、麦混播的土壤微生物McIntosh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通过AWCD、Shann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3个参数比较发现,McIntosh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大绿豆、黑麦草混播及白三叶对改善土壤微生物特性效果最好。考虑到白三叶的耐阴性更好,建议毛竹林下种植白三叶来改善土壤的生物学性质。   相似文献   
992.
短期免耕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量化的方法研究了短期免耕对土壤有机碳库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翻耕相比.短期免耕处理没有引起土壤总有机碳和可矿化态碳的显著变化;但在水稻孕穗期免耕极显著地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提高了可溶性碳库效率;在水稻收获时,免耕处理的易氧化态碳及其效率、微生物量碳、碳库活度、碳库管理指数是翻耕处理的1.21、1.19、1.14、1.30、1.33倍;水稻孕穗期及收获时.免耕处理土壤微生物代谢熵(qC02)显著比翻耕处理降低了0.11倍.可见短期免耕能引起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显著变化,且微生物代谢熵(qCO2)和碳库管理指数更能灵敏地指示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因而可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93.
对粘细菌生物活性物质、在农业中的应用以及其生态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4.
车前草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近年来有关车前草鉴别、活性成分提取、含量测定、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车前草,研制车前草制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5.
生猪有源电子标签的设计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该研究介绍了基于RFID技术的2.4 GHz频段生猪有源电子标签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际的电路板测试,得出下列结果:随着数据传输率呈倍数的减小,通讯距离和信号强度都逐渐增加;采用60或10 kbps数据传输率时,都能达到较好的通讯效果;使用该有源电子标签,可在50 m范围内准确识别,极大地提高了生猪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6.
不同吸附剂对生物质气化焦油去除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存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663-8665
[目的]研究有效去除生物质气化焦油的方法。[方法]选用不同的吸附剂,比较吸附剂去除生物质气化焦油的去除效果。[结果]结果表明,锯末吸附法具有原料经济易得、操作方便、吸附率高等优点,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有效地去除生物质气化焦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7.
打顶后喷施叶面活性物质对烤烟上部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打顶后喷施不同浓度的叶面活性物质"烟博士"对烤烟上部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一定浓度的"烟博士"会明显促进烤烟上部叶叶长、叶宽、叶面积的增加,并降低上部叶烟碱含量,使化学成分更加协调,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增加。以喷施"烟博士"1000倍稀释液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8.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设置在北京昌平区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16年的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状况。试验设置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和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2种不同种植制度以及长期撂荒处理(CK0),其中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种植制度(种植方式Ⅰ)包括4个施肥处理,分别为:对照(CK,不施肥,但种植作物)、氮磷钾(NPK)、氮磷钾+猪厩肥(NPK+M)、氮磷钾+玉米秸秆(NPK+S);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种植制度(种植方式Ⅱ)包括1个施肥处理为氮磷钾+种植方式Ⅱ(NPKF)。试验结果表明:1)长期撂荒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微生物量碳(SMB-C)和氮(SMB-N)均显著高于2种不同种植制度的农田土壤,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较低;2)2种不同的种植制度中,施肥处理(NPK、NPKM、NPKS和NPKF)农田的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生物量碳、氮、磷均高于不施肥但种植的农田(CK),与CK相比,NPK、NPK+M、NPK+S和NPKF处理的微生物量生物量碳增加了26%、70%、36%和46%,微生物量生物量氮增加了92%、251%、130%和159%,以及微生物量生物量磷增加了519%1...  相似文献   
999.
木质原料性质对KOH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方落叶松、杨木、桦木、浸提落叶松锯屑和麦秸为原料,采用KOH化学活化,在相同条件下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原料性质对活性炭的得率、灰分质量分数、比表面积及碘值的影响.以麦秸为原料制得活性炭比表面积最高,为3 753.39 m2/g;以浸提落叶松为原料制得活性炭得率最高,为22.82%;以落叶松为原料制得活性炭灰分质量分数最高,为10.7%.结果表明:m(KOH)∶ m(原料)=4∶ 1,750 ℃活化1 h,木质素质量分数是活性炭比表面积的主要影响因素.木质素质量分数越高,所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越小,且碘值相应减小.对针、阔叶材来说,木质素质量分数越大,活性炭的得率越大,且原料灰分对得率的影响没有木质素大.  相似文献   
1000.
以松辽平原玉米带高产土壤和平产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玉米产量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玉米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产培育模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商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全氮显著正相关(P<0.05),与有效磷、>0.25 mm团聚体数量及平均重量直径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容重显著负相关(P<0.05),与pH、结构破坏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玉米产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可见,土壤微生物量碳是反映玉米高产培育模式下土壤肥力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