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5篇
  13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31.
郭玉莲  陶波  高希武 《玉米科学》2008,16(1):122-125
对玉米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组织分布、发育期变化及乙草胺和阿特拉津对GSTs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CDNB为底物,玉米不同组织部位的GSTs活性具有显著差异,根中的GSTs活性最高,茎部次之,叶部最低;随着发育期的变化,GSTs活性也随之变化,除茎部外,随着发育期的变化,GSTs比活力也逐渐增加,GSTs活性到3叶期达到峰值,4叶期时GSTs活性逐渐降低;乙草胺对不同组织的诱导作用具有一定的差异,可以诱导叶部GSTs活性增加,对根部的GSTs活性呈抑制趋势;阿特拉津可以增加根部的GSTs活性,对叶部的GSTs活性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2.
40%乙草胺水乳剂的制备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验确定了40%乙草胺水乳剂的最佳配方,并对其粒径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其冷、热贮稳定性。通过对其流变特性的测定发现,40%乙草胺水乳剂为塑性流体,其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33.
阿特拉津和乙草胺在玉米和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检测方法研究了阿特拉津和乙草胺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阿特拉津最低检出浓度为0.08 ng g-1,添加浓度在10~250 ng g-1范围内,回收率在85%~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0%~14.4%之间;乙草胺最低检出浓度为0.40 ng g-1,添加浓度在10~250 ng g-1范围内,回收率在102%~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9.7%~14.0%之间。阿特拉津和乙草胺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1942.7e-0.0492T和C=916.53e-0.0343T,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4.1 d和20.2 d。38%阿特拉津水悬浮液、900 g L-1乙草胺乳油剂用于玉米田除草,施药剂量分别为5.25~10.50 g hm-2、2.25~4.50 g hm-2,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施药,施药1次,收获期玉米籽粒中阿特拉津残留量低于0.08 ng g-1、乙草胺残留量低于0.40 ng g-1,土壤中阿特拉津残留量低于3.3 ng g-1、乙草胺残留量低于12.4 ng g-1,均满足相应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34.
滁菊幼苗对除草剂乙草胺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滁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 L.)为材料,研究除草剂乙草胺对滁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分别用浓度为500、1 000、1 500、2 000 μmol/L的乙草胺处理滁菊幼苗,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降低,抑制其生长,表现在株高、根芽数、茎粗、鲜重等下降,尤其是根系鲜重降低显著。乙草胺处理还降低了滁菊叶片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较低的抗氧化酶活性有利于滁菊叶片内活性氧的积累,从而加剧了乙草胺对细胞膜的破坏,表现在滁菊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加。乙草胺处理浓度越高,对滁菊幼苗的抑制作用越显著。乙草胺作为滁菊的除草剂,建议使用浓度为400~500 μmol/L。  相似文献   
35.
东北部分春玉米地乙莠合剂防效下降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的东北春玉米区,长时间使用乙草胺和莠去津,导致部分地区防效下降。在吉林省农安县通过定点试验、大面积试验和大范围调查发现,乙莠合剂防效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杂草群落结构的变化引起的,同时降水的减少和药剂使用方法不当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未发现产生明显抗性的迹象。在未来,乙莠合剂仍是该地区玉米地除草剂的主要药剂,对于杂草群落尚未发生变化的地块仍然有很好的防效,而在杂草群落发生变化的地区,应适当更换除草剂或适当增加轮作;针对当地特点,适当推迟乙莠合剂的喷施时间,采用机械喷雾、加大用水量等措施来提高乙莠合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36.
除草试验结果表明,23%乙苄可湿性粉剂(300~450g/hm2)对移栽稻田中稗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的防效较好,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37.
50%乙草胺乳油防除夏大豆田杂草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50%乙草胺乳油防除夏大豆田杂草,在用药量1800~4200ml/hm2范围内,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可有效地防除马唐、藜、反枝苋、马齿苋等一年生杂草。施药后30d,株防效达87.9%~98.8%;施药后45d,株防效达94.9%~98.6%,鲜重防效达67.0%~98.2%。增产效果为10%~14%。最佳用药量以2400ml/hm2为宜,施药适期以夏大豆播后1~2d为好。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芽前土壤处理除草剂采用药砂法防除玉米地杂草的使用技术。[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芽前土壤处理除草剂乙草胺采用药砂法防除玉米地杂草的效果。[结果]芽前乙草胺采用药砂法防除玉米地杂草,不仅具有同常规药液喷雾封闭法相同的防除效果,而且还具有工作效率高、使用成本低、对玉米安全、操作劳动强度低等特点,药砂法选用的干燥粗砂直径为0.2~0.3 mm,粗砂使用量以30 kg/hm2为宜。[结论]该技术是适合农村留守老人操作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9.
通过测定乙草胺对16个水稻品种苗期生长的影响,研究不同品种水稻对乙草胺的敏感性及其与品种类型之间的关系。培养皿法测定乙草胺对水稻发芽的影响,琼脂法测定乙草胺对各品种水稻苗、根长度及重量等指标的抑制作用。乙草胺对水稻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低浓度时乙草胺对水稻的株高、根数有促进作用,当乙草胺浓度达到一定值,则对水稻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对根的抑制作用比对茎的抑制作用更强;供试品种中‘泗稻’耐药性最强,‘天优3301’敏感性最高,0.02 mg/L乙草胺琼脂培养基培养对2个水稻品种的苗长、苗鲜重、根长、株鲜重及根数平均抑制率分别为1.46%、6.42%、51.06%、60.87%和-6.45%(‘泗稻’);21.62%、22.62%、63.16%、74.76%、3.89%(‘天优3301’)。不同品种水稻对乙草胺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且该差异与品种类型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40.
阿特拉津和乙草胺混用对夏玉米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阿特拉津和乙草胺混用对夏玉米拔节期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A1、A2、A3、A4处理每小区各施阿特拉津和乙草胺0.5mL、1.0mL、2.0mL、4.0mL,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随除草剂剂量升高,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