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7篇
林业   229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85篇
  345篇
综合类   511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93篇
畜牧兽医   128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16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41.
成都平原及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成都市区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及其毗邻的岷江上游地区,共同组成了中国西部唯一的一片“森林-水田农业生态区”,也是中国西部最发达的经济区。近50年来,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成都平原缺水,天气变得干而热,岷江上游森林植被萎缩,干旱河谷扩大,水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等等。在考察中发现了以下事实成都市区近60年来,降水量减少25%;地下水位由1-3m下降到10-20m;都江堰供水区年缺水量达12亿m  相似文献   
142.
海河上游是指在天津归入海河的潮白、永定、大清、子牙、漳——卫等河北五河和蓟运河的上游。它包括山西高原东部、北部和蒙古高原、冀热山地的一部份,广袤148,000余平方公里,占整个海河流域面积的53%。由于地势高、坡度大、并有广泛的第四纪沉积,侵蚀作用甚为强烈,每年由此带入河道的泥沙每平方公里达1,143吨,成为我国仅次于黄河的第二个土壤侵蚀严重地区。根据调查和水文资料  相似文献   
143.
从“八景”考察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区域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红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78-17981
以黄河上游地区的西宁、兰州、银川等代表性城市"八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自然生态内容方面,分析了黄河上游地区"八景"的山地、水体景观;在人文生态内容方面,分析了黄河上游地区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桥渠渡口、亭台楼阁、宗教寺院、历史遗迹、生产生活景观。在此基础上,对黄河上游地区"八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总结出其山地景观贯穿全区、水体景观各有侧重、桥渠渡口多在宁夏、宗教寺院遍布各地、园林艺术引入城市以及以历史遗迹传承文化的特征,进而分析了"八景"与区域生态文化的关系,指出其所体现的人文生态内涵对美化城市环境、满足居民精神生活需要、传承地方历史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扩大居民活动空间、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认为"八景"文化与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核心宗旨不谋而合,能够对黄河上游城市生态文化建设,以及城市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4.
潮河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年径流影响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以北京潮河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61—2000年期间降雨、径流以及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情况,利用一个集总式的水文模型(IHACRES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对年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40年来,潮河上游流域降雨--径流的演变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1961—1978年(第一阶段)、1979—1993年(第二阶段)、1994—2000年(第三阶段)。相对第1阶段而言,第2和第3阶段流域降雨的产流能力总体上呈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流域内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比较明显,主要变化趋势是林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草地及未利用土地向林地的转换构成了土地覆被变化的主导过程,成为影响流域年径流的主要因子。第2阶段,耕地和林地的面积分别增长了7.47%和7.78%,流域内水库和塘坝等水利设施的修建及大规模利用也发生在这一阶段;第3阶段,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林地面积的大幅度增加(11.81%)。利用IHACRES模型模拟了第2和第3阶段的"基准年径流",通过对比实测年径流和基准年径流的差异,得出了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减少了流域年径流的结论。其中第2阶段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影响程度为27.76%,第3阶段为26.15%。  相似文献   
145.
针对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日益严峻恶化的局面,2000年开始对黑河下游进行了调水。东、西居延海是黑河尾闾,调水以前均干涸多年。通过实地调查、遥感等手段,分析了干涸多年的黑河尾闾东、西居延海调水后水资源、植被及生态环境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水量统一调度以来,东居延海分别于2002~2006年连续5年10次进水,总计入湖水量达到1.797 7亿m3,最大水面面积达35.7 km2;西居延海也在2003年进水,入湖水量达到0.272 3亿m3,东、西居延海总计入湖水量达到2.07亿m3。(2)调水前东居延海及四周植被覆盖度低,植物种类少,普遍生长不良,调水期末湖内及四周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大,植物种类增加,生长较好,植被呈现向良性演替方向发展的趋势。(3)遥感调查表明,黑河下游东、西居延海调水后草地面积增加了15.35 km2,高覆盖度灌木林面积增加了5.9 km2,而中、低覆盖度灌木林面积减少了8.59 km2,戈壁滩、沙化面积减少了19.98 km2,生态环境也有了极大改善。以上结果表明,调水5年多来东、西居延海生态环境正向良好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46.
对嫩江上游的大兴安岭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作了简要的分析,给出了近20年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及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预测模型(USLE),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结果有利于改善当地的水土流失,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7.
赵国柱 《甘肃农业》2003,(12):53-54
地处青藏、蒙新、黄土高原交错地带的黑河流域的生态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近几年来,由于沙尘暴的频繁发生而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现在,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已不仅关系着黑河流域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同样也关系到周边地区人民的生存与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主要从黑河流域水资源量、分布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构建节水型社会、恢复流域生态环境与张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8.
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工程实施取得较大成效.但是,退耕还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不足.通过对岷江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地调查,发现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9.
黑河流域是河西最大的一条内陆河流,流域上游是青海省祁连县和甘肃省肃南县的主要牧区,流域下游是甘肃张掖,酒泉地区部分乡镇和内蒙古额济纳旗的主要牧区。笔通过研究分析,认为近年来该流域上游地区开荒,毁林,毁草,下游地区迁入移民,盲目扩大耕地,加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破坏了脆弱的生态环境,加快了沙漠化进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防治对策是: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保护水源涵养基地;罅中游地区入口快速膨胀;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广节水灌溉措施,合理开发地下水;坚决罅破坏草原植被的行为,尽快恢复草原植被;修建山区调蓄水库;广辟水源,从根本上解决黑河流域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150.
岷江上游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一  尤振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81-6282,6285
岷江上游区内广漠的森林,本是岷江流域得天独厚的大自然保护屏障,然而这些林地多分布在高山峡谷坡面上,由于长期过伐,森林的蓄水保水性能降低,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自然灾害频繁,泥石流、滑坡增加,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概述了岷江上游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现状,提出了恢复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