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16篇
  19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黄淮海地区农业综合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淮海地区在中国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黄淮海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黄淮海平原粮食作物面积和总产量下滑明显、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农业发展、水质污染严重、耕地数量和质量下降。为此提出了黄淮海地区农业综合发展战略:建立节水高效防治污染农业生产体系、充分利用降水与土壤水,建立高效的旱作节水农业体系、大幅度压缩高耗水作物小麦种植面积、调整大城市郊区农业结构。  相似文献   
72.
《作物育种信息》2006,(1):21-21,F0004
我国将重点建设黄淮海、长江下游和大兴安岭沿麓等3个专用小麦带。到2007年,我国专用小麦面积将占小麦总面积的40%左右,比2001年提高20个百分点左右,其中3个专用小麦带发展的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面积占全国专用小麦面积的比例达到409/6以上,比2001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实现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力争向东亚国家或地区出口的目标。这是农业部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为专用小麦确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73.
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总结和育种目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1999-2003年5年间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审定新品种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分析了在黄淮海区域各省育种单位当前差距,以期为欲在我国最大的夏玉米主产区有所建树的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为欲在该区域参与玉米种子市场竞争的种子企业在选择玉米新品种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4.
粟玉2号(原秀青74—2)是河北粟神种子科技有限公司最新推出的玉米杂交新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属国家保护品种,适宜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一、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域试验,平均667m~2产量688.7kq,比对照农大108增产9.9%,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75.
开封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发达,产品丰富,地处国家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区,素有“中原粮仓”之美称。杞县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粮经比例已达到4∶6,复种指数达2.2,2000年被评为“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十强县”。建设了3万hm2大蒜、1.7万hm2辣椒、1.6万hm2花生、4000hm2菜花、3333.3  相似文献   
76.
对冬小麦||早春玉米/夏玉米、早春玉米/夏玉米和(20+40)cm小麦-夏玉米三种超高产集约种植方式下的作物养分吸收和利用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三种种植方式比现有吨粮田(15000kg/hm^2)增产21.63%-43.20%,但增产的生物学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冬小麦||早春玉米/夏玉米模式时空集约性强,单位面积年产量最高,N,P,K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发展潜力较大;早春玉米/夏玉米模式的特点是养分利用效率高,是持续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小麦-夏玉米模式的吸收效率较高,便于机械化操作和大面积推广。随施肥量的增加,养分吸收量增加,利用效率降低,不施肥与施肥之间差异极显著,高肥和中肥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7.
基于CiteSpace的中外大豆2000-2020年研究动态与热点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婧  董天站  徐菊祯  隋鹏 《大豆科学》2022,41(2):228-238
中国大豆生产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为探明中外大豆研究态势和我国大豆主产区研究差异,本研究从定量分析中国大豆生产贸易现状入手,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2000—2020年发表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大豆相关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国际和国内大豆研究的发文量、期刊来源、文章被引情况,利用CiteSpace 5.7.R5软件,探讨中外大豆研究热点差异和国内大豆生产发展前景。结果显示:国内外大豆研究热点主要涉及增产提质、品种选育、土壤养分、多样化种植对大豆的影响以及在气候变化条件下大豆的应对措施和响应机制等方面,相较而言,国外大豆的研究更侧重品质方面,我国大豆的研究则更关注产量。我国大豆的发展经历了由重点关注基因遗传和品质逐步扩展到大豆农艺特性和气候特征的动态变化,目前大豆的研究前沿集中在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和恶劣天气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方面。我国对北方春大豆的研究多于黄淮海夏大豆,除共同关注的研究内容外,北方春大豆区更关注土壤肥力,黄淮海夏大豆区更关注水分利用。我国大豆总产量和种植面积在2000—2015年呈逐年波动减少态势,自2016年起逐步回升,但单...  相似文献   
78.
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创新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黄淮海夏玉米产区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0%以上,生产上用的主栽品种较少,种质基础狭窄,抗风险能力较弱。解决的关键是在加强育种技术创新和种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出能够支撑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新自交系和杂交种。  相似文献   
79.
通过研究黄淮海区部分主栽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比较不同玉米品种在大面积倒伏后的产量表现,探讨了玉米大面积倒伏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大面积倒伏后玉米产量估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0.
介绍了黄淮海麦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症状、致病病原、传播途径、发病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当地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