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6篇
林业   833篇
农学   101篇
基础科学   225篇
  306篇
综合类   931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220篇
园艺   193篇
植物保护   7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9 毫秒
911.
上海市平原河网地区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上海市水土流失面积约 2 2 0km2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河道的边坡、堤顶面以及湖岸 ,郊区因河岸坍塌、取土加高加固河堤年损失耕地 86 67hm2 。水土流失导致大部分河道淤积 1~ 2m ,已严重影响到防汛排涝、农业灌溉和内河水运 ,并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介绍了水土流失的发生机理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有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12.
针对宁夏干旱风沙区大量营造人工柠条灌木林恢复治理沙化土地的状况下,作者从影响土壤质地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地上植被生态系统等儿个因素人手,对退化沙地土壤与环境的影响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无论在各评价性状权重值等同重要的情况下还是各评价性状权重值非等同的情况下排列序位次是一致的,呈现出造林密度1665丛/hm^2〉2490丛/hm^2〉3330丛/hm^2自然恢复地。由此说明干旱风沙区营造人工柠条灌木林对退化沙地土壤改良及植被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从综合效果来讲,人工柠条营造密度为1665~2490丛/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13.
我国平原农区复合农林业小气候效应研究概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近50年来我国平原农区复合农林业小气候效应总结,指出农田防护林及农林间作等复合农林业模式具有降低风速、调节气温和改善农田水分状况等小气候效应,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生态保障。  相似文献   
914.
杭嘉湖平原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化肥、农药大量施用与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或堆放是造成杭嘉湖平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污染,作者认为实行精确合理施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是从根本上解决杭嘉湖平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15.
江苏淮安地处苏北平原,交通发达,属暖温带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水源充足,是比较适宜种植蔬菜的地区之一。淮安蔬菜产业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战略而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市种植业的第一  相似文献   
916.
海河低平原位于黄淮海平原北部、河北省的东南部,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气温13℃,≥0℃积温4600~5000℃,≥10℃积温4200~4500℃,日照时数2600~2800 h,日照率60%;年降水500mm左右,但年际变幅大,春早、初夏旱频繁发生,被称作黄淮海平原的“旱槽”,历史上以旱、涝、盐、碱、穷著称。该区涉及河北省58个县市,全省27%人口,耕地238万hm~2,占全省耕地的35.86%,人均耕地较多,种植业生产水平较低但增产潜力较大。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粮、棉、油、豆等商品生产基地,对促进本区乃至河北省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水平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17.
本文按年型和季节,分析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潜水埋深状况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干旱少雨,地下水位急剧下降,4月中、下旬降到全年最低值.夏季雨水偏多,地下水位迅速回升,接近地表,造成渍害.秋季水位波动变化,秋末水位稳定下降.冬季水位变化缓慢,冬初埋深继续增加,成为全年第二个低值期.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灌溉(春季)、除涝(夏季) 等工程措施和深耕、增施有机肥等农业生物措施加以调节.  相似文献   
918.
<正>邱县位于黑垄港流域上游、华北平原腹地,土质以沙壤土为主,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作物以棉花、小麦、玉米为主,少量种植谷子、大豆、花生、甘薯等。近几年在农牧局的技术指导下,少数农户开始种植紫罗兰紫薯,2014年亩产达到  相似文献   
919.
淮北平原冬小麦作物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淮北平原冬小麦作物系数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水量平衡法、涡度相关法和Bouchet互补关系理论,结合Penman-Montieth方程,计算得到1991—2018年淮北平原冬小麦的作物系数;采用线性拟合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结合ArcGIS,研究了作物系数在淮北平原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淮北平原冬小麦全生育期的实际蒸散量的多年平均值为429.3 mm,参考作物蒸散量为541.3 mm,作物系数为0.79;②作物系数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变化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③作物系数在淮北平原全生育期由西北角向周围逐渐增大,高值中心呈现北移趋势;④作物系数与气候因子紧密相关,其中气温的影响最为显著,相对湿度和降水次之,风速最不显著。【结论】作物系数存在显著上升趋势,与气候因子关系紧密,需要关注作物需水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20.
【目的】探讨淮北平原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冬小麦灌溉和田间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92—2018年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的土壤含水率数据和适宜土壤含水率阈值,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M-K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克里金插值法等方法分析了淮北平原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含水率时空变化规律。【结果】(1)冬小麦全生育期10、20 cm土层深度含水率呈下降趋势,而50 cm含水率则呈上升趋势;10、20和50cm的土壤含水率未发生突变,其变化处于正常波动范围。(2)冬小麦生育期内,拔节—抽穗阶段、抽穗—乳熟阶段和乳熟—成熟阶段的土壤含水率低于适宜含水率下限值出现的概率分别为38.5%、46.2%和46.2%,不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而返青—拔节阶段土壤含水率均高于适宜含水率下限值,出现干旱胁迫的可能性较低。(3)在空间分布上,冬小麦全生育期表层土壤含水率西南部最高,中部较低,而中层50cm则呈从南向北减少的整体态势。(4)在拔节—抽穗阶段,土壤含水率的低值区出现在蚌埠和蒙城的概率为45.5%和50.0%,而在抽穗—乳熟阶段其概率分别为62.0%和38.1%。【结论】未来淮北平原表层土壤含水率可能呈下降趋势,冬小麦生长受干旱胁迫的可能性较大,蚌埠和蒙城地区应加强冬小麦的灌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