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6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243篇
林业   433篇
农学   83篇
基础科学   140篇
  1510篇
综合类   1007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12篇
园艺   212篇
植物保护   33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研究需求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针对目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形势,提出了当前面临的若干问题与研究需求,包括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治理黄土高原的前景与重点治理区的选择问题、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与沟壑治理相结合的问题、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植被恢复前景问题、制定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划的理论基础问题、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后效的预测、监测与评估问题等。  相似文献   
992.
关于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土地资源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业、环境建设、自然资源和农业生态经济“专家”系统建设等限制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有关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和运作设想,以求得在上述几个领域内为黄土高原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沟道水资源利用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干旱缺水,要让有限的水资源支撑当地的生态农业建设,就要高效利用有限水资源,提高单位水的利用效率。通过在延安市燕儿沟的生产实践证明,在沟道中兴建截潜流工程,引水上山,发展坡地果园和保护地蔬菜微灌,是高效利用当地有限水资源的一种重要模式,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不同地形下典型黄土高原弃耕地植物群落发育初期阶段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其相似性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形下弃耕地植物群落演替初期的植物生活型结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地面芽植物或一年生植物居多。植物群落演替初期坡顶和阴坡的群落相似性较大,而阳坡和坡底植物群落相似性较大。不同地形下植物群落多样性有差异,群落均匀度差异较小,各个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地形的群落间的差异显著性不同,综合多个多样性指数值的大小,坡顶的植物群落多样性最大,而阳坡植物群落多样性最小。笔者推测,未来几年坡顶植物群落和阴坡植物群落将向多年生植物群落方向演替,而坡底和阳坡将向一年生植物群落方向演替。建议弃耕地植物群落学特性研究应长期进行,以便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吴旗县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干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吴旗县位于黄土高原暖温带半干旱地区,由于降雨量较少以及地表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使土壤水亏损严重,部分植被下的土壤中出现了土壤干层。为了系统比较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干层特点,通过对吴旗不同植被0~9.0m土壤水分的实地测量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除农地外,其它植被类型下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土壤干层,干层严重程度,林地大于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大于草地;草地存在临时干层和永久干层,永久干层深度可以达到4.0m。测量当时,灌木林没有临时干层,存在永久干层,深度3.0~8.4m;杏树林不存在临时干层,油松林临时干层则很严重,杏树林和油松林永久干层深度分别在8.0m和9.0m以上。临时干层的出现取决于降水的补充,因此可能与采样时间有关。通过对吴旗县土壤干层的分析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土壤干层和植被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南缘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刺槐(Robinia psedudoacacia)人工林及荒坡的土壤水分有效性和亏缺状况的分析发现,无论是土壤水分有效性,还是水分状况都表现出:油松>刺槐>荒坡的特征,据此认为,在该区造林工作中,如果立地条件允许,更适宜造油松林;不但降水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干湿状况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降水的分布状况尤其是生长季中的降水分布状况也严重影响土壤水分干湿状况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7.
采用人工供水的方法,研究了油松、侧柏、刺槐人工幼林林地土壤水分年变化规律.根据土壤水分对林木的有效性,提出了人工林土壤水分的补偿方法及各树种的集流面积.结果表明,在3个树种中,刺槐林地的难效水频率最高,侧柏的最低.初步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年降水量500~600 mm的地区,20 a生油松和侧柏适宜的集流面积分别为10~12 m2/株和5~9m2/株,8 a生刺槐为12~20 m2/株,年降水量400~500mm的地区,油松和侧柏人工林集水面积至少应为12 m2/株和9 m2/株,刺槐20m2/株.  相似文献   
998.
黄土高原南部水土流失降低土壤生产力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淳化县为典型区,在多年未施肥的平缓耕地上(坡度<2°,土壤为黄墡土),通过人工除去10、30 cm和增加10 cm土壤耕层,在传统种植,降水、施肥等其它因子一致条件下,耕地平均每侵蚀1 cm土层,小麦平均产量降低4.0~2.3.坡度为2°21′、4°14′和7°20′三种坡度小区在充分施肥的情况下,平均损失1 mm降水,小麦产量降低34.5~39 kg/hm2.在此基础上,利用Neill的生产力PI指数模型(productivity index),结合该区已有的侵蚀研究成果,从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壤坚  相似文献   
999.
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葎草种植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律草是工程措施后的优良先锋草种.适宜播期和合理的密度是提高葎草种植利用的关键.适播期为冬末初春,密度平台埂上1~2株/m,隔坡带埂下1株/m,鱼鳞坑每坑1株为宜.律草生长快,产草量高,病虫害少,是优质兼用型牧草.  相似文献   
1000.
3S技术用于黄土高原小流域退耕还林的方法构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指出了"3S"技术(GIS、RS、GPS)在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套"3S"技术用于黄土高原小流域退耕还林的总体思路、方法和主要的技术路线,为实现黄土高原小流域退耕还林的快速、高效的监测进行技术上的准备,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