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7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243篇
林业   433篇
农学   83篇
基础科学   139篇
  1516篇
综合类   1009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13篇
园艺   213篇
植物保护   33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31.
甘肃省庄浪县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属于农业部划定的苹果适生区。境内生产的苹果以个大、味美、色艳而远销北京、广东、四川等地区和东南亚部分国家。通过多年的发展,至目前全县以苹果、梨为主的果园面积达到1.25万hm^2,果园由川水地向山地梯田发展。但是庄浪县属于甘肃省18个干旱县之一,灌溉条件不太好,年均降雨量只有547.8mm,而且下雨季节分布不均匀,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果品产业的发展。通过十多年的探索,笔者总结出了适合本县山地果园发展的节水保水措施。  相似文献   
932.
我国农业生产区域性强,加之年际间气候条件变化较大,所以因时因地选择适宜的技术,是农业生产取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33.
论黄土高原种植业三元结构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粮料分流,建立种植业三元结构是解决黄土高原粮食问题的必要选择,因此,大力发展饲料粮生产是今后黄土高原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然主向,研究认为,黄土高原饲料作物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应在25%以上;提出了分层次建立黄土高原种植业三元结构和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构想,强调了在农户层次上建立粮食经饲结合种植模式和轮作制度的作用及意义;分析了本区可供开拓的饲料作物的潜在生态位资源以及粮饲结构调整的种植模式及其效益。  相似文献   
934.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农业区。黄十高原生态建设的目的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系统。在对环县生态建设与农业发展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治理模式的对比分析,以及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生态农业发展的研究。表明环县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人口压力过重、水土流失加剧、植被缺乏、耕地质量差、自然灾害多等。提出生念建议与农业发展的模式,即“林草封顶、桃杏缠腰、阳坡刺槐、阴坡油松、坡地梯田、乔灌混交、杨柳垫底、沟道筑坝”。  相似文献   
935.
在甘肃庆阳黄土高原,用熏蒸法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后茬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4龄苜蓿后茬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2年后,0~5 cm土壤层微生物生物量碳比苜蓿生长地降低70 mg/kg,休闲地仅为苜蓿生长地的40%,施氮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无显著影响(P>0.05);苜蓿后茬连续种植小麦2年后,0~5 cm土壤层微生物生物量氮比苜蓿生长地下降28%,而休闲2年后比苜蓿生长地减少69%,施氮肥对微生物生物量氮无显著影响;苜蓿生长地土壤微生物商为4.2%,后茬休闲后则下降至2.7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可灵敏反映苜蓿后茬地土壤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36.
甘肃省绢蝶属的种类及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如力 《草业学报》2005,14(1):49-52
从1990-1998年,先后深入甘肃省各地采集绢蝶标本和调查,并对甘肃绢蝶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布于甘肃的绢蝶有小红珠绢蝶(Parnassius nomion),康定绢蝶(P.imperator),头绢蝶(P.cephalus),四川绢蝶(P.szenchenyii),安度绢蝶(P.andreji),依帕绢蝶(P.epaphus),珍珠绢蝶(P.orleans),冰清绢蝶(P.glacialis),白绢蝶(P.stubbendorfii),爱珂绢蝶(P.acco)和夏梦绢蝶(P.jacquemontii)共11种;甘肃绢蝶区系包括广布种和古北种2种类型.在已知的11种绢蝶中,广布种、古北种分别为5种和6种.将甘肃绢蝶的地理分布划分为3个小区,黄土高原小区,祁连山小区和甘南高原小区.  相似文献   
937.
黄土高原秋季降水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分布较为均匀的39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0年)及西峰国家基准气候站(1938~2003年)秋季降水序列资料,应用NCEP/NCAR(1968~2003年)500 hPa高度距平场再分析资料,利用区域性各年代距平场和西峰各年代逐年累积秋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分析得出:黄土高原20世纪60(90)年代秋季降水全区域偏多(偏少),70(80)年代除北部偏多外中南部转为略少(均略少);秋季降水持续阶段性转折变化特征突出,存在5个转折变化年份和6个相对持续阶段,继20世纪90年代持续偏少阶段之后,从2001年开始转入一个相对偏多阶段,有利于冬小麦生产;秋季降水的大气环流背景为:偏少(多)年份,极地冷空气影响势力弱(强),新疆高压脊强(弱),特别是偏多年份新疆低压槽活跃。  相似文献   
938.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柠条幼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沿坡面布点,通过中子仪观测人工柠条幼林坡地小区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并对储水量的时空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柠条幼林地上、中、下不同坡位0~400 cm土壤剖面储水量动态变化趋势一致,即雨季迅速增加,冬季变化较小,春季至下一个雨季初迅速下降。柠条幼林坡地土壤剖面储水量表现为从坡顶至坡底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土壤水分消耗量从坡顶至坡底也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柠条地土壤储水量与坡面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可用一个二元三次多项式来表达。  相似文献   
939.
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总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紧迫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该区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现状,指出了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一系列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40.
延安东部地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8℃—10℃,年降水量350—550mm,无霜期140—190天,该地区地貌类型,基本上由黄土梁峁、丘陵、河谷组成。而自然植被为草原、林灌和栽培景观构成的自然综合体。这些自然条件,对啮齿动物的地理分布起着重要作用。已知本区啮齿动物15种,分隶2目(含兔形目),4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