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91篇
林业   156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131篇
  198篇
综合类   501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80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6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马肝经热症多由使役繁重、重役后拴于闷热的厩舍、或者久喂霉变草料、以及饮用太阳暴晒的污浊水而引发。此病如不及时诊治,会影响马的正常使役。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用清肝消翳散治疗马肝经热病48例,除2例后期患畜无效外,其余46例全部治愈,无一例出现意外复发,疗效极为显著。 症状:精神沉郁,绝大多数病例眼睑浮肿,眼结膜极度充血,眵盛积于大眼角上,眼难睁开。病至中期,眼睛生蓝色的翳雾。后期行无目标,目不见路,行走时形如酒醉,撞墙碰物,此时往往服药无效,多数病例预后不良。 治疗:以祛清肝,明目退翳为治则。 …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荣昌仔猪耳静脉注射巴氏杆菌PC44-8菌液复制温病卫气营血证候动物模型,在卫、气、营、血证候各期处死仔猪,剖检,采取病料,Bouin's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镜检。展现湿病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规律及其逆传均有其客观的病理学基础,表明卫气营血临证演变规律实质上是一个脏腑功能由亢奋到衰竭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93.
994.
破伤又称强直症,俗名锁口、脐带、破皮.是由破伤梭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于牛的破伤治疗,特别是犊牛脐带,我地大多数兽医人员采用西兽医疗法,进行大剂量的精制破抗静脉注射及对症和抗生素疗法.其治疗费用高,而且疗程长,效果不确实,而笔者采用西药、针灸、中药三结合的方法,不但费用低,而且疗程短、治愈率高.行医10多年来,遇到破伤十多例,其中犊牛脐7例(在部队时遇3例,退伍至今遇4例),均用上述疗法,除1例由于麦收没有按时出诊,治疗无效外,其他均治愈.现将一例犊牛脐带报告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对辽宁省章古台7种沙地生态修复模式的载畜量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与对照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式Ⅰ、Ⅱ、Ⅲ、Ⅳ、Ⅴ的草场载畜量均为9091.43平方米/羊单位,模式VI中类型A与对照区的草场载畜量相同,为14189.04平方米/羊单位,类型C和D的草场载畜量分别为7867.82平方米/羊单位和9553.06平方米/羊单位,模式Ⅶ的草场载畜量为6159.9平方米/羊单位。模式Ⅰ~Ⅶ的可饲养羊只数分别为20.38、37.81、2.71、37.83、17.47、(4.2、7.6、6.26)、9.73个羊单位,对照区的可饲养羊只数为4.23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996.
缸是机车制动系统的重要部件,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所有种类机车的总缸目前均被列入安全关键件的范畴。影响总缸质量的因素涉及原材料、焊接、清洁度等多个方面,应从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本文对冷作工如何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好总缸各零部件的成型质量以及最终的组装质量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掌握青海湖沙区土壤颗粒物组成特征,为防治措施生态效益的定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青海湖沙区的典型样区,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及室内实验分析,对青海湖沙区沙土的颗粒组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青海湖沙区示范区的草方格设置从2008年才开始,属固沙的初步阶段,颗粒较粗,颗粒组成与流动沙丘相似,颗粒组成以较粗的颗粒为主.海晏县克土为早期治理区,各样点均以粒径0.25~0.5mm的中沙颗粒为主,栽植青杨和沙棘的草方格中的粗沙含量较植被覆盖较高的早期治理区高,粉沙和极细沙几乎为零.湖东-种羊场草方格中的沙土颗粒组成以0.1~0.25mm的细沙为主,0.25~0.5mm的次之,其他粒径的颗粒含量均非常少.沙岛治理区中沙土颗粒以中沙和细沙为主,其他粒径的颗粒含量均较少.流动沙丘的中沙和粗沙含量较高.示范区的草方格与流动沙丘颗粒组成均表现为以中沙和细沙为主.【结论】沙漠化治理年限较长的区域,植被覆盖较好,沙土颗粒较细.  相似文献   
998.
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浓缩装置流场特性模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大型力发电机组,切变的影响不容忽视。浓缩能型力发电机可以提高能密度,改善能的不稳定性。为揭示浓缩能型力发电机浓缩装置切变的流动规律,该文以浓缩能装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流场切变特性的数值计算和洞试验研究。采用具有速梯度4.2 s-1的洞进行浓缩能装置模型的切变洞试验。结果证明浓缩能装置具有减轻切变的能力;浓缩能装置使来流的速梯度由4.2 s-1减小为3.4 s-1,有效地提高了叶片载荷均匀度和力发电质量;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研究结果可为切变研究和完善浓缩装置与叶片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苋”是现代中国人习见的野菜种类。目前对“苋”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宏观与微观,涵盖了“苋”类植物的种质资源、种子特性、植株的生理学特性、光合特性以及医药功能和药理的研究等。但是,从植物分类学的角度来说,对“苋”这一名称所代表的原植物却知之甚少。笔者通过对历史典籍中与“苋”有关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用比较形态学的方法,对与“苋”这一名称有关的植物开展分类学的研究工作,厘定原植物的科学名称。研究发现,历史典籍中记载的与“苋”有关的植物名称有17个,在对这些名称所代表类群的形态学特征对比后发现,这些名称可以归并入3 个科中,分别是苋科、马齿苋科和大戟科。被放置在苋科的植物包括苋属的白苋与红苋、牛膝属植物和青葙属的鸡冠花;马齿苋科的植物为马齿苋属的马齿苋;大戟科的植物为铁苋菜属。研究表明,早在汉代时期,中国先民已经认识到了“苋”类植物的食用功能;中国人明确地将马齿苋确定为单独类群的时间,比欧洲早800年。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和田风沙土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秸秆还田是有效利用秸秆资源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调节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但目前还缺乏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新疆沙化土壤肥力和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系统报道。为探索新疆沙化土壤肥力可持续提升模式,于2010—2012年在和田沙土土壤上设置秸秆直接还田(NPKS)、过腹还田(NPKM,15.0 t×hm~(-2))和炭化还田(NPKB1,2.5 t×hm~(-2);NPKB2,15.0 t×hm~(-2))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对和田沙土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Biolog碳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施化肥(NPK)相比,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均能显著提高沙土土壤养分含量,其中NPKM处理效果最好,其次是NPKB2处理,NPKS和NPKB1处理分别为第3和第4。2)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差异显著,均增加了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生理菌群的数量,与NPK处理相比,细菌数量NPKB2处理最高,放线菌数量NPKM处理最高,分别显著提高了413.16%和574.19%。但NPKB1和NPKB2处理对生理菌群数量的提升效果好于NPKS处理和NPKM处理。土壤酶活性,不同秸秆还田方式总体好于NPK处理,NPKM处理的提升效果最好。3)Biolog碳源利用分析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均能提高沙土土壤微生物活性和丰富度指数。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土壤微生物群落明显不同,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主要为羧酸类和糖类。聚类分析显示NPKB2和NPKM处理之间、NPKB1和NPKS处理之间土壤微生物功能相似。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均能显著提高和田沙化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功能多样性,但不同方式的增效不同。从3年定位试验结果看,秸秆过腹还田和炭化还田的效果较好,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有增加土传病害的险。该结果将为南疆沙化土壤肥力可持续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