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林业   342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278篇
  431篇
综合类   839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205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潜力及其贡献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为了指引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时空配置,保障区域“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从单位可整理面积新增耕地潜力出发,应用等级折算系数法,分别测算了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未利用地开发和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潜力,并借助分层聚类法划分出单位新增耕地潜力区,阐明了不同土地开发整理类型对区域新增耕地总潜力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重庆市不同土地开发整理类型按等折算单位可整理面积新增耕地潜力存在显著区域差异。耕地整理单位潜力Ⅰ、Ⅱ级区主要分布在渝东北中山区和渝东南低、中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单位潜力Ⅰ、Ⅱ级区主要分布在渝西方山丘  相似文献   
992.
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和SPSS数理统计功能支持下,利用隶属度模型、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模型、障碍度诊断模型、叠加法等方法,分析黑龙江省耕地土壤养分贫瘠化状况与区域生态问题,诊断识别耕地土壤养分障碍因子与最佳量化表征性指标,空间表达土壤养分障碍类型区。结果表明:(1)全省70.58%耕地处于轻度及以上土壤养分贫瘠程度,从西南到东北逐渐减弱,其中重度贫瘠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占耕地面积的2.95%,农田生态问题是土壤沙化严重,中度贫瘠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中部构造上属于断陷的中央凹陷区、三江平原西北部处于山前平原向平原的过渡带,占耕地面积的41.09%,农田生态共性问题为易积水,其中松嫩平原还存在土壤盐渍化问题,轻度贫瘠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东部、东北和东南地区,少量分布在三江平原西部、西北和西南部,占耕地面积的26.54%,农田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2)有机质和全氮是区域土壤养分贫瘠化的主要障碍因素,累积占比达88.37%;(3)有机质是耕地土壤养分贫瘠化指数及养分因子含量最佳量化表征性指标;(4)区域47.92%的耕地存在中度及以上障碍因子,障碍类型区共计14类,以双因素MC-MN,三因素MC-MN-MP、MC-MN-MK占比最大,累积占比率为39.84%。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陕西关中麦区多个县区小麦赤霉病与地下水位关系的分析,发现地下水位与小麦赤霉病菌载体玉米残秆的产壳率、产壳指数以及田间病穗率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地下水位既影响病菌的生长发育和侵染,也影响小麦品种的发病程度,因此地下水位可作为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分区指标。据此对关中麦区各县进行了赤霉病流行分区,结果表明,位于渭河平原一、二级阶地老灌区的各县区的有关乡镇为赤霉病的常发重发区,黄土台塬新灌区的有关县区的乡镇为中度流行区,非灌区的有关县区的乡镇为轻度或不发生区。该项研究成果为关中麦区和类似麦区小麦赤霉病分区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4.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长寿命、高辐射效率的温室气体,草地是其重要的自然排放源,放牧活动和气候变化剧烈影响草地排放特征与强度,排放通量测量误差、研究对象的局限、关键过程影响不清等因素限制了对草地排放总量和氮气候反馈效应的准确评估。本文讨论了差异化的观测方案包括N2O浓度分析方法和采样频率可能给草地排放量估算造成的影响;指出研究放牧草地N2O排放,应综合考虑放牧相关排放源的贡献,定量整个放牧系统的排放量;提出气候变化影响程度取决于气候因子是否能够缓解放牧草地土壤“贫氮”对N2O生产的限制。未来应加强观测方法的误差评估和非生长季通量观测的频率,明确土壤冻融过程触发和主导N2O排放的机制以及冻融期脉冲排放对国家尺度排放的贡献,了解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N2O排放水平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探明大气氮干沉降增加及干沉降组分变化对草地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研究结果表明,盐城地区内不同自然、农业区(土壤类型)之间土壤平均有效硼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据此,全地区可分为徐淮黄河冲积物黄潮土油菜缺硼区,里下河泻湖相沉积物水稻土油菜缺硼区及沿海冲积海积灰潮土棉花潜在缺硼区等三个区。区以下又可分为14个亚区。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不同地貌区粮食生产格局与区域耕地资源的匹配关系,为粮食生产布局和耕地资源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度、变异系数、重心模型、匹配度和LMDI模型等研究湖北省1990—2020年不同地貌区粮食生产格局变化与耕地资源的匹配关系。【结果】1990—2020年鄂西山地、鄂中岗地、鄂东丘陵、江汉平原粮食产量占湖北省粮食总产量的比重逐步调整为11.2%、30.6%、26.2%、32.0%。近30年湖北省各地貌区粮食作物生产集中度及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粮食生产向鄂中岗地集中的趋势明显,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大豆生产则向江汉平原集中。湖北省粮食播种面积重心和粮食产量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了5.37和14.63 km,但鄂中岗地粮食生产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江汉平原和鄂西山地则向西南移动。近30年来,鄂西山地、鄂中岗地、鄂东丘陵、江汉平原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重心的平均空间距离为6.20、3.35、10.57、6.82 km,变动一致性平均指数分别为0.49、0.44、0.40、0.27。湖北省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的基尼系数均大于0.5,且有增加趋势,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不平衡指数为正,鄂中岗地与鄂东...  相似文献   
997.
开展贫困山区脱贫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玉龙县)典型贫困山区脱贫农户调研数据,运用DEA-BCC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对比不同地貌区脱贫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差异,探讨不同因素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山区脱贫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整体处于偏低的水平,67.1%的农户农业生产产出未及理想产出结果的50%;玉龙县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空间差异特征,效率值为坝区>半山区>山区>高寒山区;农业生产投入、农业产出、家庭特征、耕地资源禀赋对农业生产效率具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资金投入、农业纯收入、耕地面积、人均农业收入、家庭类型是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对于山区农户需根据山区特点,针对性提供政策帮扶,改善山区交通条件,推广微耕机运用,以资金投入作为有效手段,大力发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山区农户增收。  相似文献   
998.
江西省湿地保护规划分区布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江西省湿地进行全面分析,以流域为单位,以湿地分布特点为基础,结合其自然特征,以及水文和地质特性、湿地功能、湿地保护和利用途径的相似性、行政区域和流域的连续性及实际的可操作性,同时考虑鄱阳湖在全省、全国及国际上的重要性,将江西省湿地分为三个保护区,分别为鄱阳湖淡水湖泊湿地保护区、"五河"下游河湖湿地保护区、"五河"中上游河库湿地保护区。按照各保护区主要生态功能及现有条件,分析各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重点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9.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体中甲基叔丁基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盐效应、顶空稳定温度和平衡时间对甲基叔丁基醚(MTBE)测定值的影响,建立了水体中MTBE的静态顶空-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检测限为0.024 4μg/L,在0.740~37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加标回收率为89.4%~100.3%,9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2.7%。MTBE在0.037~7.400 mg/L浓度范围内,回归方程为y=857.51x 19.10,相关系数r=0.999 4;在0.37~37.00μg/L浓度范围内,回归方程为y=2.106x-0.259,相关系数r=0.999 2。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满足水体中微量MTBE分析的要求。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长春市区地面水中MTBE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00.
以长江三角洲为例,通过DEA模型计算1994-2012年长江三角洲县域农用地效率,运用变异系数和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农用地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利用空间自相关Gi*指数模型对农用地效率类型划分。结果表明,1994-2012年长江三角洲县域农用地利用效率不断上升,区域整体以技术效率驱动为主要模式。长江三角洲农用地效率的变异系数不断增大,效率县域差异日益显著;且农用地效率呈现东—西向递增,南—北向倒"U"字型形态。长江三角洲农用地效率可划分为高效率区、中高效率区、中低效率区、低效率区4种基本类型,高、中高区主要集中在苏锡常及绍杭甬地区,而低、中低效率区主要分布在通泰扬及台舟等地,并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出效率提升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