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47篇
综合类   37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基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试验,比较了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初期15种配置模式人工植被的存活和生长差异,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影响人工植被存活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复垦5 a后,油松纯林、刺槐×油松和油松×沙棘混交林模式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配置模式;4个试验树种的存活率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大小表现为油松刺槐柠条沙棘;各树种的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主要呈正态分布,不同配置模式各树种的平均胸径(或基径)和平均高度之间差异普遍不显著;配置模式和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对75%的树种存活无显著影响。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初期可考虑将油松和刺槐作为植被恢复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73.
草原区的煤炭开采,大量的挖损和排土场岩土排弃占地面积大,人为堆垫的松散堆积物形成再塑地貌,破坏大面积草场原地貌环境,是新生水土流失的源地.在分析排土场水土流失形式的基础上,就该区胜利一号露天煤矿外排土场水土流失提出了系统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74.
露天煤矿区是人类活动强扰动地区之一。该文以阿巴拉契亚煤田区韦恩县为研究区域,应用遥感时序分析法分析了像元尺度的土地损毁和复垦过程特征。得出结论:1984-2010年间,韦兹县露天开采扰动区域占采矿权范围的45.80%,其中植被恢复区域占开采范围的66.45%,开采时间越早,植被恢复像元比例越高;开采造成的地表无植被覆盖期时长中位数为6 a,均值为7 a;已充分复垦的区域,NDVI值恢复至采前水平的加权平均时长为12 a。基于像元变化轨迹的研究,除揭示土地损毁-复垦过程特征外,能较好地反映空间异质性,可以为土地复垦管理和相关政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正仁露天煤矿位于偏关县城西1 km处,为资源整合改扩建项目。露天煤矿剥离地表层堆积的外排土场,由于结构松散,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对外排土场选址、库容及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实际采取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进行治理,基本达到了一级防治标准,综合治理效益显著。其排放工艺和防治措施布局,可为类似生产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煤炭资源开采已成为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是大规模的资源开采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土地破坏最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地形地貌变化、水土流失严重、周围大气和水体污染等。要恢复与重建矿区生态,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必须立足实际,科学指导,分步实施矿区土地复垦,建立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7.
露天矿挖损压占土地、破坏植被、次生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等,是露天矿区常见的生态问题。本文从帐篷沟露天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入手,结合露天矿采掘、排弃工艺,探讨帐篷沟露天矿区生态重建的内容与特点、生态重建技术及土地复垦措施。  相似文献   
78.
李妍 《山东饲料》2013,(2):260+328
在我国的土地中蕴藏着巨大的煤资源,煤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在工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提升中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煤矿的开采是获取煤炭资源的主要途径,在我国,根据煤矿生产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煤矿分为露天煤矿开采和地下煤矿开采两种方式。其中露天煤矿开采是指煤矿资源储存层比较接近地表,剥离表面土层后就可以直接开采煤矿的方式方法,由于露天煤矿开采受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为保证安全正常生产,合理划分采区是非常有必要的。现本文就通过分析露天煤矿采区合理划分的必要性以及其划分特点,以某露天煤矿为例,论证采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79.
黄土区采煤排土场生态复垦工程实施成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复垦20a的平朔露天煤矿排土场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土壤重构到先锋树种筛选及生态系统恢复不同阶段植被演变、动物定居、微生物、土壤养分变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其生态重建技术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平朔矿区已形成"黄土母质直接覆盖表层培肥熟化"特色复垦技术;筛选出刺槐×油松×柠条,刺槐×油松,刺槐×沙棘,刺槐纯林等多种植被配置模式;随着复垦年限的延长,野生物种大量入侵,土壤种子库逐渐形成,物种多样性增加,植被群落组成趋于稳定,动物、微生物和土壤养分呈现增加趋势,表明矿区生态系统已进入正常的演替过程。但受矿区特殊生境和自然客观条件的限制,演替过程中某些植被出现病虫害、种内或种间的水分竞争等问题已导致部分植被退化,因此植被恢复成功后其生态管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0.
两种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方法实证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半干旱的黄土丘陵区,水分既是致灾因子,也是生存因子。为了确保人工堆积的排土场的安全稳定及复垦植被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以山西省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地为例,采用实地调查、资料分析和室内实验相结合,初步总结出20a复垦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水分调控技术可分为地貌重塑、新造地、生态系统重建3个阶段。其水分调控技术主要为基底疏导,逐层压实,紧密接触;构建水系,化整为零,径流调控;以蓄为主,排蓄结合,资源利用。水分调控伴随着排土场复垦的整个过程,径流资源化利用是排土场复垦中后期水分调控的发展趋势。另外,还有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