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433篇 |
免费 | 812篇 |
国内免费 | 109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159篇 |
农学 | 1560篇 |
基础科学 | 339篇 |
2150篇 | |
综合类 | 10993篇 |
农作物 | 1105篇 |
水产渔业 | 1425篇 |
畜牧兽医 | 2816篇 |
园艺 | 1964篇 |
植物保护 | 8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4篇 |
2023年 | 738篇 |
2022年 | 961篇 |
2021年 | 1015篇 |
2020年 | 794篇 |
2019年 | 953篇 |
2018年 | 472篇 |
2017年 | 775篇 |
2016年 | 874篇 |
2015年 | 769篇 |
2014年 | 960篇 |
2013年 | 965篇 |
2012年 | 1221篇 |
2011年 | 1229篇 |
2010年 | 1171篇 |
2009年 | 1090篇 |
2008年 | 1128篇 |
2007年 | 882篇 |
2006年 | 698篇 |
2005年 | 846篇 |
2004年 | 1314篇 |
2003年 | 1275篇 |
2002年 | 870篇 |
2001年 | 735篇 |
2000年 | 440篇 |
1999年 | 300篇 |
1998年 | 318篇 |
1997年 | 264篇 |
1996年 | 274篇 |
1995年 | 253篇 |
1994年 | 241篇 |
1993年 | 164篇 |
1992年 | 235篇 |
1991年 | 242篇 |
1990年 | 195篇 |
1989年 | 147篇 |
1988年 | 58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36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4篇 |
1975年 | 5篇 |
1974年 | 5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明确土壤调理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生姜的营养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生姜土壤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3种土壤调理剂(硅酸钾、麦饭石、贝壳粉)对土壤硒镉有效性以及生姜硒镉积累、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土壤调理剂均能显著提高生姜硒含量,同时显著降低镉含量。与对照(不添加土壤调理剂)相比,施用0.2%硅酸钾调理剂效果最佳,分别使生姜地上部位和姜块硒含量提高了165.01%和111.36%,镉含量降低了71.96%和65.15%;另外,施用3种土壤调理剂可显著提高姜块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与对照相比,产量提高了23.93%~67.67%,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姜黄素含量分别提高了2.34%~6.00%、154.72%~602.83%和11.05%~33.43%,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提高了10.28%~14.42%、24.62%~34.87%、28.81%~29.01%;施用3种土壤调理剂还可提高姜块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相比,3种土壤调理剂增加土壤pH 0.35~0.53个单位,土壤有效态镉含量降低了16.92%~22.76%,有效态硒含量增加了3.60%~10.99%。研究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能够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活化土壤有效态硒,从而降低生姜镉含量并提高硒含量和姜块营养品质,可实现镉污染土壤安全利用,保障生姜优质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2.
53.
为研究蛤蜊岗不同贝龄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3龄四角蛤蜊的壳长(SL)、壳宽(SW)、壳高(SH)、活体湿重(BW)和软组织湿重(RW)等参数进行分析,建立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不同生长阶段四角蛤蜊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贡献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与1~3龄四角蛤蜊活体湿重最相关的形态性状均为壳宽。对软组织湿重影响最大的形态性状,在1龄贝为壳宽,在2龄和3龄贝为壳长。壳高对2龄四角蛤蜊活体湿重和软组织湿重的直接通径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以活体湿重为目标性状时,1~3龄贝均应以壳宽为主要选择性状,并以壳长作为辅助选择性状;以软组织湿重为目标性状时,1龄贝应以壳宽为主要选择性状,同时辅以壳长;2龄和3龄贝均应以壳长为主要选择性状,并分别以壳宽和壳高作为2龄贝和3龄贝的辅助选择性状。研究结果可为蛤蜊岗四角蛤蜊良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4.
为了研究千年桐群落的生态结构及不同性别植株的生理学、形态学差异,以期为宜春市千年桐的保护和人工林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的6个天然千年桐群落植株为试验对象,对其种群的性比格局和雌雄株间生理、形态学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踏查了6个地区,处于花期的千年桐单株共计316株,其中雌株占比35.75%;雄株占比62.24%,总群体雄株显著偏多(χ2=18.00,P<0.01);且每个千年桐天然林样地中的雌雄比也显著偏离1∶1,雄株偏多。同一踏查地的千年桐的胸径、树高、冠幅、树龄在雌雄植株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雌雄不同植株的形态指标间两两具有显著相关性;雌株的数量仅与海拔有相关性。千年桐叶片中雌雄不同植株的养分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且叶片中各类酶的酶活性均为雌株>雄株。韧皮部养分中仅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