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9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8篇
  80篇
综合类   16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铅锌矿渣堆周围农田土壤中铜和铅的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海立  余荣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84-7885,8010
对堆积15、25年左右的铅锌矿渣堆周围10、20、50 m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铅和铜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堆积时间越长的渣堆周围土壤中总铅的含量越高,而总铜的含量相对较低;距渣堆越近的土壤中重金属总量越高;在50 m内距渣堆越远的土壤中有效铜的含量随距离的增加而升高,有效铅的含量却相反,在距铅锌矿渣堆周围50~100 m甚至更远范围内的土壤都会受到重金属铅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铅锌超富集植物及耐性植物筛选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利用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提取作用从污染土壤中去除重金属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之一.本研究从植物修复作用机理入手,分析了超富集植物和耐性植物的特点与解毒机制,列出了Pb-Zn超富集植物种类,最后分析了Pb-Zn植物筛选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超富集植物的筛选和植物修复工作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重金属铅锌超富集植物和耐性植物筛选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黔西北铅锌矿区镉污染分布特征:以赫章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佳  宁兵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5):210-213
为了解贵州省黔西北铅锌矿区土壤中重金属Cd、Pb、Zn的污染现状,采取查阅文献和现场采样、检测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中重金属Cd、Pb、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mg/kg、165.2mg/kg和454.33mg/kg,土壤中Pb、Zn含量均与Cd的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均高于国家和贵州省的土壤背景值。  相似文献   
14.
宝鸡长青镇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在分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宝鸡长青镇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形态特征,并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宝鸡长青镇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中Cu、Pb、Zn、Mn、Co、Ni、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8、41.3、102.6、704.6、14.4、37.4、83.2 mg· kg-1,均高于陕西省和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尤其是Cu、Pb和Zn.土壤中Cu、Zn、Ni和Cr主要以残余态的形式存在,Pb、Mn和Co主要以可还原态和残余态的形式存在,重金属的迁移顺序为Mn(63.91%)>Pb(60.08%)>Co (51.70%) >Ni (37.12%) >Zn (32.09%) >Cr( 30.58%) >Cu( 19.95%),其中,Mn、Pb和Co有50%~65%可以发生迁移,易被生物体利用,危害较大.评价结果表明,宝鸡长青镇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主要受到了Pb的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究攀枝花钒钛磁铁尾矿土壤中苜蓿共生根瘤菌的多样性和促生效应。【方法】利用苜蓿盆栽试验捕获钒钛磁铁尾矿土壤中的苜蓿共生根瘤菌,通过16S rRNA和持家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来明确苜蓿根瘤菌的进化地位和多样性,并通过根瘤菌回接盆栽苜蓿试验以筛选出高效固氮根瘤菌。【结果】从钒钛磁铁矿尾矿土壤中捕获分离到9株根瘤菌,将其鉴定为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根瘤菌属(Rhizobium)、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并筛选出高效固氮根瘤菌S. meliloti MX1、B. japonicum MX7和R. leguminosarum MX8,其苜蓿的氮含量分别增加58.8%、205.9%和270.6%,并能促进苜蓿植株生长,显著提高苜蓿的株高、根长和生物量。【结论】攀枝花钒钛磁铁尾矿土壤中含有丰富多样的苜蓿共生根瘤菌,其可应用于钒钛磁铁矿尾矿土壤的苜蓿-根瘤菌联合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典型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贵州DD、DX典型铅锌矿区共采集土壤表层样品27件,针对不同采样点和不同片段的整体研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L.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域重金属污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有较大差异,其中Cu、As、Cr等重金属元素无或轻污染;Cd、Zn、Hg、Pb等重金属元素对该区土壤环境已造成污染;2个研究区域土壤中重金属综合污染已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复垦措施下铁尾矿的土壤颗粒多重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铁尾矿复垦区,运用多重分形理论研究不同复垦措施的土壤多重分形特征,有助于表征重构土壤特征,并进而为分析重构土壤的性质奠定基础。以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国泰矿业有限公司泉子沟的铁尾矿为研究对象,对坡面5种复垦措施样地的表土层土壤粒径分布进行多重分形参数分析,并探讨了其与土壤性质和土壤抗蚀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铁尾矿复垦样地重构土壤粒径分布均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特征,且不同复垦措施间多重分形参数特征差异明显。与砂土基质相比,砂菌基质和裸尾矿基质的粒径分布集中程度D(1)和D(1)/D(0)较低,谱宽△ɑ琢较大,其质地非均匀性程度较高;与油松紫穗槐模式相比,刺槐连翘模式的集中程度D(1)和D(1)/D(0)在砂土基质中较高,在砂菌基质中没有明显差异;但在质地非均匀程度方面,油松紫穗槐模式高于刺槐连翘模式;裸尾矿基质与其余样地相比,粒径分布的集中程度D(1)和D(1)/D(0)较低,质地非均匀程度较高,但对称度△f与砂土基质差异不大;砂菌基质的粒径分布对称度△f最高,砂土基质和裸尾矿次之。(2)铁尾矿复垦样地粒径分布对称度△f与抗蚀性、饱和持水率、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D(1)、D(1)/D(0)和△ɑ琢与抗蚀性和土壤性质的关系不显著。该研究结果可为铁尾矿复垦土壤重构和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云南部分矿区及尾矿土壤和植物Cd污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集的个旧与兰坪矿区不同的土壤上生长的3科7个种植物及相应的土样Cd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各区域的土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Cd污染,但不同区域受污染的程度不一;不同植物体内Cd含量差异显著,其中以蓖麻含Cd量最高,其次为水杨梅,两者Cd含量基本达到Cd超富集植物含Cd量,具有Cd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潜力;除水杨梅外,其余植物地上部分Cd含量均低于地下部分Cd含量。说明矿区及尾矿上生长的植物并非都具有超富集能力,但均具有较强的重金属污染耐性。  相似文献   
19.
采集四川省汉源县富泉乡万顺铅锌矿区5个不同重金属浓度的土壤样品,进行了微生物数量及放线菌多样性的研究。经分离、纯化得到43株不同的放线菌,然后对其进行BOXAIR-PCR和16SrDNA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铅锌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有较大的影响,随着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加剧,土壤微生物的总数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重金属含量与细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放线菌数量、真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供试菌株的16SrDNA用HaeⅢ、HinfⅠ和TaqⅠ酶切后具有32种遗传图谱类型。BOXAIR-PCR的聚类结果表明在86%的水平上,所有菌株分为10个遗传类型,结果基本与16SrDNAPCR-RFLP聚类差异不大。来源于高重金属的含量样品的菌株基本聚在一起,可能是重金属含量影响了放线菌的分布。同时,16SrDNA序列聚类分析结合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链霉菌属是汉源铅锌矿区主要的放线菌属并且具有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以江西省庐山山南地区星子县熊门岭·大排岭瓷土矿尾矿沙山为对象,经过实地调查研究,提出采用植被恢复演替的模式,选取乡土植物山类芦、牡荆和枫香作为尾矿沙山裸露迹地绿化的先锋物种,技术简单,投资省,见效快,可以在同类尾矿沙山的植被恢复与重建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