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502篇 |
免费 | 617篇 |
国内免费 | 143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40篇 |
农学 | 5799篇 |
基础科学 | 1338篇 |
1322篇 | |
综合类 | 18827篇 |
农作物 | 5254篇 |
水产渔业 | 167篇 |
畜牧兽医 | 1794篇 |
园艺 | 483篇 |
植物保护 | 13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7篇 |
2023年 | 420篇 |
2022年 | 486篇 |
2021年 | 656篇 |
2020年 | 643篇 |
2019年 | 599篇 |
2018年 | 414篇 |
2017年 | 566篇 |
2016年 | 735篇 |
2015年 | 795篇 |
2014年 | 1480篇 |
2013年 | 1386篇 |
2012年 | 1915篇 |
2011年 | 2267篇 |
2010年 | 2166篇 |
2009年 | 2338篇 |
2008年 | 2186篇 |
2007年 | 1975篇 |
2006年 | 1680篇 |
2005年 | 1656篇 |
2004年 | 1455篇 |
2003年 | 1156篇 |
2002年 | 1016篇 |
2001年 | 1012篇 |
2000年 | 819篇 |
1999年 | 697篇 |
1998年 | 729篇 |
1997年 | 797篇 |
1996年 | 719篇 |
1995年 | 652篇 |
1994年 | 623篇 |
1993年 | 484篇 |
1992年 | 496篇 |
1991年 | 371篇 |
1990年 | 286篇 |
1989年 | 259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1篇 |
1983年 | 7篇 |
1965年 | 25篇 |
1963年 | 4篇 |
1958年 | 12篇 |
1957年 | 76篇 |
1956年 | 10篇 |
1955年 | 6篇 |
1953年 | 33篇 |
1952年 | 13篇 |
1951年 | 2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转基因研究已证明鸡是一个很好的试验材料.转基因鸡的研究,极有助于动物生物工程、生物反应器工程和实验模型的发展.虽然它的几个生理特性对有效地进行转基因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但是转基因鸡遗传和生理特性上的各种优势是无可比拟的.目前已从胚胎中获取原始生殖细胞(PGCs)或从成熟公鸡中得到睾丸细胞,建立了胚胎介导转基因系统和睾丸介导转基因系统,这些方法比较有效且有微小的技术改进.本文回顾了以前用原始生殖细胞和睾丸细胞进行转基因鸡的研究,并总结了鸡模型在生物医学和生物工程学上的发展以及在这个领域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2.
蔡继红阿衣努尔.尤力达西史秀丽 《蜜蜂杂志》2016,(11):33-34
棉花是新疆的主要蜜源作物,简要介绍了新疆棉花种植概况以及近些年来蜜蜂授粉采蜜遇到的一些问题,以期给部分蜂农答疑解惑,同时对蜂业生产者及时调整蜂业生产的蜜源结构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3.
单精注射法生产转基因小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子胞质内显微受精技术(ICSI)作为辅助受精的一种手段,将体外受精研究和胚胎的显微操作技术结合起来,比以往对精子质量的要求大大降低,使其无论在畜牧业生产实践还是在哺乳动物的生殖生理基础研究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用小鼠精子及小鼠精子与GFP基因孵育后对小鼠卵母细胞进行ICSI,获得子代鼠。提取鼠尾基因组DNA,应用PCR、Southern blot进行整合检测。在发育至成年的11只小鼠中经PCR和Southernblot检测到3只阳性(27.3%)。结果表明,利用ICSI技术可以高效地生产转基因小鼠。 相似文献
134.
135.
《现代畜牧兽医》2014,(1):62-62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中国畜牧业赶超种植业只是时间问题日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在中关村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上公开表示,持续提升畜牧业的国家战略定位,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将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起到重要作用。“畜牧业逐渐取代种植业成为第一大产业,这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发展规律,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畜牧业赶超种植业只是时间问题。”李宁表示,我国自启动转基因生物育种重大专项以后,动物育种就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例如,利用生物育种技术把人类母乳里重要的蛋白转移到牛中,使得牛奶的蛋白含量得到显着提高。此外,抗口蹄疫、猪瘟等抗病的转基因猪也已诞生,提高羊毛产量和质量的转基因羊的研究也获得进展。 相似文献
136.
137.
《湖北农业科学》2005,(1):48-48
品种来源: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204”作母本与“M31”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品种。原代号:楚D180。商品名:鄂杂180F1。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4001。品质产量:F1代参加2002~2003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2.5%跨长31.8mm,比强31.6CN·tex-1,马克隆值5.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产皮棉1518.45kg,比对照鄂杂棉1号增11.83%。其中:2002年皮棉公顷产量1549.80kg,比鄂杂棉1号增14.65%,增产极显著;2003年皮棉公顷产量1487.10kg,比鄂杂棉1号… 相似文献
138.
为了探求根外追施磷肥对棉花的增产效果,我地在1955年利用了几种不同浓度过磷酸钙溶液对棉花进行了喷射试验;希望通过本试验找出一个对长们区棉花根外追磷肥最合适的浓度,以作本地区棉花生产应用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9.
140.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杂种生产一般是先去除来源于受体花朵的花粉或者在裂开前中断花药的功能。数目众多的方法曾经被使用,包括利用遗传学的雄性不育性、化学不育或者去雄。到目前为止,在育种程序中使用最广泛并能可靠地去除雄性配子的方法就是去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