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14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DNA混池及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赤水乌骨鸡、泰和乌鸡、兴义白鸡、兴义白鸡F2代、贵州黄快羽鸡、贵州黄慢羽鸡、罗曼蛋鸡和瑶山鸡8个鸡种群MC1R基因外显子区域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瑶山鸡与红色原鸡序列一致,无SNPs,赤水乌骨鸡的4个SNPs分别为G23A(Arg→His)、C69T、T212C、G274A,泰和乌鸡的8个SNPs分别为C69T、T212C、G274A、T398C(Leu→Pro)、G636A、T637C、A644C(His→Pro)、C834T,贵州黄快、慢羽鸡和兴义白鸡均有3个SNPs,分别为A427G(Thr→Ala)、G636A、T637C,罗曼蛋鸡的4个SNPs分别为T398A(Leu→Gln)、G636A、T637C、C834T,兴义白鸡F2代的4个SNPs分别为C69T、T212C、G274A、A644C(His→Thr);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除G274A、T398C、T398A、A644C位点的稳定性增加外,其余位点的稳定性均有所降低;除G274A、T398C、T637C、A644C位点的整体多样性有所下降外,其余位点的均有所增加;除泰和乌鸡MC1R基因编码蛋白为不稳定蛋白外,其余种群的均属于稳定蛋白,且包括泰和乌鸡在内的7个鸡群MC1R基因编码蛋白均为疏水性蛋白和非分泌蛋白;赤水乌骨鸡、泰和乌鸡、兴义白鸡、兴义白鸡F2代和罗曼蛋鸡的MC1R蛋白三级结构均由α–螺旋、β–转角、无规则卷曲组成。  相似文献   
92.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的一条一级支流,同时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2019年和2020年对赤水河流域30个样区的鱼类调查数据,对鱼类物种丰富度(Richness)、Shannon-Weiner指数(H)、功能丰富度(FRic)、功能均匀度(FEve)、功能离散度(FDiv)、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等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125种(亚种),隶属于7目20科80属。其中,土著鱼类112种(亚种),隶属于6目17科71属;外来鱼类13种(亚种),隶属于5目6科11属。7个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的纵向梯度格局,上游到下游也呈增加趋势,但FEve、FDiv和Δ+这三个指数在河段间的增量相对较小。不同生物多样性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差异较大,从不显著到显著正相关,综合使用不同层面的多样性指数能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淡水鱼类分布格局,为鱼类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94.
赤水河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之一,为了准确可靠地掌握赤水河中段清香木群落生物多样性信息。对赤水河流域中段沿着海拔(445~933m)高度选择典型清香木天然分布区设置7块20m×20m样地,采用相邻格子法调查,进行物种优势地位、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分析。结果表明:1)灌木层中主要优势群落为清香木群落,其次是华西小石积群落,物种丰富度较小,即调查到共有56个物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2个,草本层仅有14个;2)灌木层中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层;3)灌木层中Sirnpson指数平均为0.827 0,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为2.054 8,均匀度平均为0.793 9、0.899 7,说明多样性指数偏低。  相似文献   
95.
从贵州赤水河流域茅台镇及周边地区采集土样,用高氏1号培养基从6份土样中共分离到放线菌32株,根据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从中筛选15株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16S rDNA测序比对结果表明:MA06为白色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albus),MA24为原小单孢菌(Promicromonospora),其余13株为链霉菌(Streptomyces),其中MA03为极暗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fulvissimus),MA14为Streptomyces europaeiscabiei,MA07属Streptomyces sp.。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15株放线菌分离株聚为三支,MA06和MA24各单列一支,其余的聚为第三大支,进一步表明了链霉菌属、类诺卡氏菌属和原小单孢菌属相互之间亲缘关系较远。抗菌活性检测发现M07、M25、M30和M32抗菌作用强,预示其作为生防资源菌和抗生素产生菌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6.
桫椤所在的赤水河谷,两岸青山,郁郁葱葱,没有想到,在这大山的怀抱里竟然隐藏着一种成片接壤的世界珍稀植物一桫椤。桫椤又名树蕨,恐龙时代的植物,是在遥远的侏罗纪时代就曾出现的物种。恐龙灭绝了,这种植物却奇怪地生存了下来,捱了两亿年,即便濒临,却在赤水河谷自成气候,被科学家称做“古生物活化石”。  相似文献   
97.
98.
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动物物种多样性,并讨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9.
赤水河上游主要树种枯落物调蓄水分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赤水河上游27种地带性及乡土树种为对象,从持水和失水2方面研究枯落物调蓄水分效应。结果表明:1)枯落物现存量为0.15~4.50 t/hm2,自然含水率为10.23%~137.66%,最大持水速率为3 122.83~9 555.80 g/(kg·h),饱和持水深为0.04~1.70 mm,有效拦蓄深为0.02~1.27 mm,最大失水速率为209.52~2 423.21 g/(kg·h),失水24 h的含水率为85.02%~256.18%,最大失水深为0.01~0.43 mm;2)所有枯落物持水速率和失水速率均表现出前期大于后期、初期下降更快、后期趋于平缓的特征;3)影响枯落物调蓄水分效应的因素主要有现存量、饱和持水深、有效拦蓄深、最大失水深、叶生活期和叶质地;4)按照持水、失水特征和叶片特征可划分为3类功能群,叶生活期可作为枯落物调蓄水分能力的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0.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赤水河流域2000、2010、2015年的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土壤类型、地质背景以及社会经济等数据为基础,采用固碳释氧模型、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以及InVEST水源涵养模型定量评估了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同时采用生态补偿计量模型计算了流域不同区域的生态补偿额度,确定了流域的补偿标准和生态补偿优先级别。结果表明:2000—2015年赤水河流域单位面积固碳释氧价值量、土壤保持价值量以及水源涵养价值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倒“V”形结构。固碳释氧价值由2000年的4279.33元/(hm2·a)上升到2010年的4520.16元/(hm2·a),随后下降到2015年的4409.69元/(hm2·a);土壤保持价值量由2000年的95.11元/(hm2·a)上升到2010年的144.45元/(hm2·a),之后下降到2015年的89.03元/(hm2·a);水源涵养价值量由2000年的23938.13元/(hm2·a)上升到2010年的35232.99元/(hm2·a),之后下降到2015年的20167.41元/(hm2·a)。喀斯特地区固碳释氧价值总量增加的速度是非喀斯特地区的4.35倍,喀斯特地区土壤保持价值量和水源涵养价值量的下降速度分别是非喀斯特地区的1.28倍和1.59倍。流域多年平均生态补偿价值为4626.29元/(hm2·a),生态补偿价值总量为76.23亿元,流域下游补偿价值量最大,而上游地区补偿价值量较小。流域上游地区的喀斯特地区以及下游的原始森林地区属于典型的生态输出地区,应优先得到补偿,而经济发达的中游地区经济发展活跃,应率先进行生态支付,属于典型的生态消费区。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的基于价值当量的生态补偿模型相比,在栅格像元尺度上量化了流域不同地区的生态补偿标准,可为长江上游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补偿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