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1篇
基础科学   5篇
  23篇
综合类   27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赣江上游典型流域水沙过程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对赣江上游典型流域水沙过程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为该区域土壤侵蚀治理、土地利用和功能调整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桃江流域1980—2015年逐日水沙实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及其它统计方法分析了桃江流域的水沙变化特征,结合水文法、双累积曲线法对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并以此来确定桃江流域水沙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1)桃江流域输沙量呈现显著减小趋势,突变时间出现在2005年,径流量同样出现递减趋势,但其递减趋势不甚显著,其递减时间开始于2003年。(2)径流量和输沙量突变开始的时间不同,水沙特性的划分阶段亦不同:径流量可划分为1980—2002年和2003—2015年2个阶段,输沙量可划分为1980—2004年和2005—2015年两个阶段。(3)桃江流域径流量在2003—2015年时段内年均减少量为7.26×10~(10) m~3,输沙量在2005—2015年时段内年均减少量为8.82×10~7 t。(4)人类活动引起的减水量为5.77×10~(10) m~3/a,占总减水量的76.8%;减沙量为8.44×10~7 t/a,占总减沙量的95.7%。[结论]研究区内水沙均呈减少趋势,其中输沙量减少显著。降水与人类活动引起的减水减沙量的比值约为4∶1。  相似文献   
12.
赣江流域位于南方丰水地区,近年来非汛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解决"四生"需水的冲突,需要制定非汛期的水量调度方案。基于赣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探讨了水量调度的总体思路结构,提出了来水预报和需水分析的方法,确定了水量调度的目标、原则和范围以及水量调度三级启动条件,最后制定了调度方案编制流程及方法。调度方案的实施可为丰水地区非汛期开展类似工作积累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3.
根据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自然保护区林业生态保护建设综合对策,以期促进该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研究土地利用背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促进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赣江上游流域为例,依据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4期的遥感数据,利用RS和GIS手段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990-1995年赣江上游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不大,1995-200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不断增加,且各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波动较大;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都小于1,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服务价值指数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赣江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基于赣江流域及其周边的27个气象站1966-2015年逐日降水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累积距平法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赣江流域年、汛期、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p>0.05),而春季和冬季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p>0.05);不同时间尺度降水量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且进入21世纪00年代后降水量多为枯水阶段;赣江流域降水量变化主周期多在8~10 a,20~22 a,26~30 a。赣江流域全年和春季降水量呈南少北多的分布格局,汛期和夏季降水量空间分布较均匀,无明显的空间差异,秋季降水量呈南北两端少、中部相对较多的分布格局,而冬季降水量呈由北向南递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刘慧  蔡定建  许宝泉  余长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64-14267,14277
赣江源流域地区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自然水资源和人口现状等16个指标中筛选出影响该区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4个主因子C1、C2、C3、C4,并通过熵权法对4个因子的得分赋权重,综合评价出2001~2009年该源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状况。结果表明,近10年来,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总体走向一个相对健康的方向。通过对赣江源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从水量分配、水权归属及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提出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措施,以期为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制定,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水资源承载信息的参考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18.
<正>吉水县地处江西腹地,赣江中游,吉泰盆地东北部,地貌类型以丘陵山地为主,适宜花生种植。目前全县花生种植面积4186hm2,总产9600t。现就近年来吉水县春花生地膜覆盖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轮作换茬花生连作容易发生立枯病等病害,需与水稻、甘薯等轮作,以减轻病虫杂草危害,提高栽培质量。必须重  相似文献   
19.
赣江尾闾区农田沟渠径流中氮磷负荷与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研究农田径流中氮磷负荷,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赣江尾闾区休耕期农田沟渠径流中氮、磷含量水平及其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农田沟渠径流中总氮(TN)、总磷(TP)含量均值分别为1.177mg/L、0.044mg/L,与同时期下游河渠水体中氮、磷含量(TN为0.936mg/L,TP为0.032mg/L)相比,农田沟渠径流中氮、磷含量较高,对河渠水体中氮、磷含量水平具有重要贡献;在沿程变化上,其含量虽然有起伏变化,但总的趋势为沿程下降。农田沟渠系统对氮磷均有一定的截留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0.
赣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90-201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并利用InVEST模型的产水模块探讨了近3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赣江流域产水量逐年呈现M型变化,其北部和东部产水量多,西部和南部产水量少,通过情景模拟法得出赣江流域耕地和林地的转出以及建设用地的转入会促进产水量的增加,水域用地的转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