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3篇
林业   2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4篇
  3篇
综合类   135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珂辑 《新农业》2004,(1):6-6
国务院扶贫办发出通知,要求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必须把扶贫重点放在贫困村上,扶贫工作要有新的力度,新的举措,切实抓出成效,力争“十五”期间的扶贫开发要有一个明显突破。  相似文献   
73.
贫困村互助资金是指在贫困村建立的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生产发展资金,由财政扶贫资金、村民自愿交纳的互助金、社会捐款资金等组成,是在特定阶段,针对特定地区、特定群体的特定需求所采取的特定扶持措施。为了解贫困村互助资金实施情况,对甘肃省定西市试点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贫困村互助资金有效缓解了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管理力量薄弱、贫困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培训管理经费缺少、认识不到位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4.
为破解贫困村发展难题,优化贫困村工作思路,更加深入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今年,我省扶贫办加大了农民脱贫致富力度,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帮民需,解民难,促发展,保稳定为目标,省扶贫办将继续与本刊联手,借用本刊这一有力宣传窗口,及时报道我省扶贫工作的新动态,积极推动全省落实帮扶计划,务实帮扶措施,解决发展难题,维护安全稳定,推动科学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5.
自脱贫攻坚战在全国打响以来,作为省级贫困县的湖北省南漳县,在县委、县政府统一指导下,各级党政机关、各行各业都积极投入这一伟大事业中来。与广大贫困户紧密相连的农民合作社更是责无旁贷地融入精准扶贫大潮中,全县280个村、41个省级贫困村、28个县级贫困村,在帮贫扶困行列中时时都有合作社人的身影。  相似文献   
76.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力量和资金项目等主要是投向贫困村,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被"边缘化",致使非贫困村发展趋慢,贫困人口脱贫步伐缓慢。以四川省平武县为例,分析了平武县非贫困村精准脱贫面临的主要困境,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7.
贫困村村干部的首要任务是带领村民脱贫。下面是我在工作中总结的3种脱贫方法,供大家借鉴参考。 脱贫先强志 贫困村之所以贫困,固然有资源紧缺、环境险恶等先天性因素,但人穷志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江苏省滨海县卯酉河村沿街几十户村民,祖祖辈辈喜欢站在自家门前数人头。原来每月农历初五、十五、二十五这三天是卯酉河村附近的一条街上的集市,沿街的村民什么事情也不做,就站在自家门前观望来来往往的人流。  相似文献   
78.
    
  相似文献   
79.
一是政策红利惠民点。及时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397.71万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346.87万元。大力动员贫困户参与340亩国有林地及23.53万亩公益林管护任务,人均增加劳务收入23.21元;二是技术培训助民点。定期组织林业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建立科技人员挂村帮扶机制,举办农民夜校,与贫困户面对面指导。全年共举办林业科技培训15期,开展科技赶场下乡11场,共培训林农3200余人次;三是产业带动增收点。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大力发展杂交构树、藤椒、香桂等林业特色产业5400亩,带动729户贫困户2108人;四是定点帮扶联心点。开展文艺汇演、以购代扶、慰问等活动,筹集善款近13万元,解决贫困村工作经费5万元,购买1.5万元办公设备改善贫困村办公条件。  相似文献   
80.
贾波 《绿色科技》2019,(16):260-262
指出了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的绿色减贫是推进精准脱贫的有效方式,贫困村绿色减贫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出了在新形势下需要通过培育扶贫开发工作者和贫困村民的绿色发展意识,构建和创新约束激励、生态扶贫、人才开发等长效机制,才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筑牢乡村振兴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