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907篇 |
免费 | 532篇 |
国内免费 | 104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019篇 |
农学 | 1371篇 |
基础科学 | 1886篇 |
1398篇 | |
综合类 | 12241篇 |
农作物 | 1017篇 |
水产渔业 | 1229篇 |
畜牧兽医 | 7359篇 |
园艺 | 1262篇 |
植物保护 | 7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3篇 |
2023年 | 953篇 |
2022年 | 1105篇 |
2021年 | 1169篇 |
2020年 | 860篇 |
2019年 | 995篇 |
2018年 | 355篇 |
2017年 | 772篇 |
2016年 | 844篇 |
2015年 | 835篇 |
2014年 | 1490篇 |
2013年 | 1419篇 |
2012年 | 1693篇 |
2011年 | 1796篇 |
2010年 | 1629篇 |
2009年 | 1716篇 |
2008年 | 1713篇 |
2007年 | 1423篇 |
2006年 | 1369篇 |
2005年 | 1348篇 |
2004年 | 1230篇 |
2003年 | 1403篇 |
2002年 | 968篇 |
2001年 | 960篇 |
2000年 | 604篇 |
1999年 | 290篇 |
1998年 | 296篇 |
1997年 | 156篇 |
1996年 | 145篇 |
1995年 | 150篇 |
1994年 | 119篇 |
1993年 | 82篇 |
1992年 | 77篇 |
1991年 | 75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土壤中的微塑料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植物生长,并且其在植物体内积累会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厘清微塑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有助于系统掌握其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环境行为。微塑料的赋存状态和理化特征均可影响其对植物的作用效果,本文从粒径、形状、浓度、种类、塑料添加剂和老化程度等方面,梳理了土壤微塑料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及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研究的重点内容提出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明晰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重金属污染具有滞留时间久、难恢复和难治理等特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备受关注。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endophytes,DSE)可与多种植物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其在促进植物生长、与植物联合共生增强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机制及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系统阐述DSE功能及其对重金属耐性机制,本文综述了DSE的结构特征及定植规律,其促进宿主植物生长的作用机制,重点分析了重金属胁迫下DSE的应答机制(吸附螯合、调控基因表达、抗氧化应激和“区室化”作用等),总结了DSE-植物共生体系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以期为DSE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4.
为探索狐尾藻对重金属铜的积累和耐性机制,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处理(0、20、50 mg·L-1)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叶片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析各器官中铜吸收转运及铜在各组织器官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各浓度铜处理下狐尾藻均能存活,但铜浓度高于50 mg·L-1时,狐尾藻根、茎、叶生物量相比对照(铜 0 mg·L-1)处理降低53.48%、36.99%和32.22%。铜处理后,狐尾藻根、茎和叶铜含量分别为11.81~186.34、1.32~7.89、2.11~11.99 mg·kg-1,根系中铜含量均高于叶片和茎部。铜在狐尾藻中的亚细胞分布主要位于根、茎、叶的细胞壁部分(36.49%~49.61%、45.44%~49.92%、41.45%~55.92%),其次是可溶性组分(21.65%~25.99%、23.03%~27.65%、18.01%~34.63%)。狐尾藻中铜的赋存化学形态以盐酸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为主,所占比例为76.34%~86.67%,均是活性较低的形态。因此,狐尾藻是铜富集较好的植物,其根部的耐性大于茎、叶。铜以吸附态或蛋白质、果胶酸盐等低活性形态赋存于细胞壁或可溶性组分(液泡)中是狐尾藻积累和耐受铜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5.
苹果在鲜切过程中易因遭受机械损伤而引发褐变,严重影响其感官品质、风味和商品价值。采用不同浓度外源阿魏酸溶液对鲜切‘红富士’苹果进行浸泡处理,以研究其抑制鲜切苹果褐变的机制。结果表明:1、5、8、10 g/L 的阿魏酸浸泡处理均能有效抑制鲜切苹果褐变,10 g/L 阿魏酸浸泡处理10 min 对鲜切苹果褐变的抑制效果最优;10 g/L 阿魏酸处理显著提高了鲜切苹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抑制了贮藏后期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降低了表儿茶素等单一酚的含量,提高了对香豆酸的含量;添加5 mg/mL 表儿茶素会促进苹果浆液褐变,而添加5、10、20、40 mg/mL 对香豆酸均能抑制苹果浆液褐变。综上所述,外源阿魏酸处理可通过提高SOD 活性、抗氧化能力、内源褐变抑制物含量以及降低褐变底物含量来减轻鲜切苹果褐变。 相似文献
56.
小白菜是中国种植面积较广、深受大众喜爱的蔬菜,但真实菜地环境中虫害往往出现在叶片的特定区域,且受环境因素如光照和背景干扰较大,影响对其的智能检测。为提高小白菜虫害的检测效率和准确率,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YOLOv5s网络框架改进的YOLOPC小白菜虫害识别模型。首先,引入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注意力机制,将其放在CBS(卷积层Convolution+归一化层Batch normalization+激活函数层SILU)的输入端构成CBAM-CBS的结构,动态调整特征图中各个通道和空间位置的权重;使用上采样和1×1卷积操作来调整特征图的尺寸和通道数,实现不同层次特征的融合,增强模型的特征表示能力。同时,改进损失函数,使其更适合边界框回归的准确性需求;利用空洞卷积的优势提高网络的感受野范围,使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图像的上下文信息。试验结果表明,与改进前的YOLOv5s模型相比,YOLOPC模型对小白菜小菜蛾和潜叶蝇虫害检测的平均精度(mean Average Precision, mAP)达到91.40%,提高了12.9个百分点;每秒传输帧数(Frame Per Second, FPS)为58.82帧/s,增加了11.2帧/s,增加幅度达23.53个百分点;参数量仅为14.4 MB,降低了25.78个百分点。与经典的目标检测算法SSD、Faster R-CNN、YOLOv3、YOLOv7和YOLOv8相比,YOLOPC模型的平均精度分别高出20.1、24.6、14、13.4和13.3个百分点,此外,其准确率、召回率、帧速率和参数量均展现出显著优势。该模型可为复杂背景下小白菜虫害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进水流速的智能调控,可降低饵料残留,避免水质恶化。为此,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进水流速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流场特性的影响,并基于该研究设计出一套确定进水流速调控的实验方法。首先,通过对比Standard k-ε、RNG k-ε和Realizable k-ε 3种湍流模型及多种壁面函数的仿真效果,确定RNG k-ε模型和标准壁面函数作为仿真配置。同时,针对多相流模型,对欧拉多相流模型和DPM离散相模型进行对比,为提高计算准确性选用DPM离散相模型,并基于上述模型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制定网格划分方案。其次,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养殖为例,模拟不同进水流速下养殖池流场、排污和水温调节的效果。最后,针对仿真结果提出进水流速调控方案。结果显示,日常采用1.0 m/s的进水流速,可有效提高适宜流速区面积并控制水处理成本;投饵前,采用0.2 m/s的进水流速可以解决循环水养殖中存在的饵料浪费问题;进食结束后,采用1.2 m/s的进水流速可快速排出残饵避免水质恶化;水温异常时,采用15 ℃的水、以1.2 m/s的进水流速注水230 s,可使20 ℃的水下降到正常水平,精准化控制水温。采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可针对不同养殖生物和养殖环境设计进水流速智能调控策略,可用于解决循环水养殖过程中饵料浪费、水质变差和水温异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58.
刘晓伟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16):52-54
繁殖力是母猪窝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泌乳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猪场规模化壮大的基础。对于中小规模猪场,每头母猪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数量越多,猪群分摊的养殖成本则越低,猪场的养殖效益才可增加,母猪繁殖力的提高是养猪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径。该文首先从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个体因素和营养因素4个方面分析中小规模猪场母猪繁殖力低的原因,然后提出环境控制、强化管理、择优选育、营养调控有针对性的策略来提升母猪繁殖力,为改善和提高母猪生产性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