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9篇
林业   202篇
农学   108篇
基础科学   11篇
  140篇
综合类   797篇
农作物   69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356篇
园艺   125篇
植物保护   2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961.
天然除虫菊素与丁醚脲复配对朱砂叶螨杀螨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有效控制朱砂叶螨的发生与危害,并为开发除虫菊素与丁醚脲复配杀螨剂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玻片浸渍法结合共毒系数法研究天然除虫菊素与丁醚脲混剂对朱砂叶螨的杀螨活性及最佳配比。结果表明:除虫菊素和丁醚脲处理朱砂叶螨雌成螨24h的LC50分别为561.82mg/L和154.67mg/L;除虫菊素与丁醚脲混剂的增效配比为1.55∶1~14.45∶1,共毒系数法评价该配比混剂的防效均呈增效作用,其中,5.42∶1混剂的增效作用最显著,处理朱砂叶螨24h的LC50和共毒系数分别为85.20mg/L和469.31,其毒力分别是单用除虫菊素和丁醚脲的6.59倍和1.82倍。丁醚脲和除虫菊素混剂具有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62.
氢醌在奶牛饲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泌乳量、胎次、泌乳月相近的 18头黑白花奶牛分为 3组 ,分别饲以精料补充料Ⅰ ,Ⅱ ,Ⅲ。精料补充料I含有11%的豆饼 ,在等能等氮分别添加 0 .l%和 0 .0 2 %氢醌 (脲酶抑制剂 )的前提下 ,用尿素取代精料补充料I中全部豆饼构成精料补充料Ⅱ和Ⅲ。结果表明 :3组试牛泌乳量、乳脂率、血液尿素氮、日增重和体增重校正标准乳差异均不显著(P >0 .0 5 ) ,但Ⅰ组试牛日增重和体增重校正标准乳有提高趋势 ,而Ⅱ ,Ⅲ组试牛泌乳量有上升趋势。因此 ,在奶牛饲养中适当应用氢醌尿素对泌乳量无负效应 ,而且可节约蛋白质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963.
本文对磺酰脲类高效内吸传导型除草剂防除冬小麦田间杂草效果进行了研究。所用处理有巨星、ND1、甲磺隆、绿磺隆以及其不同的混配处理。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对冬小麦田间主要杂草播娘蒿、离子草、藜和荠菜等阔叶杂草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防效,防除效果均在87.5%以上,对一年生杂草黎的防效达95%以上。在试验剂量下,各处理对小麦高度安全,且增产作用明显,达17.1~30.3%。并在麦收后,复播大豆、赤豆、玉米、谷子、白菜和白萝卜,观察了各处理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4.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TSA)和丙戊酸盐(VPA))对人胚胎成纤维细胞(human embryonic fibroblasts,hEF)组蛋白乙酰化(acH4K12)和组蛋白单甲基化(H4K20me1)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人类体细胞核移植胚胎表观遗传重编程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使用0~400 nmol/L TSA或0~4 mmol/L VPA处理hEF 24 h,用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hEF细胞遗传学变化,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SA和VPA对hEF的acH4K12及H4K20me1水平的影响。【结果】TSA处理组hEF细胞呈现出形态学变化,且TSA具有细胞毒性作用。VPA处理组与未处理组细胞无明显的形态学变化和细胞毒性作用。核型分析及FISH检测结果显示,TSA和VPA处理组与未处理组均维持正常的核型(46,XX),未发生明显的细胞遗传学改变。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acH4K12和H4K20me1水平随着TSA和VPA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TSA和VPA可以提高hEF的acH4K12和H4K20me1水平,且未发生明显的细胞遗传学变化。  相似文献   
965.
灭幼脲毒理学研究:V.灭幼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66.
概述了脲酶的分布与性质、结构、催化机理;脲酶抑制剂的种类、作用机理,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67.
据《北方园艺》2014年第14期《赤霉素与氯吡脲对“早霞玫瑰”葡萄无核化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张立恒等)报道,以“早霞玫瑰”葡萄为试材,采用单次和两次的施用赤霉素(GA3)与氯吡脲(CPPU)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GA3与CPPU对“早霞玫瑰”葡萄无核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8.
《广西蚕业》2021,58(1):66-69
1.YAN H,LIU Q S,WEN F,et al.Characterization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an alpha-amylase(BmAmy1)selected during silkworm domestication.Int J Biol Macromol.DOI:10.1016/j.ijbiomac.2020.11.064(2020).[题目]家蚕驯化过程中α-淀粉酶(BmAmy1)的特性及其潜在应用[摘要]在动植物驯化过程中有效的资源利用起着核心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不同家蚕(Bombyx mori)品系的淀粉酶活性差异与幼虫体重相关,家蚕体型比其祖先野桑蚕(B.mandarina)体型更大,但目前尚不清楚人工选择是否会作用于家蚕的消化酶。在此研究中,西南大学的颜颢等人介绍了家蚕中的一种新型α-淀粉酶BmAmy1的特性。重组BmAmy1的活性在35℃和pH 9.0时最大,可被桑叶(蚕的唯一食物来源)中的淀粉酶抑制剂抑制。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显示,分别插入到5'-上游调节区的3个不同的转座子可能是BmAmy1在不同家蚕品系中表达增强的原因。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转基因过表达BmAmy1的家蚕雌、雄体重分别增加了11.9%和6.8%。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探索人类选择性状的遗传机制,运用基因工程和定向育种可以进一步加速驯化过程。  相似文献   
969.
  目的  研究同时添加不同种生化抑制剂和腐植酸后尿素在黑土区水田的施用效果,为黑土区稻田新一代高效稳定性尿素肥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盆栽方法,以不施氮肥(CK)及施用尿素(N)为对照,通过测定水稻土中的氮素转化特征及水稻生理指标、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等的影响,探究添加腐植酸(HA)、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和2-氯-6-三甲基吡啶(CP)及腐植酸分别与三种生化抑制剂组合制成的7种稳定性尿素肥料改善氮素供应稳定性的差异。  结果  ①相比单施普通尿素,添加腐植酸及NBPT、DMPP、CP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吸氮量及尿素氮肥利用效率。② 相比单独施用NBPT,尿素联合添加NBPT和腐植酸后能有效抑制土壤硝化作用,分别提高水稻株高、分蘖数和叶绿素含量1.84%、13.38%和2.80%,但会降低水稻产量、叶面积指数、水稻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及偏生产力。③ 相比单独施用DMPP,尿素联合添加腐植酸、DMPP能分别提高水稻株高、分蘖数和叶绿素含量3.04%、5.20%和3.71%,显著降低土壤硝化抑制率、水稻产量、水稻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及偏生产力(P < 0.05)。④ 相比单独施用CP,尿素联合添加腐植酸、CP提高了土壤速效氮含量、水稻株高、分蘖数、叶绿素含量、生物产量,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产量、水稻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及偏生产力(P < 0.05)。  结论  腐植酸与CP联合添加制成新型稳定尿素肥料用于在东北黑土区水稻栽培,有利于作物增产及氮肥利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70.
Background: Helicobacter pylori, a gram-negative bacterial pathogen that expresses a strong urease 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oduodenal disease. Urease B subunit, one of the two structural subunits of urease, was expressed in E. coil BL21 (DE3) strai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He/icobacter py/ori urease B subunit on the immune responses in mice by subcutaneous immunization. Methods: The mice were immunized and boosted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urease B subunit antigen subcutaneously three times with 2-wk intervals between the immunizations and boosters. The mic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immunized with PBS. The adjuvant group received PBS containing complete/in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identical to antigen group without Helicobocter pylori urease B subunit antigen. Four weeks after the final booster, all the mice were sacrificed. Blood was collected on d 0, 14, 28 and 56 before immunization, booster and sacrifice, respectively. Immediately after sacrifice, gastric liquid and spleen were collected for antibody and cytokine analyses. Results: Urease B subunit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serum and gastric anti-urease B antigen specific IgG, and the levels of interteukin-4 and interferon-y in splenocytes of the mice (P 〈 0.05). Conclusion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recombinant responses in mice by subcutaneous immunization, which against Helicobocter pylori. urease B subunit can induce systemic and local immune might be used as the effective component of vacc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