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6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480篇
林业   231篇
农学   282篇
基础科学   647篇
  1305篇
综合类   5452篇
农作物   95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275篇
园艺   119篇
植物保护   205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358篇
  2021年   390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534篇
  2013年   534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535篇
  2010年   547篇
  2009年   474篇
  2008年   510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331篇
  2005年   346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7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71.
科学的耕地评价是耕地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的前提,耕地资源认知的深化引领耕地评价研究发展。为明晰耕地评价研究的发展历程、热点动态和未来前景,系统梳理1949—2023年引领耕地资源认知变化的理念、事件和政策,探讨耕地资源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借助文献调查、文献计量分析、理论分析等方法,对不同阶段耕地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政策支撑、技术方法与代表成果等进行总结,并提出面向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耕地评价研究展望与关键问题。研究表明:1)耕地资源认知按时间顺序可划分为资源本体、资源平衡体和资源综合体3个阶段,认知对象由耕地数量单一维度向耕地数量与质量、数量-质量-生态、实体耕地与虚拟耕地等多维度转变,研究范围也由宜耕地耕地等实体资源向近远程耦合框架下的全球虚拟耕地拓展;2)各阶段耕地评价的研究重点围绕耕地数量、耕地质量和耕地综合利用展开。在资源本体阶段,侧重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关注本底要素宜耕性;在资源平衡体阶段,注重耕地质量提升,对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潜力进行评价。在资源综合体阶段,评价对象向全球粮食贸易中的虚拟耕地拓展,评价内容关注耕地多功能及功能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因此,未来耕地评价的研究内容需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耕地本体评价需兼顾实体和价值量,耕地质量评价需匹配人类福祉需求,耕地综合评价需考虑多元对象和指标。在评价理论与方法层面应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利用新调查监测手段,丰富精细化耕地资源数据,为进一步拓展资源认知、丰富评价范式、优化耕地保护制度等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2.
张路雄先生新近出版的《耕者有其田——中国耕地制度的现实与逻辑》一书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于土地制度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走向的观点可谓是"旗帜鲜明",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本书只是固  相似文献   
73.
为揭示耕地多功能演变特征和功能之间权衡、协同关系,以1995~2015年沧州市耕地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耕地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动态耦合模型,分析了耕地多功能变化特征和功能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沧州市耕地综合功能呈现增长趋势,耕地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演变出现分异,其中,生产功能保持着平稳快速的增长趋势,生活保障功能值呈先波动性下降后上升态势,生态功能值呈现先持续下降后波动性小幅提升趋势;耕地功能多样性先波动性增加后下降,功能之间的多样化协同效应尚未充分发挥,总体上多功能协调状态以生态功能滞后型为主,并向生态-生产功能滞后型转化;耕地生产-生活功能经历了协调发展和低级协调共生的阶段,生产-生态功能由低级协调共生阶段向协调发展状态演变,生活-生态功能一直处于低级协调共生阶段。  相似文献   
74.
优化耕地空间布局对提升耕地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广东封开县为例,基于“现状耕地调出-可恢复地类调入”的微观调整逻辑,综合运用空间叠加、综合评价及蚁群优化算法,构建了耕地空间布局调整模型,以调入调出数量平衡为约束条件实现了不同行政区尺度下的耕地布局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调出耕地1 689.89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62%,整体上呈现出“全局零散、局部聚集”的分布特征。2)研究区可恢复地类农业生产适宜性均值为67.04,具有开展作物种植的良好禀赋条件。3)不同行政区尺度平衡情景下,调入结果在研究区北部空间差异显著,与镇内平衡情景相比,县内平衡情景下,调入耕地的农业生产适宜性均值提高了2.08,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均值下降了0.67。4)两种情景下,耕地的连片性、质量及稳定性均得到提升,因不受调入规模和行政单元空间范围限制,县内平衡情景下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适当扩大可恢复地类筛选范围有利于提升整体耕地质量并降低重要生态用地筛选概率。该研究构建的耕地空间布局调整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为制定农用地布局优化与整治提升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5.
宗庄村位于山东滕州市级索镇西部,全村247户,拥有村民980人,人均耕地0.7亩,村里有种植温室大棚的传统,2006年人均收入5200元。由于没有工副业项目,集体收入一穷二白,是典型的经济空壳村在热心村民的指点下,我们来到该村党支部书记宗西平的家中。今年55岁的宗西平热情的介绍了他们村齐心协力改善村容村貌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76.
唐山市耕地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山市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城市。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其他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再加上水土流失、工业废物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及自然灾害等直接影响了耕地资源的有效、持续利用,使得唐山市的耕地资源大量减少,质量严重下降。为此,就唐山市耕地资源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7.
内蒙古察右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北麓,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特点是多风少雨,十年九旱。86%以上的耕地是雨养旱作农田,属于农牧交叉的旱作农业区。  相似文献   
78.
内蒙古河套灌区耕地与盐荒地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背景对耕地与盐荒地盐分变化展开研究。在野外实测和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多因素影响下耕地和盐荒地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盐荒地和耕地0~100 cm土层中都含有60~80 meq/100 g的非水溶性钙盐,而盐荒地水溶性盐的含量明显升高。年度变化显示,耕地可溶盐年均提高了4.46%;盐荒地可溶盐年均提高了4.48%;耕地非可溶盐年均提高了2.99%;盐荒地非可溶盐年均提高了3.87%,灌区每年灌溉水带入的盐分有少量在盐荒地中积聚。盐分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发展改良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灌区水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根据福建省寿宁县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结果,文章分析了寿宁县耕地地力主要存在的中低产田比例大、干旱障碍尤其突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差及镁、钾、硼明显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和农业综合配套技术、开展耕地土壤酸化治理等措施,实现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80.
为了解福建省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规律和动态变化,对全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以为合理制定农业种植规划及提升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重铬酸钾热容量法对采集的3 291个耕地土样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9.07g/kg,呈现出自沿海向山区逐渐提高趋势的空间分布规律;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旱地最低。全省土壤有机质含量等级主要集中在中等水平和丰富水平,占70.06%,其结果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极丰富水平、丰富水平分别提高12.99%、11.51%,较低水平、极低水平分别降低8.12%、10.40%;与测土配方施肥结果相比,极丰富水平提高12.99%,中等水平、较低水平分别降低6.99%、3.40%,土壤有机质动态变化表现出逐步上升趋势;水田、水浇地、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等级均集中在中等水平。福建省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呈由沿海向山区逐渐提高趋势,动态变化呈逐步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