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林业   54篇
农学   526篇
基础科学   427篇
  189篇
综合类   2978篇
农作物   159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278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82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473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464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实现粮食安全战略与“双碳”目标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为助推粮食安全战略与“双碳”目标的同步实现,本研究立足粮食安全视域,阐释生态低碳农业的科学内涵,厘清粮食安全与生态低碳农业的辩证关系,剖析粮食安全战略下生态低碳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针对性提出发展战略与推进路径。研究发现,在“大食物观”“大产业观”“大农业观”指导下,生态低碳农业涉及全食物品类、全产业流程、全生活环节。粮食安全是发展生态低碳农业的底线要求,生态低碳农业是可持续保障粮食安全的应有之义。当前,发展生态低碳农业面临自然资源约束、科学技术瓶颈、小农生产模式、居民观念局限等现实困难,亟需探索水地资源拓展、技术创新应用、居民素质提升等有效路径,推动生态低碳农业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  相似文献   
94.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探讨农业机械化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找出制约农机化全程全面发展的障碍性因素,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为辽宁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和装备保障。  相似文献   
95.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是植保工作的基础,是农业生产中避免农事种植风险、保障农民获得绿色高质高效高产粮食的一项关键工作,在乡村振兴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以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农业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工作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阐述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工作的具体举措与实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推广,应用植保新技术,提升病虫害监测预警水平,全面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及时有效控制病虫为害,确保重大病虫不暴发成灾,最大限度减少陕西省府谷县农作物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6.
气候变暖对我国水稻生产的综合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仍将上升1.5℃以上。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全国8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探明气候变暖对我国“口粮绝对安全”的潜在影响意义重大。作者依据多年的田间增温试验及长期观察,并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阐明了我国粮食主产区气候变暖的基本态势,总结发现温度升高1.5℃对我国水稻生产的潜在影响正负参半,并取决于具体的稻作季节和地区。但是,随着水稻种植制度调整,尤其是南方双季稻种植面积下降,温度升高对我国水稻生产的负面影响将逐步递增。最后,作者提出了应对气候变暖的气候智慧型稻作技术创新建议,并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7.
玉林市野生稻保护区的野生稻是栽培稻的始祖,蕴藏着高产优质、耐寒抗旱、抗病虫等基因,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004年正式建成保护区,对粮食安全的保护与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保护区已出现生态现状不良、野生稻数量锐减等问题,经过深入分析,结合当前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提出了实施封闭生态保护、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制订生态补偿激励政策、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属地共管模式、依法按规治理等六项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明2007-2018年文山州人口及耕地面积的变化特征,分析区域耕地压力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子,为文山州粮食安全水平保障及耕地的恢复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2007-2018年文山州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等数据,基于最小耕地面积法构建耕地压力指数计算模型,测算20072018年文山州耕...  相似文献   
99.
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表明,全世界使用农药挽回的农产品损失达到30%,保障着粮食安全;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微生物和毒素对农产品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污染,保障着舌尖上的安全;卫生用农药的使用极大的保护了人类免受蚊、蝇、鼠类的侵扰,有效控制了疟疾、鼠疫等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着人类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00.
科学的耕地评价是耕地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的前提,耕地资源认知的深化引领耕地评价研究发展。为明晰耕地评价研究的发展历程、热点动态和未来前景,系统梳理1949—2023年引领耕地资源认知变化的理念、事件和政策,探讨耕地资源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借助文献调查、文献计量分析、理论分析等方法,对不同阶段耕地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政策支撑、技术方法与代表成果等进行总结,并提出面向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耕地评价研究展望与关键问题。研究表明:1)耕地资源认知按时间顺序可划分为资源本体、资源平衡体和资源综合体3个阶段,认知对象由耕地数量单一维度向耕地数量与质量、数量-质量-生态、实体耕地与虚拟耕地等多维度转变,研究范围也由宜耕地、耕地等实体资源向近远程耦合框架下的全球虚拟耕地拓展;2)各阶段耕地评价的研究重点围绕耕地数量、耕地质量和耕地综合利用展开。在资源本体阶段,侧重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关注本底要素宜耕性;在资源平衡体阶段,注重耕地质量提升,对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潜力进行评价。在资源综合体阶段,评价对象向全球粮食贸易中的虚拟耕地拓展,评价内容关注耕地多功能及功能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因此,未来耕地评价的研究内容需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耕地本体评价需兼顾实体和价值量,耕地质量评价需匹配人类福祉需求,耕地综合评价需考虑多元对象和指标。在评价理论与方法层面应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利用新调查监测手段,丰富精细化耕地资源数据,为进一步拓展资源认知、丰富评价范式、优化耕地保护制度等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