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073篇 |
免费 | 787篇 |
国内免费 | 137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073篇 |
农学 | 932篇 |
基础科学 | 1674篇 |
2701篇 | |
综合类 | 13382篇 |
农作物 | 696篇 |
水产渔业 | 1532篇 |
畜牧兽医 | 2651篇 |
园艺 | 1065篇 |
植物保护 | 15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4篇 |
2023年 | 706篇 |
2022年 | 997篇 |
2021年 | 1013篇 |
2020年 | 843篇 |
2019年 | 954篇 |
2018年 | 484篇 |
2017年 | 744篇 |
2016年 | 924篇 |
2015年 | 923篇 |
2014年 | 1356篇 |
2013年 | 1282篇 |
2012年 | 1413篇 |
2011年 | 1512篇 |
2010年 | 1407篇 |
2009年 | 1441篇 |
2008年 | 1644篇 |
2007年 | 1332篇 |
2006年 | 1061篇 |
2005年 | 1086篇 |
2004年 | 916篇 |
2003年 | 966篇 |
2002年 | 800篇 |
2001年 | 769篇 |
2000年 | 634篇 |
1999年 | 515篇 |
1998年 | 528篇 |
1997年 | 486篇 |
1996年 | 440篇 |
1995年 | 451篇 |
1994年 | 389篇 |
1993年 | 291篇 |
1992年 | 323篇 |
1991年 | 328篇 |
1990年 | 287篇 |
1989年 | 310篇 |
1988年 | 125篇 |
1987年 | 66篇 |
1986年 | 44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9篇 |
1974年 | 10篇 |
1973年 | 9篇 |
1957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91.
玉米大豆间作复合群体光效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玉米大豆不同间作种植方式的光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形成的镶嵌结构有利于光在群体中的均匀分布与利用。间作作物间既存在光互补又有光竞争。合理的田间配置有利于缓解光竞争矛盾,充分发挥互补效应。此外,还对生产中玉米大豆间作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2.
贵州省最大日降雨量时空分布及重现期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2年贵州省81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雨资料,采用概率分布、线性趋势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州省近52年来最大日降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2年来,贵州最大日降雨量呈递增趋势,递增速率为2.3mm/10a,全省最大日降雨量为336.7mm,平均最大日降雨量为205.1mm,年际变化趋势表明,2000年以后最大日降雨量呈递减趋势;最大日降雨量季节差异明显,春季、秋季最大日降雨量呈递减趋势,夏季、冬季最大日降雨量均为递增趋势,最大日降雨量空间分布不均,由北向南呈递增趋势;最大日降雨量100年和200年重现期估算值的空间分布形态具有一致性,高值区主要在贵州南部一带,100年和200年一遇的最大日降雨量分别为350.9mm和375.8mm。 相似文献
993.
小麦根-土界面磷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工气候室采用32P标记土壤和土-根平面系统研究小麦根际磷的分布。结果表明,小麦根-土界面磷呈亏缺分布,但在报表0.5mm以内,大约培养15天左右磷常出现相对累积。磷的亏缺强度在高含水量和低空气湿度时较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磷亏缺量和亏缺范围随之增大。此外,磷亏缺量以中下部根系较大。根-土界面磷分布以方程C/Co=a+blnX或C/Co=aXb拟合为优;时(t)空(X)作用下的磷分布可用t和X三次非线性多项式拟合。 相似文献
994.
995.
南方侵蚀治理区土壤碳分布及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侵蚀治理区土壤碳区域分布影响因素对揭示退化土壤有机碳恢复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西省兴国县侵蚀治理恢复区林地土壤有机碳为研究对象,评价了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及其主控作用。结果表明:兴国县侵蚀治理恢复区林地土壤有机碳受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影响显著,其中黄红壤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红壤;千枚岩发育的土壤有机碳显著高于红砂岩和花岗岩。对比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作用大小发现,在表层0 ~ 20 cm土壤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变异解释能力大于30%,成土母质的解释能力约为17%,土壤类型是影响表层土壤有机碳的主控因素;表下层20 ~ 30 cm 土壤有机碳变异的解释能力则表现为成土母质(28.8%)与土壤类型(27.5%)基本相当,同为主控因素。因此,兴国县侵蚀治理恢复区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合理地分区展开水土保持工作有利于退化土壤的碳恢复。 相似文献
996.
长期定位施肥对旱地黑垆土钾素空间分布及有效性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土高原长期定位施肥24年后土壤钾素的空间分布及其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0-20cm土层各形态钾素含量均高于20-40cm的,施用化肥处理的非特殊吸附性钾除外,且60cm以下随土层深度不断加深,不同形态的钾素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长期施用化肥0-300cm土层中各形态钾素含量均表现出明显低于CK的趋势;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明显增加了各形态钾素含量,说明施用有机肥能维持黑垆土速效钾的平衡,缓解非交换性钾的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与土壤中水溶性钾之间呈极显著相关,与非特殊吸附性钾呈显著相关,与特殊吸附性钾和非交换性钾无相关性。长期施肥可提高小麦植株的钾素吸收量,茎含钾量丰富,占总植株的36.67%,籽粒钾含量仅占植株钾总量的9.74%。 相似文献
997.
998.
立体种植农田不同生育期及土壤水分的根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立体种植农田中,作物根系分布是影响作物间水肥竞争及利用效率的首要因素。针对滴灌条件下番茄套种玉米立体种植农田设置高(T1)、中(T2)、低(T3)3个土壤水分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立体种植农田不同位置土壤含水率、作物根系分布的影响,探讨立体种植农田根系在不同生育期生长发育特征。结果显示:立体种植农田番茄侧土壤含水率平均值显著低于玉米侧,膜内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膜外土壤含水率,膜内不同位置土壤含水率无明显差异;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作物间根系呈不交叉—轻度交叉—完全交叉—轻度交叉规律;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根系总量呈增长趋势,在0~30 cm的滴灌湿润区,作物根系分布最密集,约占总根系的60%~70%,且高水分处理根量显著大于低水分处理,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以及根重密度均呈现T1T2T3的趋势,而在非滴灌主要湿润区则正好相反;累积根系分布曲线分析显示随着土壤含水率增加根系向土壤下层生长,随着生育期推进根系向作物中间发展。立体种植农田作物在不同生育期根系分布变化明显,同时土壤水分对根系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9.
滴灌毛管泥沙分布与灌水器堵塞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滴灌毛管泥沙分布及灌水器堵塞规律,通过对8种粒径的泥沙进行短周期浑水试验和堵塞试验,研究了泥沙在不同毛管分布和灌水器堵塞规律。结果表明:泥沙在不同毛管中淤积量的不均匀程度可以通过毛管淤积分布系数来衡量;泥沙在支管中的运动状态对进入毛管中的泥沙量影响很大,通过计算支管泥沙悬浮指数,可确定泥沙在不同毛管中的淤积状况,悬浮指数越大,泥沙在各毛管淤积量越不均匀,突变发生在悬浮指数等于0.325处;大颗粒泥沙在毛管底部以推移质形式运动,是造成灌水器突然堵塞的直接原因,且主要出现在第1、2条毛管中,而细小颗粒的絮凝作用是造成灌水器逐渐堵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