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53篇
  免费   1431篇
  国内免费   3856篇
林业   2954篇
农学   1078篇
基础科学   4237篇
  6040篇
综合类   14460篇
农作物   722篇
水产渔业   589篇
畜牧兽医   2242篇
园艺   390篇
植物保护   1228篇
  2024年   535篇
  2023年   1506篇
  2022年   1670篇
  2021年   1687篇
  2020年   1468篇
  2019年   1619篇
  2018年   998篇
  2017年   1397篇
  2016年   1677篇
  2015年   1620篇
  2014年   1596篇
  2013年   1662篇
  2012年   1771篇
  2011年   1691篇
  2010年   1660篇
  2009年   1486篇
  2008年   1563篇
  2007年   1276篇
  2006年   958篇
  2005年   862篇
  2004年   678篇
  2003年   571篇
  2002年   437篇
  2001年   383篇
  2000年   350篇
  1999年   319篇
  1998年   355篇
  1997年   319篇
  1996年   296篇
  1995年   296篇
  1994年   247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61.
为探索豆粕期货价格与收益率的内在波动规律,构建了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和多变量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M模型。研究发现:短期豆粕期价存在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RCH效应,对数波动率方差每增加1百分点豆粕期价收益率下降0.0024百分点,且最终收敛于0.00017~0.00018的无条件方差,表明豆粕期货市场以风险回避型投资者为主;中期看对数豆粕期价每增加1百分点导致10期后的对数期价下降0.433百分点,随机误.差每提升1百分点导致两期后的豆粕对数期价下降0.888百分点;最终提出建立豆粕期价预警机制、发挥套期保值功能、调整我国豆粕进口结构以及提升豆粕提取技术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2.
针对花榈木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问题,基于花榈木在中国的188条地理分布记录和9个气候变量,于 SSP1-2.6、SSP2-4.5、SSP5-8.5 3种气候情景模式下,利用ENMeval数据包优化后的MaxEnt模型和ArcGIS对其当前和未来(2050s和2070s)的生态位进行模拟,研究影响花榈木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分析其在不同气候情景模式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和迁移趋势。结果表明,当模型的特征组合(FC)为线性、二次型、片段化、乘积型和阈值性,正则化乘数(RM)为2时,模型复杂度和过拟合程度较低,此时训练集的平均AUC和平均标准偏差分别为0.954和0.004,表明模型预测精度很高。花榈木在当前气候下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在我国东南部,核心分布区位于江西、湖南、福建、浙江等省份及其周边区域。刀切法(Jackknife)表明最干季度降水量、最湿季度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未来3种气候情景下花榈木总体适生区分布相对稳定,核心适生区主要表现为东西向稳定,于南北向中部迁移,尤以广东中部及江西中部收缩显著,这些迁移的核心适生区是花榈木应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63.
以福建东山岛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景观连通指数提取连通性较好的生态源地斑块,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识别重要生态源地斑块,定量筛选廊道,构建了由19个生态源地和171条生态廊道组成的“源—廊—点”互通的海岛景观生态网络。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网络面积共11 852.298 hm2,其中生态源地占52.76%,生态廊道占47.23%,生态踏脚石占0.01%。生态源地以林地、淡水水域为主;生态源地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差异显著,总体上南高北低;生态廊道分布东南密、西北疏;生态源地与建设用地无明显冲突,廊道与建设用地冲突由南向北递减,二级廊道与建设用地冲突更加剧烈。研究结果可为东山岛生态网络构建和优化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4.
利用改进熵值法对2017年广西各县(市/区)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采用GIS空间统计模型分析了其空间集聚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了广西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17年广西各县(市/区)耕地利用效率值总体不高,各地区之间空间差异性显著;(2)广西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上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表现为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局部空间差异上呈现高高集聚、低低集聚、低高集聚和高低集聚格局;(3)人均GDP、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复种指数、人均耕地面积是影响广西耕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而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增加农业科技人员投入是提升广西耕地利用效率的关键.最后,从农业机械化投入、农业科技推广、耕地规模化方向发展、耕地的保护与提升4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65.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2年间8个不同食用型甘薯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测定结果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建立了一个适宜红壤旱地食用型甘薯品种的评价模型,以期揭示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规律,并为红壤旱地食用型甘薯品种的筛选与选育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年度间总的农艺性状变化差异较小.供试所有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基因型效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均大于年份效应,但仅还苗期的年份效应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干物率与蔓长呈显著性正相关,与食味评价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分枝数呈显著性负相关,薯干产量与封垄期和分枝数呈显著性负相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食用型甘薯品种在红壤旱地适应性的综合评价模型,能有效提高食用型甘薯品种适应性评价的科学性,应用于生产与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966.
利用山东省421位蔬菜种植户的问卷调研数据,构建了关于农户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采纳行为结构方程模型,并分析了其内在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规制、市场环境、组织参与和效益感知对农户采纳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产生了直接的激励效应,且影响作用为:效益感知>政府规制>市场环境>组织参与.(2)市场环境和组织参与分别对效益感知产生直接正向效应,此外,在效益感知的中介作用下,市场环境和组织参与还对农户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采纳行为有一定的间接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967.
文章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根据2014—2019年全国、北京、河北、河南和山西的猕猴桃市场价格变化,建立了GM(1,1)预测模型,对猕猴桃价格进行分析预测。结果显示,灰色预测模型GM(1,1)适用于猕猴桃价格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全国和这4个省(市)的猕猴桃价格呈现周年波动和下降趋势。在不采取干预措施前提下,预计到2020年,全国、北京、河北、河南和山西的猕猴桃平均价格分别为8.96元/kg、11.18元/kg、8.13元/kg、5.21元/kg和8.65元/kg;到2021年,全国、北京、河北、河南和山西的猕猴桃平均价格分别为8.99元/kg、11.58元/kg、8.32元/kg、5.31元/kg和9.05元/kg。  相似文献   
968.
选取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猪肉、牛肉、羊肉和活鸡的集贸市场月度价格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等方法,分析我国猪肉及其主要替代品价格波动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我国牛肉价格与羊肉价格的上涨幅度较大,猪肉价格波动最为剧烈,而鸡肉价格的波动曲线则更为平缓.(2)从传导机制上看,猪肉市场价格更易受牛肉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牛肉价格和羊肉价格互为彼此价格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鸡肉价格与猪肉价格之间的关联性相对较弱.(3)牛肉价格对其他3种肉类价格的溢出效应最为明显,随后依次为猪肉、羊肉和鸡肉价格.建议加强保供稳价宏观调控、建立肉类价格预警机制、保障肉类市场供给稳定.  相似文献   
969.
借鉴顾客满意度指数(CSI)理论,构建农户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模型,实证检验开展农地抵押贷款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的过高期望是导致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因素;利率水平、贷款额度、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和办理流程的便捷性是影响农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资金满足程度是影响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农户满意的直接表现是继续参与该项业务.最后提出建立多元化的供给主体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0.
为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其关系,为今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满意度评价提供方法参考及数据支持.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南岭乡黄回村为研究区,以社会人文环境、情感感知在内的6个指标层,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满意度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及确定性因子分析,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评价体系指标层因子特征向量值及因子贡献率的统计分析,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满意度评级参考标准.结果表明,自然居住环境、基础设施、村民情感感知、社会人文环境、安全防御保障为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满意度的显著因子,其中,自然居住环境因子影响最为显著.同时,依据所构建的评价模型中整体满意度的计算,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满意度划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中立""满意""非常满意"5个等级.依据研究所得结果,可为今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满意度评价及工程的开展、评级、验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数据支持及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