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2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1篇 |
农学 | 3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26篇 | |
综合类 | 61篇 |
农作物 | 1篇 |
水产渔业 | 4篇 |
畜牧兽医 | 5篇 |
园艺 | 3篇 |
植物保护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甘肃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及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8—2012年SPOT 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甘肃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及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8—2012年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增加量最大(737.30 km2),2012年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度面积比例达70.7%,植被覆盖度增加区域主要分布在宕昌县北部、岷江东岸、舟曲—武都段白龙江两岸及其以北区域。(2)研究期间,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整体改善、局地退化,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和轻度增加的总面积和比例分别为4 675.90 km2,25%,显著减少的面积仅占3.84%。(3)1998—2012年景观破碎度增大,斑块密度增加了58.23%;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LSI,AWMPFD和IJI分别增大到25.14,1.128,80.01;香农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减少到1.342,0.834。(4)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增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是植被覆盖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
甘肃省白龙江林区木本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通过多年调查研究,弄清了白龙江林区木本药用植物共63科、117属、16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种.以药用部位进行统计,根及根茎类、叶类、种子果实类最多,分别占木本药用植物的54.66%、36.02%、29.19%;从生活类型统计,灌木和乔木最多,分别占木本药用植物的60.25%、28.57%;以林区植物的垂直分带统计,海拔1 700~2 500 m的针阔混交林带和海拔550~1 100m 的常绿阔叶林带木本药用植物最多,分别占木本药用植物总种数的39.75%、29.19%. 相似文献
44.
45.
46.
白龙江林区人工林病虫害发生率高,且重于天然林;病害明显重于虫害,以落叶病类为主。近期病虫害发生呈上升趋势。以生态治理、自然调控、保护和利用天敌为主,生防、化防控制局部灾害等人工治理为辅;引进新的树种时,必须进行种源试验;有主次地开展治理工程,控制主要病虫害的扩散蔓延;加强林木检疫;加强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47.
最近,甘肃省政府批准建立全省第1个水生野生动物省级自然保护区——文县白龙江大鲵自然保护区。目前,保护区管理局的筹建工作已全面展开。据悉,文县白龙江大鲵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1.6km2,其中核心区65.6km2。该保护区的建立,对研究动物从水走向陆地的进化过程有重要意义。甘肃省 相似文献
48.
通过3年观察研究摸清了狭冠网蝽各虫态发生期、起点温度、有效积温,提出了若虫与成虫发生区的预测公式。2004~2005年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期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9.
白龙江流域干旱地带栾树的生物学特性及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白龙江流域栾树的生物学特性 ,并从采种与播前处理、整地施肥、播种、苗期管理、移栽、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