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1篇 |
农学 | 3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26篇 | |
综合类 | 61篇 |
农作物 | 1篇 |
水产渔业 | 4篇 |
畜牧兽医 | 5篇 |
园艺 | 3篇 |
植物保护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介绍了白龙江、白水江沿岸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 ,以冬播马铃薯 /西瓜 /豇豆 /芹菜、冬播地膜 小拱棚马铃薯 /番茄 /花椰菜、冬播马铃薯 /辣椒 /莴苣为主体的三种高效栽培模式和技术。 相似文献
222.
223.
224.
白龙江林区稀有林木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研究其现状及发展对策不仅可以对珍稀濒危植物进行有效的保护,而且对地方经济发展、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白龙江林区稀有林木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其发展对策,希望可以达到改善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25.
226.
【目的】了解甘肃白龙江林区沙滩林场次生林群落的生存现状,预测群落发展趋势,为次生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杉人工林退化形成的次生林群落为对象,设置50 m×50 m的标准样地6块,测量样地内胸径(D)≥3 cm的全部乔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并记录林木生长状况;对胸径(D)<3 cm的乔木幼苗、幼树,测量并记录其地径、高度、冠幅和林木生长状况;并在每个样地设置3个10 m×10 m的灌木样方,调查灌木物种组成、数量等。基于以上调查数据,以径级代替龄级分析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运用数量化方法研究优势种群的数量化动态,并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的计测指标,计算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分析种间总体联结性。【结果】次生林群落为岷江冷杉 桦木林群落,乔木层共有树种13种,云杉已大量死亡。现存群落中,岷江冷杉种群结构完整,幼龄个体比例大,存活率高,为增长型种群;桦木(红桦和糙皮桦)幼龄个体比例低,存活率不高,已呈现出衰退趋势;槭树、花楸等小规模种群结构多不完整。种群数量化分析表明,各种群生存状态不稳定,易受随机干扰,受随机干扰时岷江冷杉种群最稳定,红桦种群次之,槭树、花楸等种群结构均不稳定。岷江冷杉种群在乔木层和灌木层均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桦木在乔木层的生态位宽度仅次于岷江冷杉,优势明显,但其更新不良,在灌木层不具优势。乔木层、灌木层物种间总体均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结论】研究区次生林群落为正向演替,种群优势度与生态位随环境变化而改变,各种群结构与功能处于相互适应的变化阶段,群落结构尚不稳定。桦木种群在乔木层优势尚存,但在灌木层更新受到限制,不具备发展成优势种群的条件;云杉人工林则必被淘汰;岷江冷杉在乔、灌木层均有较大优势和生态位宽度,表现出进一步扩散的可能。因此本研究区次生林的经营应以培养冷杉林为主,为冷杉林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27.
在舟曲、迭部林业局人工云杉林中测定270株云杉样木,应用7个二元材积方程,拟合人工云杉林的材积,筛选出其最优的二元材积方程为山本式,即:v=0.000 056 748 94d1.939h0.921(相关系数R2=0.991);通过在白龙江林区收集的112株解析木的实际材积与山本式求得的理论材积进行精度分析,其平均误差、标准差、均方差都不超过±10%,精度符合要求;利用拟合出的二元材积方程编制二元立木材积表,适用性分析得出F=2.79<F0.05=3.11,因此按照筛选的最优方程编制的二元立木材积表能满足日后科研和生产上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28.
基于InVEST模型的甘肃白龙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分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1977年、1990年、2002年、2014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运用GIS和InVEST模型,分析了甘肃白龙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分异特征,旨在为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 1977-2014年,林地和草地是该流域的主要土地覆被类型,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增率为0.4%,0.36%和3.7%,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的减少率约为0.5%。(2) 1977-2014年,生境质量总体表现出先降低后缓慢增加的趋势。(3) 生境质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北部与文县南部,集聚于自然保护区和林业管护区;生境质量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谷近岸、农耕区、城乡聚落区、裸地和低覆盖草地等,集聚于舟曲-武都段白龙江近岸区及文县和武都交界区、宕昌西北部等。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境保育及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