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8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224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83篇
  1761篇
综合类   60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30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2011年9月13—18日、10月9—14日,山西省水利厅党组成员、水土保持局局长张江汀深入忻州市7县、运城市6县就水土保持项目实施情况、监督管理、户包治理小流域、红色小流域建设、招投标  相似文献   
5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坡面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土壤养分测定,研究了重庆市长寿区代家沟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坡面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种坡位坡耕地的有机质和全量养分含量要远低于有林地,坡耕地和果园的速效养分要远远大于疏林地、荒草地、桑园及有林地的速效养分,果园-疏林地-有林地及有林地-桑园-坡耕地.这两种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坡面具有较高的土壤养分含量;相同坡位上,土壤养分含量也不同,TP含量虽然在各个坡位中有一定差异,但只在坡顶相差很大,坡中和坡脚的含量不大.坡耕地的速效K含量要远远高于果园和有林地,果园和有林地的速效K含量相差不大.坡面土壤碱解N、有效P、速效K含量与坡位表现出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3.
降雨-土壤-径流系统中氮磷的迁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农田地表径流形成的面源污染是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主要污染源。降雨输入、土壤溶质迁移和地表径流输出三者相互作用,决定着农田面源污染负荷的产生。通过设置移动小区,收集和监测次降雨事件中的地表径流、土壤溶质迁移,研究面源污染负荷中降雨氮磷和土壤溶质输入负荷和比例。结果显示,随雨水输入径流的DTN、DTP负荷占径流DTN、DTP负荷的58%和67%;由降雨带到陆地生态系统的N、P主要通过径流输入到其它系统中,但径流NO3--N负荷主要来自土壤溶解态NO3--N向径流的溶出迁移;计算降雨-地表径流-土壤溶质的相互作用深度,简化了小流域面源污染负荷量化过程,为制定小流域面源污染防治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4.
树儿梁流域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为黄土高原第一批小流域坝系示范工程。2006-2010年进行了为期5 a的汛期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量观测,结果表明:5-10月的平均降雨量为370.4 mm,径流量为18.97万m3,输沙量为5.78万t,年际变化均比较大;水土流失量总体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淤地坝工程对控制径流、泥沙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以黄河中游粗沙集中来源区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4条小流域为对象,针对不同历史时期坡面治理措施为减沙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4条流域不同历史时期坡面措施拦沙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1年小流域坡面综合评价指标与1953年相比提高5倍,其减沙效果提高100倍以上;小流域坡面综合评价指标达到0.3以上,流域输沙减少到1000 t/(km2.a)以下,达到多沙粗沙地区允许土壤流失量范围内,综合评价指标达到0.55以上,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流域将基本不向下游河道输送泥沙。  相似文献   
56.
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茶巴朗小流域在西藏高原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对其综合治理模式进行研究可为西藏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借鉴。以茶巴朗小流域为典型代表,研究西藏高原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在此基础上将小流域分为3个治理区,并结合每个区的资源环境特点和土地利用现状布设具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7.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沼气工程,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生物资源,有利于统筹解决“三料一明”的问题;起到了“三省、三增”的作用,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切实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切实给广大农民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优化了农业结构,繁荣了流域经济;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巩固了退耕还林、生态建设成果,遏制水土流失,成为石漠化和半石漠化地区恢复生态环境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的加速器,为实现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8.
塘背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塘背河小流域是江西省第一批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小流域之一,于1980年便开始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至1988年全面完成了各项治理任务。在对塘背河小流域进行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塘背河小流域经过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比综合治理前减少了70%,山地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0%上升到了70%,土壤理化性质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土地利用与种植业内部结构趋向合理,流域经济增长迅速,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开发与治理走上了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59.
兴国县自1983年列入全国八片重点治理区以来,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路线,曾创造出5种治理水土流失的好模式,为兴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从2003年起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近10年来,兴国县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探索治理方法,创新治理模式,呈现出5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60.
陕西省丹汉江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使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充分发挥防治面源污染的作用、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在水土保持项目中引入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十分必要。基于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多年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与我国其他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实践,提出了丹汉江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指导思想、防治思路、防治目标、防治措施和组织管理对策,介绍了近年来陕西省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