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3篇
  22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1961—2015年山东省17个气象站点和山东省周边12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和该区域的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采用混合插值方法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山东省≥0℃初、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0℃初日的空间分布呈现南部早、北部晚、山区早和平原地区晚的特征;≥0℃终日的空间分布呈现南部、沿海地区晚和中部、北部地区早的特征;≥0℃持续时间的空间分布为南部、沿海地区长,中部山区、内陆及北部地区短;≥0℃积温空间分布特征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近55年来山东省17个气象站≥0℃初日均呈现提前趋势,平均气候倾向率为2.74 d/10 a,且除烟台外,其他站点的提前趋势均达到显著水平;≥0℃终日的变化未呈现明显的规律,且所有站点的变化趋势均未达到显著水平;≥0℃持续时间和积温均呈现增加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4.33 d/10 a和65.86(℃·d)/10 a,且除菏泽、兖州、日照、青岛、烟台和威海的≥0℃持续时间的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站点≥0℃持续时间和积温的变化趋势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2.
棉花新陆中26号原种繁育及优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陆中26号由新疆富全新科种业公司选育,2006年通过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特异性明显,早熟、丰产、衣分高、适应性好,不仅适宜南疆早中熟棉区,而且适于北疆热量资源较丰富的早熟棉区种植。2006-2008年累计推广面积达20万公顷。推广4年来始终保持了品种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3.
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EOF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等4种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宁德市≥10℃积温和初终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茶叶积温隶属度的计算,分析其对茶叶生长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9—2019年宁德市热量资源呈普遍增加趋势,90年代中...  相似文献   
94.
利用1971-2006年昌都各气象要素资料,对昌都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昌都气候趋向变暖,特别是近几年气温上升明显,且冬季增温贡献最大,降水呈波动性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气候变化导致初霜冻日推迟,终霜冻日提前,无霜期延长,冰雹日数减少。这些变化必将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  相似文献   
95.
根据福建省67个气象站30a(19611990年)的平均气象资料,选取与冬季热量资源关系密切的9个气象要素以及3个地理要素为指标,应用对应分析方法将全省冬季热量资源划分为差异较显著的5个区域,分区评述了各区的热量资源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96.
气候变化使热量资源发生了变化,对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研究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对合理利用热量资源、调整农业气候指标和种植结构有指导意义。利用库尔勒市1961—2015年逐日气温资料,通过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all突变方法研究库尔勒气温和≥0、3、5、10、15和20 ℃的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以及无霜初日、无霜终日和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5年,库尔勒市气温在1998年发生突变,年平均气温升高速率为0.29 ℃/10 年(P<0.01),突变后较突变前增温1.0 ℃;冬季平均气温增加幅度最大;≥0、3、5、10、15和20 ℃初日提前、终日推迟,作物生长季明显延长;≥0、3、5、10、15和20 ℃活动积温显著增加,气候倾向率为80.7、80.2、85.1、69.0、75.6和103.4 d·℃/10年;无霜初日显著提前4.0 d,终日显著延迟4.3 d,持续日数显著增加8.4 d。近55年库尔勒市气温升高,积温增加,生长季、无霜期延迟,对农业引种和品种推广有积极作用,需根据热量资源现状重新确定合适的农业气候指标和种植区划。   相似文献   
97.
《安徽农业科学》2020,(2):228-231
利用1961—2018年青海省共和县气象局观测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Mann-Kendall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春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气温稳定通过0、5、10℃积温的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8年共和地区春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以0.37℃/10 a的速率呈极显著升温趋势。春小麦生长季气温稳定通过0、5、10℃积温也呈极显著增温趋势,近58年气温稳定通过0、5、10℃积温分别增加418.0、449.8、568.2℃·d,且2000年以后热量资源增加更显著。春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的突变时间从1991年开始,突变后平均气温较突变前升高了1.2℃。春小麦生长季气温稳定通过0、5℃积温的突变时间分别为1993和1994年,气温稳定通过10℃积温的突变时间为1988年。  相似文献   
98.
利用2017—2018年内蒙古东部(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及其周边35个气象站点日均温数据,基于≥10℃初始日、终止日、持续时间、积温和生长季(5—9月)积温占比,研究该区域农业热量资源的空间分异和资源潜力,并通过区域联合试验分析当前农户传统种植模式下玉米的资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内蒙古东部农业热量资源呈现东南-西北方向倾斜的纬度地带性,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东南部热量资源较丰富,而兴安盟西北部和呼伦贝尔市热量积累相对不足;玉米生长季总热量与玉米产量密切相关,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是玉米增产的重要因素;内蒙古东部≥10℃温度初始日差异大,通过选择适宜播期充分利用春季热量资源,是实现作物高产的必要条件。生长季积温占比的空间变异表明,在温凉区适时播种,在温暖、温热区种植晚熟品种,可充分利用农业热量资源,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双鸭山市热量资源的分析,分析了近几十年气候变暖的趋势,提出合理利用热量资源,适时早播夺积温的建议;并根据对自然物候“杨树萌芽”与大田播期相关的分析,找出用杨树萌芽始期适时早播大田作物的指标,建立了预报方程,计算出可靠、客观的播种时间,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温度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00.
辽宁冬小麦北移热量资源分析及区划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辽宁地区冬小麦北移热量资源背景特点,认为气候变暖有利于冬麦北移;在气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冬小麦北移的气候区划因子和指标,建立区划要素风格推算模型,运用GIS技术完成了辽宁冬小麦北移的气候区划,得到冬小麦适宜种植北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