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3篇
  22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胡亚南  刘颖杰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5):3105-3114
【目的】研究东北地区春玉米适种区域及其生育期、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基于气候模式RegCM4输出的未来RCP4.5新气候情景逐日资料,采用经验频率法预测80%保证率下2011—2050年中国东北地区早、中、晚熟型春玉米种植区域时空变化,同时结合作物模型DSSAT4.5对黑龙江省晚熟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变化特征及该省因气候变化而新增的晚熟品种可能种植区内晚熟玉米的适种性进行模拟评估。【结果】RCP4.5情景下,2011—2050年东北三省≥10℃的积温呈增加趋势,早、中、晚熟型玉米品种种植界限均有不同程度的北扩或东移,可能种植范围扩大。黑龙江省2011—2050年间晚熟玉米新增可能种植区域内适宜种植晚熟品种;气候变化对原有种植区内晚熟品种生殖生长期的影响程度大于对营养生长期的影响,全生育期天数平均缩短2—11 d;产量变化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不考虑CO2肥效作用和考虑CO2肥效作用两种方案下的产量变化范围均介于±20%以内,但考虑CO2肥效作用时的产量较高。【结论】因气候条件变化而新增的春玉米种植区域的适种性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来评估。未来40a玉米全生育期天数变化主要源于生殖生长期缩短,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带来的肥效作用可抵消一部分因温度升高产生的对玉米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2.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部,属大陆季风气候,种植棉花需要解决的是棉花生育期长与热量资源不足的矛盾。要棉花丰产丰收,必须做到一播拿全苗,生产必须把好"五关"。  相似文献   
83.
一、选用优良品种 1.根据热量资源选种。生长期长的玉米品种丰产性能好,增产潜力高,热量足,应尽量选择生长期长的玉米品种,有效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但是不能只追求高产而选用生育期过长的品种,导致不能充分成熟。  相似文献   
84.
近50年建昌县热量资源特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马永忠  李明春  黄英华  杜丙义  费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49-15750,15752
利用建昌近50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气候倾向率概念,分析热量资源特征变化。结果得出,近50年来,建昌县年平均气温升高1.5℃;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升高依次是1.7、0.9、1.0、2.5℃;11~4月是气温升高的主要时段。≥10℃积温增加207℃,无霜期延长5d。80年代是气温变化的"拐点",其前后年平均气温平均升高1.0℃,春季平均气温升高1.2℃,冬季升高1.6℃,夏季、秋季均升高0.8℃;≥10℃积温平均增加148℃;无霜期平均延长6d。  相似文献   
85.
甘蓝型油菜品种滩涂实地耐盐性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世友 《农学学报》2015,5(4):27-30
筛选耐盐油菜品种,开发利用沿海滩涂发展油菜生产,在人多地少的江苏省具有摘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低盐(EC1:51.08±0.09ms/cm)和中盐(EC1:52.21±0.50ms/cm)滩涂进行了8个油菜品种/系的产量和耐盐性鉴定,初步结果表明沣油737、华油杂95、耐盐1号、盐油杂3号等4个品种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在EC1:51ms/cm的滩涂上可获得150kg/亩的产量,而在EC1:52ms/cm的滩涂上则几乎失收。而来自于滩涂野生的芥菜材料则表现出极强的耐盐性,在EC1:52.36ms/cm的滩涂也可正常生长,可用于甘蓝型油菜的耐盐性改良。  相似文献   
86.
近40年天山北坡经济带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天山北坡经济带11个气象台站1971—2010年年平均气温、无霜期、≥10℃积温的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t-检验和IDW插值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和≥10℃积温分别以0.4℃·10a-1、3.2 d·10a-1及87.2℃·d·10a-1的倾向率上升,并均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突变,突变年后比突变年前年平均气温增加了1.1℃,无霜期增加了8 d,≥10℃积温增加了239.4℃·d-1,而且随着年代的增加,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和≥10℃积温的增加趋势更加显著。空间上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热量资源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和≥10℃积温均呈现西北部高东部低的分布格局,并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和≥10℃积温的高值区已由原来的乌苏市、克拉玛依市向西扩展到精河以西广大地区,低值区范围缩小至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周围一带。中东部地区的昌吉市、米泉市、阜康市等县市的热量资源的增加速率均高于中西部地区,其中昌吉地区热量资源增加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7.
关中近40a冬小麦生育期热量资源变化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关中10个代表站点1971-2010年气象资料和1986-2010年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冬小麦生育期热量资源变化及其影响。结果表明:近40a关中热量资源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90年代增温较为明显。≥0℃初日呈明显提前趋势,终日略有推后,冬小麦越冬期推后。80年代开始14℃终日推后,18℃终日提前,冬小麦适宜播种期延长。≥0℃积温及日数呈明显增加趋势,越冬期负积温及日数均呈减少趋势。1986-2010年小麦生育期≥0℃积温平均增加180(℃·d)·10a-1,生育期天数减少6d·10a-1。冬前积温≥500℃·d且≤700℃·d保证率达80%的适宜播期为9月28日~10月11日。随着热量资源的增加,冬小麦适宜播期应比传统播期延迟3~5d,利于防止小麦旺长受冻。但实际播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应依据实际气候特点播种,提高热量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88.
近51 a伊犁河谷热量资源时空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伊犁河谷10个气象站1960-2010年年平均气温、≥0 ℃和≥10 ℃积温及无霜冻期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WTBX]t-检验、[WTBZ]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对伊犁河谷近51 a的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热量资源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平原地区多山区少的特点;② 近51 a伊犁河谷的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0 ℃和≥10 ℃积温及持续日数、无霜冻期分别以0.43 ℃·(10a)-1、89.9 ℃·d·(10a)-1、88.0 ℃·d·(10a)-1、4.0 d·(10a)-1、3.2 d·(10a)-1和5.4 d·(10a)-1的倾向率上升,51 a来分别增加了2.2 ℃、458.5 ℃·d、448.8 ℃·d、20.4 d、16.3 d和27.5 d。并且各热量资源要素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突变,突变后年平均气温、≥0 ℃持续日数和无霜冻期在平原地区增幅最大,在山间盆地增幅较小。≥0 ℃与≥10 ℃积温在丘陵地区增加最明显,在山间盆地增加最少。而≥10 ℃持续日数在山间盆地增加最多,在平原地区增加最少。  相似文献   
89.
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西省近55年≥10℃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江西省85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日平均气温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气候倾向率、Manner-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连续小波分析和Arc GIS空间插值的方法,采用分区的方式对江西省近55年来≥10℃积温、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55年江西省日平均气温≥10℃积温和持续日数呈现增加趋势,初日呈现提前趋势,终日呈现推迟趋势,且变化速率赣北大于赣中,赣中大于赣南;(2)近55年赣北≥10℃积温、初日和持续日数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2001、2004、2000年;赣中≥10℃积温、初日和持续日数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2004、2004、2000年;赣南≥10℃积温和初日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2005年和2000年,赣北和赣中终日及赣南的终日和持续日数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下未发生突变;(3)≥10℃积温、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保持一致,存在18年和30年的周期,且不存在区域性的差异;(4)江西省≥10℃积温、初日、持续日数的气候倾向率分布相似,高值区大部分集中在北部,低值区大部分集中在南部,江西省≥10℃终日的气候倾向率的高值区在西部、低值区在东部。  相似文献   
90.
以河北曲周为例,利用AquaCrop模型和指标评价法,建立了粮食作物生长环境要素(气象、土壤等)与产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评价了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技术下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对水热资源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AquaCrop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作物(冬小麦、夏玉米)的冠层覆盖度、生物量和产量,并能分析作物种植技术对水热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2)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技术显著影响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在播种-拔节时期的水热资源利用效率;3)冬小麦地膜覆盖和夏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的水热资源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67和0.50,产量分别增加326和972kg/hm2。说明冬小麦地膜覆盖和夏玉米育苗移栽技术可以影响作物在关键生育期内对水热资源的利用以及提高作物的产量。本研究旨在为其他作物效率和理论潜力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可作为冬小麦和夏玉米因干旱、冻害以及播种不及时等原因受灾的一种补救技术,为曲周地区的作物种植技术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