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73篇 |
免费 | 446篇 |
国内免费 | 97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494篇 |
农学 | 1174篇 |
基础科学 | 1007篇 |
2681篇 | |
综合类 | 8688篇 |
农作物 | 921篇 |
水产渔业 | 592篇 |
畜牧兽医 | 2968篇 |
园艺 | 1139篇 |
植物保护 | 6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1篇 |
2023年 | 506篇 |
2022年 | 655篇 |
2021年 | 648篇 |
2020年 | 579篇 |
2019年 | 690篇 |
2018年 | 317篇 |
2017年 | 516篇 |
2016年 | 634篇 |
2015年 | 800篇 |
2014年 | 1171篇 |
2013年 | 1130篇 |
2012年 | 1335篇 |
2011年 | 1320篇 |
2010年 | 1222篇 |
2009年 | 1275篇 |
2008年 | 1359篇 |
2007年 | 1102篇 |
2006年 | 1034篇 |
2005年 | 1038篇 |
2004年 | 647篇 |
2003年 | 519篇 |
2002年 | 492篇 |
2001年 | 444篇 |
2000年 | 389篇 |
1999年 | 302篇 |
1998年 | 262篇 |
1997年 | 247篇 |
1996年 | 233篇 |
1995年 | 257篇 |
1994年 | 208篇 |
1993年 | 133篇 |
1992年 | 109篇 |
1991年 | 123篇 |
1990年 | 134篇 |
1989年 | 122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7篇 |
1979年 | 6篇 |
1965年 | 15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23篇 |
1956年 | 3篇 |
195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海河流域东南段地下水系统调蓄潜力大,调蓄能力强,由于调蓄水源欠缺,地下水的人工调蓄研究停滞不前。研究区近年修建的大量平原水库,为地下水的人工调蓄提供了水源条件。由于单纯依靠平原水库调蓄地表水,不仅侵占大量农田,还将产生诸如水资源浪费、土壤次生盐渍化等环境地质问题。利用地下水巨大的调蓄空间和有利的调蓄途径,凭借一定的回灌工程,将平原水库蓄存的地表水回灌至地下蓄存,同时解决了地下水调蓄的水源问题和地表水调蓄空间、蒸发及其他环境地质问题,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3.
剖检牛、羊各20头,收集体内外虫体(原虫和部分蜘蛛昆虫除外)5597条,经形态学鉴定为58种,隶属于7个纲11个目21个科27个属。其中吸虫36种,绦虫4种,线虫10种、蜘蛛昆虫6种、原虫2种。按寄生寄主分类、牛有41种、羊有21种。同时对12个乡(镇)的251头牛、213头羊进行粪便检查,检出寄生虫卵种类,牛有15种。羊有10种。感染率为牛57.77%、羊40.38%。柯氏菲策吸虫和狭小菲策吸虫 相似文献
34.
35.
一.江苏畜产品生产现状 1.畜产品生产总量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畜牧业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实现了持续增长。1999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06.9、168.2和16.3万吨。从畜产品结构来看,猪肉和禽肉既是肉类生产的主体,也是城乡居民肉食消费的主体。1999年猪肉产量196.3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64.0%;禽肉产量87.5万吨,占28.5%。牛、羊、兔肉产量为5.2、13.9和3.39万吨,分别占肉类总产量的1.7%、4.5%和1.1%。 2.畜产品人均占有量 江苏肉类人均占有量为43.8公斤/人,超过全国平均(42.4公斤/人)和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平均37.… 相似文献
36.
37.
2001年末,为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畜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投资了5亿元在山东、辽宁、四川、重庆、吉林、海南6个省(市)的117个县、2758个乡(镇)的范围内,建立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下称"无疫区")。3年来,无疫区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使当地的畜牧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省市在无疫区建设方面是怎么做的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我们将陆续给大家介绍。 相似文献
38.
以嘉兴市平湖塘及其周边河道水域作为研究区域,以水体中氨氮、BOD5含量作为水质指标,应用MIKE21建立平原河网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了污染物在河网模型中的迁移扩散过程。通过对不同工况下的事故排放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在一定条件下,污染物在单位时间内的扩散面积与扩散时间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污染物在相同时间内的扩散面积与事故排放浓度呈四次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在保持排放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污染物的排放模式与排放浓度对扩散面积起决定作用,相同总量的污染物若采用高浓度排放,则对环境影响程度呈指数级上升。 相似文献
39.
笔者依据2005-2019年黄淮旱地小麦区域试验结果,分析了14年来黄淮旱地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在产量、成产三因素方面的变化趋势,并主要依据所有参试品种的平均值,分析这14年来黄淮小麦的产量构成。结果表明,黄淮旱肥冬性品种在这14年里随着产量的增长,产量三要素构成比例变化较大,增长最多的是公顷穗数(480.0万~634.5万/hm2),其次是千粒重(35.6~44.6 g);黄淮旱薄冬性品种增长最多的是公顷穗数(417.0万~597.0万/hm2),其次是千粒重和穗粒数。 相似文献
40.
以马龙区荒野为研究对象,选取距聚居点的遥远度、距可达道路的遥远度、人口分布密度、生物物理自然度4项指标进行叠加分析,绘制了马龙区荒野的分布图,并对荒野面积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景观格局以及荒野保护空间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马龙区荒野在水平空间上呈环带分布格局,中部区域荒野面积相对较大、荒野质量相对较高;其外围环带区域荒野面积较小、质量较低、“孤岛化”、“碎片化”较为严重;最外围环带荒野质量又显明提高,面积较为完整。马龙区高质量荒野的储量占比较大,主要集中分布于海拔1 957~2 178 m,面积占比52.92 %。其中一级荒野斑块连通性最好,二、三级荒野斑块的破碎程度较大,四级荒野的斑块形状最复杂;现有保护形式未能对高质荒野形成全面覆盖。马龙区应加强荒野保护区建设,提高对荒野的保护覆盖率,同时通过人工手段恢复和提高低质荒野质量。研究结果可为马龙区荒野保护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