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4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4篇
  78篇
综合类   115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滇池沉积物铵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永川  张德刚  汤利 《土壤学报》2010,47(6):1180-1187
沉积物在湖泊氮、磷循环和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应用GPS定位技术,于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对滇池海埂、斗南、罗家村、新街、昆阳等5个代表性样点沉积物铵态氮含量进行为期1 a的动态监测,全面分析了滇池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时期沉积物铵态氮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铵态氮平均含量为74.57 mg kg-1,全湖沉积物铵态氮平均含量年变化范围是45.55~170.1mg kg-1。沉积物铵态氮因季节变化其变化幅度很大,各区域沉积物铵态氮含量总体趋势夏季高、冬季低,但不同位点变化高峰和趋势不同。不同层次沉积物铵态氮含量变化随季节而变化,夏季为表层(0~5 cm)中层(5~10 cm)底层(10~20 cm),冬季为中层表层和底层。表层、中层、底层沉积物铵态氮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71~172.9mg kg-1、29.55~192.2mg kg-1、19.93~123.8mg kg-1。各区域沉积物铵态氮平均含量以罗家村最高,斗南最低。沉积物铵态氮与水体铵态氮、水体pH呈显著正相关,与沉积物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暗示了沉积物铵态氮是水体氮的源和库,并影响着沉积物中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32.
朱奕婕  蒋锐 《园林科技》2019,(4):15-18,30
坐落于滇池南部的云南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是昆明唯一的国家湿地公园,本文从南滇池湿地公园的五大功能分区(湿地保育区、合理利用区、宣教展示区、湿地恢复重建区、管理服务区)探讨了其湿地景观,并倡导了南滇池湿地公园的健康理念。公园的南滇池沙滩将湿地与旅游完美结合,水生花卉、蔬菜浮床培育种植创造了湿地公园合理利用新模式。南滇池湿地公园作为国家湿地公园,其功能分区的设置、湿地合理利用模式的开发、对湿地科普宣教功能的重视以及健康理念与湿地景观的融合,对于其他湿地公园的建设是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的。  相似文献   
33.
滇池水体中磷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应用GPS定位技术,对滇池海埂、斗南、罗家村、新街、昆阳等5个代表性样点水体总磷及可溶性磷进行了为期1a的动态监测,全面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时期滇池水体总磷、可溶性磷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湖水体总磷的平均浓度为0.10~0.20mg·L-1,全湖水体可溶性磷的平均浓度为0.003~0.021mg·L-1。水体磷含量因季节而变化较大,总体趋势是总磷浓度以夏季较高,可溶性磷以5月和10月较高,但不同位点变化高峰和趋势不同。水体总磷浓度以底层较高,除斗南外均显著高于中层,而表层和中层水体总磷浓度差异不大。水体可溶性磷浓度以底层较高,但无显著的层次变化。不同区域总磷浓度1年的平均动态跃迁范围是:表层为0.05~0.41mg·L-1,中层为0.07~0.30mg·L-1,底层为0.05~0.88mg·L-1。水体总磷年均层次变化范围为0.14~0.30mg·L-1。各区域总磷浓度以海埂和昆阳较高,其次是斗南,新街和罗家村较低;可溶性磷含量以昆阳和海埂位点较高。  相似文献   
34.
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组成的混合催产剂对滇池金线鲃催产获得成功,单独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鲤鱼脑垂体(P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混合催产剂均催产失败。采取2次注射催产效果明显,第1次用2μg/kgLRH-A2催熟,第2次用8μg/kgLRH-A2+3mg/kgDOM+1000IU/kgHCG催产,能获得88.5%的催产率。催产成功后,采取遮光孵化,孵化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5.
滇池金线鲃之后,抚仙金线鲃的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为研究抚仙金线鲃的生活史和保护该物种免于灭绝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抚仙金线鲃俗称“波罗鱼“,金线鲃属,为抚仙湖名贵特有鱼  相似文献   
36.
对粘皮鯔鰕虎鱼Mugilogobius myxodermus在滇池水体的食物组成、摄食策略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其对滇池饵料资源环境的适应性,为进一步研究其生态入侵策略积累基础资料。在东大河湿地公园湖滨带设5个采集点,2014年5月9-10日及10月10日进行了2次样品采集,分别采集到粘皮鯔鰕虎鱼17尾、130尾。滇池粘皮鯔鰕虎鱼5月份种群内以成熟个体为主,10月份转变为以幼鱼为主。粘皮鯔鰕虎鱼消化道共检出23种食物类型,主要有多种枝角类、桡足类、介形虫及摇蚊幼虫等。以出现频率评价,5月份主要摄食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及蛹和介形虫,10月份主要摄食枝角类、桡足类、介形虫和摇蚊幼虫;以数量百分比评价,5月份较多的饵料种类为桡足类、尖额溞、摇蚊类幼虫和网纹溞,10月份较多的饵料种类为介形虫、桡足类和摇蚊幼虫、轮虫等。初步揭示粘皮鯔鰕虎鱼入侵早期种群具有喜好底栖食物的广食性特征,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其在滇池流域广阔生境中如何在不同时空尺度上针对不同的饵料基础所采取的摄食策略的差异,深入研究其在与先期入侵的近缘种的摄食竞争中如何取得生存机会。  相似文献   
37.
该研究应用SWAT模型对昆明市滇池流域进行了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模拟计算,利用昆明水文站干海子2008—2014年的实测日径流数据进行了模型的率定与验证,验证结果显示,SWAT模型适用于滇池流域。并且利用验证后的模型分析了2008—2014年滇池河流域年均的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有机氮和有机磷负荷输出的地区大体一致。总体上,滇池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较大负荷产生量集中在中部地区,少量分布在南北部角落其他地区输出负荷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38.
滇池湖滨带核心区退塘还湖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对福保村湖滨废弃鱼塘改造,建立了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该区域内面源污水处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系统年削减人湖污染物COD、TN、TP负荷分别达7840、650和20kg,单位面积削减量分别为4704、390和12kg·hm^-2,削减率分别为28.02%、35.93%和4.86%;系统对污水中COD、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15.57%、56.76%、40.37%和35.64%,且除COD外,旱季污染物去除率高于雨季;推流曝气可提高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使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约39%、23%和21%,而COD去除率变化不明显。该系统为滇池湖滨区退塘还湖和湖滨生态系统重建提供了重要的技术示范,对滇池富营养化防治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为探索有利于银白鱼人工繁殖中的附着介质,提高孵化效率,选取4种受精卵附着介质(纱窗网、棕片、砾石、瓦片),开展了银白鱼人工繁殖试验,对不同产卵介质条件下银白鱼受精卵的孵化率、孵化时长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银白鱼人工繁殖受精率约为90%,采用4种介质的孵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棕片(80%)、纱窗网(70%)、砾石(45...  相似文献   
40.
 分别于旱季和雨季对盘龙江、大清河、宝象河、捞渔河、柴河、东大河等16条主要的滇池入湖河道的入湖口氮、磷污染物含量进行监测,分析不同入湖河道口氮、磷污染物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旱季还是雨季,流经昆明主城区的河道其入湖口氮、磷污染物的浓度远高于流经呈贡县的河道和流经晋宁县的河道,流经呈贡县的河道其入湖口氮、磷污染物的浓度比流经晋宁县的河道高。在雨季流经昆明主城区的入湖河道其入湖口氮、磷污染物的浓度远低于旱季;流经呈贡县的河道其入湖口氮、磷污染物的浓度雨季比旱季有明显的增加,流经晋宁县的河道其入湖口氮、磷污染物的浓度雨季比旱季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