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03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2篇
  83篇
综合类   23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生态用地在维持生态平衡和支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滇中城市群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和驱动机制对优化生态安全格局、推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对滇中城市群1990—2020年生态用地进行识别的基础上,采用变化轨迹分析、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对滇中城市群生态用地时空变化轨迹和驱动机制进行了探索。[结果](1)滇中城市群生态用地变化以非生态用地与林地互换为主,并集中发生在林地和非生态用地的过渡地带,而生态用地内部之间(林地和草地)的转换主要发生在研究区北部和南部的山地区域。(2)生态用地变化以低频次变化为主,高频次较少,频次变化在元江干热河谷、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域、滇东滇东南喀斯特地带表现出明显的聚集效应。(3)耕地面积变化是影响滇中城市群生态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用地的影响力显著高于自然因素,在自然环境、耕地扩张、生态修复政策等多重驱动下,多因子交互作用对生态用地变化更具解释力。[结论]滇中城市群生态用地破碎,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强极易导致生态用...  相似文献   
152.
杨欣  肖豪立  王艺霏 《水土保持学报》2024,38(1):300-309,318
[目的] 科学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网络,为跨区域生态保护和协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遵循"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框架构建多时点生态网络,基于网络属性和人类活动进行网络评价。[结果] (1)研究区生态源地面积由2000年的2.67×104 km2下降到2020年的2.29×104 km2,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西北部山区、江西、湖南交界处的山脉及鄱阳湖流域等地区。生态廊道数量由69条下降为42条,总长度由1.53×104 km下降到1.16×104 km。研究区内生态阻力逐渐上升,网络重心由湖北省转移至湖南省,形态上由"三横两纵"的条带式分布转变为集中组团式分布。生态网络全局集程度、网络连通性均在减弱,总体上呈现结构收缩、功能减弱的变化趋势。网络周围5,15 km范围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明显。(2)在网络优化中,基于生态网络与交通网络交汇识别102个断裂点,基于源地间距离设置17个踏脚石。在生态网络5,15 km的范围设立"核心保护带"和"生态控制带",总长1 505 km。[结论] 在协同治理中,省级层面上湖北、江西两省应当完善流域跨省生态补偿机制,湖南、江西两省应当强化协同机制实施中的司法保障;市级层面上针对管理重点实行差别化管控,通过规划潜在生态廊道推进市域层面协同治理。优化后的生态网络集程度由0.22提升至0.30,有效提升区域间生态连通性。  相似文献   
153.
利用以POI为主的多源数据,分析关中平原城市群县域旅游要素的空间格局及要素关联性,运用地理探测器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关中平原城市群县域尺度下各旅游要素的空间集聚性特征显著,总体以陕西三原县为椭圆中心,呈东偏北-西偏南方向分布,较陕甘交界地带,标准差椭圆在山西西南部延伸面积相对较大,基本格局与城市群区域扩展方向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度契合。2)要素间空间关联性较差,尤其“食”要素在某些区域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较好地满足游客基本需求,旅游要素的空间格局有待优化。3)要素空间格局影响因子交互作用解释力均高于单因子解释力,即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及自然环境等综合影响,其中以夜间灯光指数、常住人口数、旅游人次、旅游收入、高程、坡度等因子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4.
华宁县地处滇中盆地,属典型的低纬高原地形,立体气候明显,有海拔1200m的南盘江低热河谷,有海拔2650m的冷凉高寒山区。县内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土地肥沃,雨热资源适中,适宜多种蔬菜栽培。合理布局可以周年供应大部分蔬菜品种,既可以于南盘江低热河谷种植供应冬春早菜,  相似文献   
155.
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处于西部京津城市群与东部辽沈城市群辐射的中间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探寻朝阳市畜牧业如何实现快速发展.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该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卫东.请其予以详述。  相似文献   
156.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城市最为集中的地区。如何客观、正确、定量地反映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找出城市间的发展差异,从而增强经济实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是实现中原掘起的关键。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实现中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7.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云南设施农业生产及科研得到了迅猛发展。就蔬菜大棚设施种植而言,面积从2000年的2300hm2增加到2005年的8000hm2以上,产量也有大幅增长。大棚蔬菜已成为“三农”增收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许多农户长期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缺乏蔬菜种  相似文献   
158.
云南省滇中水浇地一年三熟超高产的研究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滇中水浇地一年三熟超高产研究和开发表明:①水浇地一年三熟667m^2年产量可达2t; ②超高产关键在于保持全年较高绿叶面积生产,最大限度地挖掘光能潜力;③技术途径是挖掘玉米多穗大 穗的优势,小麦在合理的群体结构下主攻穗重;④一年三熟超高产有较高的肥料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59.
【目的】分析1985—2021年黄河流域中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方法】以1985—2021年陆地卫星Landsat-5TM和Landsat-8OLI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利用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ERSEI)对黄河流域中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进行遥感动态监测与分析。利用Theil-Se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分析ERSEI变化趋势的方向和显著性。【结果】1985—2021年,黄河流域中原城市群ERSEI的平均值介于0.48~0.62,增速为0.024/10 a。ERSEI在空间上呈四周区域高、中部区域低的分布模式,中原城市群的西部、中部和西南部地区的ERSEI较低,而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ERSEI较高。大部分地区的ERSEI表现出增加趋势,其中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比例为11.48%,仅有5.76%的区域表现出显著下降趋势,33.16%区域的ERSEI相对稳定。【结论】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导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在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区,受城市扩张、热岛效应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变差,出现了显著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0.
云南省盈江县本地山羊在德宏和保山地区具有一定的数量和群体,是滇中高原复杂的地形、悬殊的海拔及长期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形成的一个类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板皮质量好,肉质细嫩,膻味轻,营养丰富,主要分布于德宏和保山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