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0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2篇
  85篇
综合类   24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在滇中高原区森林植被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对本区地貌特征及水热条件作详尽介绍,进而论述了该区32个天然林和人工林类型的种类组成和分布规律,以及各森林类型的结构特点;研究了这些森林植被类型的演替规律,分析了现有滇中高原森林植被存在的生态问题;为开展滇中高原区主要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2.
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空间格局变化与地表温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京津冀城市群树木覆盖率(TC)、短植被覆盖率(SV)与裸地覆比率(BG)变化趋势及生态空间格局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基于京津冀城市群的MODIS遥感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并结合空间计量经济学相关原理研究了京津冀生态空间与地表温度的格局特征,运用Pearson相关性探究了两者的相关性,分别运用空间双变量自相关与空间自...  相似文献   
143.
滇中高原高产玉米的产量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滇中高产玉米的产量形成特点及其与高原气候生态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4.
沈彦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4):202-206
利用1997-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统计资料,从状态、时间两个层面开展了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土地集约总体评价,结果表明:近10a来该城市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稳步上升,其中1997-2003年处于初等集约利用水平,2004-2008年处于中等集约利用水平,2008年接近高等集约利用状态,综合指数和5个子系统都朝有序方向发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影响较大的为土地利用结构集约和土地利用强度集约两个子系统。2002年、2003年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土地复合环境系统协调度为负,系统出现无序化发展的征兆;1997-2008年Moran’s I 值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具有较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其中2008年的值最高,空间集聚特征最明显,而2002年的值最低。该结果对指导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利用方式由低效益、粗放式向高效益、集约化转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以高原喀斯特地貌区滇中城市群为例,引入地形梯度,探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滇中城市群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为其他相似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基于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地形位指数、修正的ESV当量和热点分析等技术手段定量探讨滇中城市群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和ESV在地形梯度上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ESV损益流向表分析滇中城市群LUCC对ESV的影响。[结果] ①2000—2020年,滇中城市群耕地和林地分别减少了1.21×105 hm2,1.19×105 hm2,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2.16×105 hm2。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低地形梯度上,林地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地形梯度上。②ESV总体呈下降趋势,价值量从2000年的1 196.41亿元减少到2020年的1 137.50亿元,共减少58.91亿元。ESV在地形梯度上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ESV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海拔高且坡度大的西部和北部区域,ESV低值区则与之相反。③林地和水域的流失以及建设用地对耕地的侵占导致ESV损失惨重,损失区主要分布于昆明市中部和红河州北部的城镇区。2010—2020年,由于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政策的实施使红河州北部和曲靖市北部区域的林地和水域面积增加并出现ESV增值区。[结论] 研究期内LUCC对ESV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在地形梯度上表现出了较明显的空间差异。可以通过对现有林草地和湖滨湿地进行改善和保护,并严格控制ESV损失冷点区等措施来提升滇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促进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6.
以关中地区2007年35个县域的数据为基础,从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出发构建了衡量县域综合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加权求和方法计算了各县域的综合经济水平指数,并借助分析软件ARCGIS9.2对关中各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聚类分析和空间结构分异分析。结果显示,关中地区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显著的不平衡性,总体考虑可以划分为经济发达型、经济较发达型、经济欠发达型和经济不发达型四种经济类型,且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逐级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除此之外,经济发达县域还呈现出毗邻大城市和资源性的倾向。最后提出了缩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实现区域经济整体腾飞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7.
近十年长株潭区域城市用地扩展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SPASS15.0为分析工具,利用1997~2007年长株潭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用地的变化特点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1997~2007年长株潭地区城市用地面大幅增长,平均每年增长12.7km^2,增长率达6%;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房地产投资完成额与城市用地扩展成显著线性相关,是长株潭城市群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8.
以SPASS15.0为分析工具,利用1997~2007年长株潭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用地的变化特点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1997~2007年长株潭地区城市用地面大幅增长,平均每年增长12.7km^2,增长率达6%;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房地产投资完成额与城市用地扩展成显著线性相关,是长株潭城市群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9.
基于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构建评价指标,以2002—2012年为研究时段,借鉴对耦合度系数模型加以改进的协调耦合度模型以及重心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发展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的协调耦合度呈上升趋势。全区协调耦合度由0.60上升至0.72,从中度协调耦合发展为中高度协调耦合。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的相互作用不断优化,三要素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步趋向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态势;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协调耦合度区内差异较大,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化格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区内城市化的非均衡发展;产业与人口非农化处于相对稳定均衡状态,土地非农化与产业、人口非农化匹配程度不高成为区域城市化协调耦合发展的瓶颈。最后就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差异化城市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0.
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经济时空格局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量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法,对2004—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地市农业经济的时空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4—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地市农业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逐步扩大的趋势;(2)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从"西高东低"的空间特征逐渐演变为"西北至东南逐渐降低的阶梯状"空间格局,且具有典型的"核心-边缘"特征;(3)2004—2014年各地市农业经济空间差距总体呈缩小的趋势,其发展水平由次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为主的橄榄型结构向全面平衡过渡;(4)农业经济空间集聚特征区域差异明显,并渐趋稳定,表现为由西部HH集聚向东部LL集聚变化的特征,逐步演化为由东北HH集聚向西南LL集聚变化的空间格局,HH空间集聚特征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襄阳、宜昌、荆门一带,LL空间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在东南部上饶、南昌、景德镇一带;(5)自然因素中耕地面积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而人口数量、农业机械动力、GDP、固定资产投资等是影响农业经济空间差异的外在推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