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13篇
综合类   38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717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西沙监控区浮游植物生态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对中国西沙群岛的5个生态监控区,即永兴岛、石岛、西沙洲、赵述岛和北岛的浮游生物和水质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5个生态监控区浮游植物的种类为50属117种,第1优势种为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2.08×104ind/m3,范围为4.42×104~0.85×104ind/m3。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一般,均匀度指数低。目前西沙生态监控区浮游植物没有受到人为输送含N、P和Si的化合物影响,P是浮游植物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72.
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殖水域的浮游植物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现场采样及观察、计数、分析等方法,对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殖区及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生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养殖区与对照区种类组成基本一致,优势种发生一定变化,主要优势种为菱形海线藻、伏氏海毛藻、细弱海链藻、中肋骨条藻、尖刺菱形藻等。养殖区及附近水域浮游植物栖息密度范围为6.2 ̄2010×104·m-3,平均235.2×104·m-3,养殖区与对照区平均密度分别为141.8和328.6×104·m-3。比较显示,密度均值除冬季养殖区约低于后者2.4倍外,其他季节2个区域基本接近,差异不明显。多样性指数在0.97 ̄4.08范围内变化,养殖区和对照区四季均值分别为3.12和3.15,两者差异不明显。种类组成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19 ̄0.94,养殖区与对照区无明显差异。多样性阈值在0.23 ̄3.64范围变化,多样性处于Ⅱ ̄Ⅳ级,即多样性差 ̄多样性非常丰富水平,养殖区和对照区均值分别为2.22和2.20,平均处于Ⅲ级,即多样性较好水平。季节变化均以冬季最低,均值分别为0.79和0.83,夏季最高,均值分别为2.83和3.05。  相似文献   
73.
2009年4月27日至5月6日对西藏多格错仁盐湖进行了58个站点的采样调查,对比分析了表、底层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密度、生物量、多样性和不同经纬度浮游植物种类分布等的差异。结果显示:表层浮游植物121种,优势种为菱形藻未定种(Nitzschia sp.)和舟形藻未定种(Navicula sp.);底层189种,优势种为菱形藻未定种、舟形藻未定种、菱板藻未定种(Hantzschia sp.)和两尖菱板藻(H. amphioxys),均属硅藻门且该门的物种数占比均超过60%;表、底层物种为中等不相似。底层水体的浮游植物平均生物密度(68. 43×104个/L)和生物量(0. 819 8 mg/L)远远高于表层的生物密度(8. 44×104个/L)和生物量(0. 102 1 mg/L),但表层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值显著高于底层(P 0. 05)。聚类分析可知盐湖底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表层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74.
长江口外水域浮游植物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是1988年丰水期(8月)、枯水期(12月)和1989年丰水期(8月)长江口外水域浮游植物垂直分布研究的实初步结果。由于研究海区存在着多种水第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的混合导致浮游植物的垂直分布现象相当复杂。丰水期水体的垂直结构状况是决定浮游植物垂直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太平湖水库库水样品进行生态模拟试验,揭示了外源添加氮、磷营养元素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中添加氮、磷营养后,藻类密度及藻类群落组成和优势种(优势度)等生态学特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对藻类种数没有显著性影响,水体中硅藻优势种的地位逐渐被蓝、绿藻所取代。  相似文献   
76.
1991-1993年蛤蟆通水库水位变化对浮游植物种群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浮游植种属数随水位下降而减少;2)浮游植物生物量随水位下降而升高,其关系式为y=299.46-3.37x,r=-0.998;3)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随水位降低而变小,并且与水位呈明显的相关性(r=0.999,r=0.983)。  相似文献   
77.
1996年1月、10月及1997年5月,我们对岩滩水库的初级生产力进行了3次调查,结果表明,岩滩水库建成后,其初级生产力与建库前相比有大幅度增加,并由原来的贫营养型转化为中营养型水库。本对该水库浮游植物平均年产量及鲢鳙鱼产力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78.
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as)混养系统(SC)中, 分别搭养低(SCC1)、中 (SCC2)、高(SCC3)密度的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构建 3 种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缢蛏综合养殖系统, 于 2020 年 7 月至 12 月逐月采集养殖系统样品, 分析了养殖期间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和冗余分析(RDA)探讨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 (1)养殖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 6 门 54 属 81 种; 从种的数量上看,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甲藻门(Pyrr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绿藻门(Chlorophyta)> 裸藻门(Euglenophyta)>隐藻门(Cryptophyta); 共包含 30 种优势种, 主要包括小环藻属未定种(Cyclotell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双头辐节藻(Stauroneis anceps)、小席藻(Phormidium tenus)、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及裸藻属未定种(Euglena sp.); (2)养殖期间浮游植物密度介于 2.23×105 ~28.06×105 cell/L, 生物量为 0.06~21.37 mg/L,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范围为 0.90~2.42, Pielou 均匀度指数范围为 0.31~0.78, Margalef 丰富度指数范围为 1.00~2.08, 整体多样性水平高, 群落较为稳定; (3) CCA 与 RDA 结果显示, 水温、透明度和盐度是影响三疣梭子蟹综合养殖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在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混养系统中搭配中密度(75.0 kg/hm2 )和高密度(112.5 kg/hm2 )缢蛏时, 系统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较好, 可实现浮游植物的均衡发展, 增强养殖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有利于三疣梭子蟹池塘综合养殖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79.
宿鸭湖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鲢、鳙生产潜力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1-12月逐日了宿鸭湖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该水库浮游植物净生产量为平均10.22gO2/m^2d,初级生产量为579.6kgO2/ha,折合浮游植物鲜重363kg/ha。由此,估算出宿鸭湖水库鲢、鳙生产潜力为17.7kg/hd。  相似文献   
80.
方正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哈尔滨以东,松花江中游南岸。冬季气温偏低,冰封期较长,属典型的北方高纬度地区。由于近几年来持续干旱,造成越冬池水位下降,加之冬季降雪量较大,而一些养殖户越冬管理不善,在越冬期间经常出现鱼类体质严重下降及大量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