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91篇
林业   125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93篇
  730篇
综合类   683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89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红壤坡地雨水产流及其土壤流失的垫面反应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通过4年(1998~2001年)径流场定位观测研究,探明了不同植被垫面雨水产流过程中系统水土流失有显著性差异。水流失量为农作区>常绿灌木区、针叶林区>常绿果园区>退化区、恢复区。坡地不同垫面间雨水地表径流的差异存在,为坡地雨水利用和利用坡地集雨支持农田灌溉提供了依据和可调控性。土壤流失量受人为干预、耕作强度的影响很大,坡地从自然保护到作物栽培,系统的土壤流失量提高20倍。茶果林地的土壤流失低于作物耕种的2~3倍,而高于自然利用和自然保护的6~12倍。养分流失在数量和质量上皆取决于垫面构成。提出了利用坡地集雨优势,构建与单元生态系统水循环平衡相适应的坡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并通过水平衡生态建设来维系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  相似文献   
42.
李智广  曾红娟 《水土保持通报》2008,28(1):86-89,123
在日本冈山县备前市久久井地区的一片森林火烧迹地,布设了3块不同样地进行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对比分析.对火烧后由于降雨所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3块样地土壤的pH值、物理性质以及养分的流失程度均不同.根据研究结果,探讨了减少土壤养分流失的方法,从而选择最适植被恢复方式,为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四川盆地紫色土N,P损失载体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已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利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3种不同强度的降雨,采用模拟径流小区研究了雨强及耕作措施对紫色土N,P损失量及载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耕作方式相同时,雨强越大,地表径流量越大,地下径流量减少,总径流量增加,不利于土壤保蓄雨水和含水量的提高。在相同雨强条件下,平作的地表径流量最大,土壤侵蚀也最剧烈。横坡垄作在中小雨强条件下控制地表径流和侵蚀的效果非常明显,但在大雨强条件下,控制径流和泥沙的效果减弱;横坡垄作有增加地下径流和N流失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有约1%的化肥N(速效N)被雨水淋洗出土体并排放到环境中;而速效P的流失量只占化肥P的3/10000~10/10000,流失量很微小。紫色土坡耕地P流失载体是泥沙,流失量更易受雨强的影响,要控制P流失,首先应防止土壤侵蚀;横坡垄作能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因此,也能较好控制P流失。紫色土坡耕地N流失载体在雨强较小时是径流,径流中又以壤中流为主,要控制N流失,首先必须控制壤中流;传统横坡垄作会加大壤中流量,也就加大了N流失。全面控制紫色土的N,P损失,必须采用控蚀耕作、增厚土层、提升土壤有机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44.
黄河流域氮素流失模数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氮素流失模数是研究区域氮循环与氮平衡的基本参数,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从大区域角度评价我国化肥的利用效率。按多年年径流量均值和多年河水氮浓度均值计算所得的黄河19个主要支流的流域氮素流失模数在0.073~1.665t·km-2·a-1,氮素流失模数的大小与区域人口和农业生产水平存在正相关性;由于存在“流域面积尺度效应”,使按干流数据计算得到的黄河流域的氮素流失模数显著地小于按支流资料计算得到的氮素流失模数;由于干流各站点控制的流域范围具有重叠性以及下游水质对上游水质有继承性,使按干流各站数据计算得到的氮素流失模数数值间差异不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黄河流域的氮素流失模数大大增加。中游头道拐站以上流域1995年的氮素流失模数比1985年增加4倍以上,下游花园口站以上流域1996年的氮素流失模数比1986年增加2倍以上;黄河流域流失的氮主要是以溶解态形式存在于水相中的氮素,流域氮素流失模数与泥沙径流模数之间无明显关系。以花园口站为控制点计算所得的黄河流域的氮素流失模数小于以大通站为控制点计算所得的长江流域的氮素流失模数。黄河流域的氮肥流失率(指黄河流域流氮素流失总量占流域氮肥总施入量的比例)在90年代后期有快速增加趋势,1998年比1997年增加12%,1999年又比1998年增加18%。我国  相似文献   
45.
贵州紫色土上植物根系提高土壤抗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46.
一、氮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氮肥流失对环境的污染 人们逐步认识到不合理施肥会产生不良的后果。研究表明,氮肥的不合理施用导致土壤形成层状结构,容易引起土壤板结,土壤质量下降。目前主要的氮肥品种是铵态氮肥(NH4^+-N)、硝态氮肥(NO3^--N)和酰胺类(CO(NH2)2)肥料。由于作物选择吸收NH4^+和代谢作用,以及硝化作用产生生理酸和生物酸,导致土壤的Ca^2+、Mg^2+的溶解和流失,使土壤盐基饱和度降低.长期大量施用铵态氮肥,能导致土壤酸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7.
不同降雨强度中度石漠化地区氮、磷、钾流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式,研究了中度石漠化山地N、P、K流失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强度下,径流中N、P、K流失浓度,K>N>P,且径流中N和K的浓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P流失没有明显下降.随着降雨历时,径流中的N、K浓度波动性较小,而P波动性较大.不同雨强,营养元素间关系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  相似文献   
48.
以地处中国黄土高原最西部的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医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方法和USLE土壤侵蚀模型,分析评价该区域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前后的土壤侵蚀变化状况.结果表明:8a间该区域平均侵蚀模数由1999年的5 363.65 t/kmka下降到2007年的2 664.32 t/km2·a;从无明显侵蚀到剧烈侵蚀,侵蚀面积随强...  相似文献   
49.
融雪期是北方地区可溶性有机碳(DOC)通过融雪径流从陆地生态系统向河流输出的关键时期,因此观测融雪径流DOC动态对分析流域碳流失至关重要。在帽儿山生态站选取东北东部典型天然次生林建立25 m×25 m的水量平衡场,测定分析2014年融雪期不同土层(5、35、65和95 cm)融雪径流DOC含量和通量的时间动态和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1) 该融雪期土壤水量输入和输出分别为74.2和15.6 mm,径流率高达21%;融雪期DOC输出量与冬季大气输入量基本持平,分别为0.25和0.22 g/m2。2)高峰期DOC含量与其瞬时流量的相关性随土层而变。5和35 cm土层DOC含量与瞬时流量之间均无显著关系(P0.05);65 cm土层则表现出弱负对数关系(R2=0.29,P0.05),而95 cm土层呈现显著线性正相关(R2=0.43,P0.05)。不同土层DOC瞬时通量与瞬时流量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R20.9,P0.001),且产流量越大的土层,其正相关回归方程的斜率也越大,表明水文驱动土壤DOC流失。3)融雪径流产流量和输出DOC通量大小均表现出35 cm5 cm95 cm65 cm土层趋势,其中5和35 cm土层是DOC的主要输出层,占总输出量的70%,而在融雪高峰期可高达90%。由于土壤的滞留作用,DOC含量波动范围随土层加深而向低浓度收敛。   相似文献   
5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9):180-181
概述了湖北省阳新县农作物种质资源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找出了种质资源流失的三大主因,提出了抓好种质资源保护的三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