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林业   19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33篇
  134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电液换向阀是液压系统中实现方向控制的关键元件,阀的工作性能对液压系统影响很大。本文对国内某型大流量电液换向阀的进油工况进行研究,发现阀口压力损失原因为主阀阀口处流道方向和过流面积变化较大形成"流体阻尼孔"引起的局部压力损失,主阀芯存在径向不平衡力,靠近主阀芯阀口和内壁形成漩涡的区域流动稳定性最差。阀口锥角主要影响阀内容腔流体最高速度区域和压力的分布,随着阀口锥角增大,最高速度的分布区域增大,低压区域增多,流体压降增大,容易形成气穴和噪声等有害现象。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法,建立了轻杂物吸风装置的性能试验指标与吸风口形状、吸风口离地高度、吸风口与地面倾角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吸风口形状参数对试验指标的影响,优化出了最佳工作参数。最后对吸风口进口流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可供设计各类气力输送装置中吸风口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吸盘真空室理论流场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试验测试,表明真空室所测各点的全压值基本上相等,认定该室流场为一势流流场。根据流体力学中的势流理论。用有限元方法求解,采用FORTRAN语言编程序运算,求得真空室的理论流场为一等势线所表示的流场。  相似文献   
14.
风幕式喷杆喷雾雾滴粒径与速度分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风幕出口风速和风幕出风口与喷口的水平距离对雾滴粒径和雾滴速度分布的影响,运用PDPA测试系统对不同条件下的风幕式喷杆喷雾气液两相流场进行了测试,对雾滴粒径、速度分布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雾滴在气流场的作用下,随着风幕风速的逐步变大,雾滴的粒径变小且分布均匀,有效地增大了雾滴的沉积、减小了飘移。风幕出风口与喷口水平距离越近时,雾滴的穿透性能越好,向后飘移的趋势越弱。  相似文献   
15.
以近海拖网渔船及其导管桨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以VOF法和滑移网格技术对考虑自由液面的渔船与导管桨干扰特性进行数值模拟,预报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船-桨干扰的流场特性,为船尾型线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轴流式天然气调压器是保障长输管道安全供气的重要设备,为提高调压器流场性能,对其主阀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借助Solidworks软件对调压器改进前后的主阀内部流道进行三维建模,并采用CFX软件对内部流场进行可视化研究,求解得到调压器内部压力、速度分布云图及速度矢量图;对改进前后阀内流道形状及阀后加入节流孔板前后调压器的流场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流道形状及加入孔板后,主阀内部流场漩涡有所减少,局部最高流速明显降低,压力分布更加均匀,调压器流场得到优化,性能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基于流场特性的液力缓速器叶栅角度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液力缓速器制动转矩系数,对液力缓速器内湍流流动进行了三维瞬态多相流数值模拟。通过对其内流场特性分析,发现液力缓速器工作流道的壁面脱离现象以及弦面内产生的涡旋区不利于恒定制动转矩的输出。针对这一问题,考虑到液力缓速器各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对多参数共同作用的内流场进行数值分析,优化叶栅参数。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多参数共同作用的流场来优化缓速器叶栅参数的方法比较合理;对液力缓速器叶片前倾角和叶片前缘倒角进行优化后,叶轮流道内存在的涡团和流动分离现象基本消失,制动转矩系数提高6%。  相似文献   
18.
全射流喷灌喷头射流元件的流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全射流喷灌喷头射流元件对喷头工作性能有重要影响,其内部液气两相流动影响着射流元件的尺寸设计。采用流体体积函数两相流数学模型,对射流元件稳定附壁情况下二维及三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射流元件壁面压力分布规律、射流中线速度衰减规律、无因次附壁点距离和液气两相界面坐标位置。壁面静压试验数据与计算值对比具有一致性。在相同入口速度下,随着偏移率的增大,射流元件壁面压力极大值减小,附壁点下移。归纳出小偏移率情况下无因次附壁点距离与偏移率的经验关系式。该研究为射流元件的尺寸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分析岐管式催化器内部气流的速度场、压力场和气流分布状态。结果表明,随入口流量的增大,岐管式催化器内部气流流速增大、压力损失增大、径向分布的均匀性降低;气流的径向分布不同于常规催化器集中于轴线的轴对称形式,而是呈多中心分散状态,均匀性较常规催化器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两行一带式乔木固沙林带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风洞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在风速为10和15 m·s<'-1>的风洞试验条件下,覆盖度为20%和25%的3种两行一带模式固沙林内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风速变化情况,以期对3种模式的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配置模式在0.31H高度形成了风影区和风速加速区相互组合的复杂流场结构,覆盖度25%的两行一带模式的防风效果高于覆盖度20%的两行一带模式.3种模式在不同高度的风速变化规律相同,可划分为3层:微变化层(1.54H和2H)、显著变化层(0.46H和0.92H)和稳定变化层(0.06~0.12H)3个层次.3种模式降低风速的效果为:D=4H(H为带间距)L=4 cm(L为行距)模式大于D=5H,L=0.08 m模式和覆盖度20%(D=5H,L=0.04 m),后2种模式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