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5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29篇
林业   90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318篇
  892篇
综合类   424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31.
[目的]研究坡耕地等高反坡阶措施的蓄水保土和固碳减排效应,为改善云南山区红壤坡耕地土壤侵蚀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然降雨条件下,通过松花坝迤者小流域1a的野外径流小区定位观测,对有、无等高反坡阶措施条件下的坡面产流产沙和土壤有机碳流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泥沙作为土壤有机碳流失的重要载体,因其流失所致的流失量占总有机碳流失量的85%以上,最高达95.38%;(2)等高反坡阶具有显著的蓄水减流和保土减沙效应,其减流率在5.56%~53.91%,减沙率在18.84%~83.11%,产沙调控作用更优;(3)雨季前后,原状坡面小区土壤碳储量减少率达9.90%,明显高于等高反坡阶小区土壤碳储量的减少率3.99%;(4)通过相关分析发现,2个小区土壤有机碳的流失率与降雨量均未达到显著相关,但与降雨侵蚀力显著相关(p0.05)。径流、泥沙与2个小区有机碳的流失率均达到了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等高反坡阶通过改变地表微地形,减少了坡耕地有机碳的输出。  相似文献   
932.
天山北坡降水对河流水沙情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山北坡头屯河流域为例,在对山区不同海拔的降水特征,侵蚀产沙情势以及河流水少运移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详尽就山区降水对河流水沙情势的年际变化,年内变化以及月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降水对不同海拔的河流水沙情势的影响强度及相互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33.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治理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水土流失是黄河泥沙,特别是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强化对该区的治理是减少入黄泥沙,特别是粗泥沙,效果最为明显,通过综合治理,在减少入黄泥沙的同时,也必然要减少入黄水量。但应看到,因减少了入黄泥沙,特别是粗泥沙,也会减轻下游河床淤积,因而减少了为维持下游"河床不抬高"而消耗的输沙用水量。研究表明,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程度越高,所节约的输沙水也越多。可以说,加强该区治理,可间接为黄河"增加"水资源。  相似文献   
934.
粒径和包膜厚度对控释肥氮素释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静水溶出率试验探讨粒径和包膜厚度对控释肥料初期溶出率、微分溶出率以及氮素累积溶出率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粒径和包膜厚度的控释肥料,以此达到节省包膜材料用量、降低包膜控释肥生产成本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小粒径(2.5~3 mm)处理的包膜效果优于中粒径(3~4 mm)和大粒径(4~5 mm)处理的包膜效果。当包膜厚度在60~70 g/m2范围内时,中粒径处理的释放速度平缓,释放期长,控释效果优于小粒径和大粒径处理的控释效果;随着厚度的增大,初期、微分溶出率以及氮素累积溶出率都有显著减小的趋势。其中,包膜厚度对中粒径处理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对大粒径处理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35.
模拟降雨条件下植被调控坡面水沙输出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沛轩  孙佳美  余新晓  李瀚之 《土壤》2016,48(4):819-823
为研究不同植被覆盖对坡面水沙输出过程调控效应,本文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对3种典型的乔木灌木草本植被即构树、荆条和黑麦草,在坡度10°、降雨强度30 mm/h和坡度20°、降雨强度30 mm/h条件下的水沙输出的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被整个产流过程的径流量均呈现先上升后逐渐稳定的趋势,产沙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逐渐保持稳定的趋势;构树、荆条和黑麦草均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有良好的调控能力,能够减少径流量和产沙量,其中黑麦草对产流和产沙均表现出较强的调控力,其次是构树,荆条最差。在对坡面径流流速的调控方面,流速整体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三者对径流流速的调控能力:黑麦草荆条构树。  相似文献   
936.
本项研究对位于亚拉巴马州北部石灰岩流域内土壤中~(137)C_s——一种核试验的放射性尘埃——进行了测量.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侵蚀区和沉积区土壤剖面中的~(137)C_s活性,②确定用~(137)C_s法计算的土壤侵蚀和沉积,与用USLE估算的侵蚀及与流域出口处测得的输沙量之间的关系.对代表轻微侵蚀区的分水岭、侵蚀区的边坡和沉积区的坡脚的耕地土壤样点46cm深的三维土壤剖面中~(137)C_s活性进行了分析.并把这些值与毗邻的未被干扰的林地中测得的~(137)C_s:活性(作为基数)进行了比较.对用~(137)C_s.活性损失值计算的侵蚀值与USLE计算的坡面侵蚀值进行了比较.对轻微侵蚀坡横断面,用~(137)C_s计算的年均(1954~1987年)土壤侵蚀速率与USLE计算值接近(28和26t/hm~2·a).~(137)C_s计算的侵蚀边坡上的侵蚀量比USLE计算值大27%~80%.984~1988年种植棉花期间,USLE计算的上游土壤流失量为9~52t/hm~2·a.在小流域坡脚沉积区以下测得的泥沙流失量仅为1~4t/hm~2·a.沉积区土壤剖面中的~(137)C_s活性为典型喀斯特地形区小流域产生的大量泥沙沉积提供了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937.
通过对黄河中游严重水土流失区侵蚀物粒径钻探分析,发现在钻探范围内存在两个明显的粗泥沙产区,即皇甫川—佳芦河区间和大理河上游一带。产沙粒径变化总趋势是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变粗,并以窟野河到皇甫川成倒“U”形区域内泥沙粒径最粗;无定河下游部分区域泥沙粒径较粗,但平均粒径和粗泥沙比例均小于上述两区。这一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确定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8.
应用泥沙资料分析看水土流失治理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凌河流域是辽宁省西部典型水土流失区,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很大,大凌河干流平均含沙量为6.86~12.6 kg/m3。1993年列入国家重点治理区。应用大凌河流域水文站具有40 a以上观测系列的泥沙站8处—计342站年的泥沙资料,对大凌河流域泥沙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治理前相比,朝阳大部分河流输沙量都在减少,减少最多的是大凌河流域上窝堡站,减少了91.1%。从建平县三义号小流域治理前后的拦蓄效益比较可以看出,治理后的流域减水效益达59.31%,减沙效益达55.58%,足见辽宁省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39.
降雨径流污染及其控制述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降雨径流污染特点,径流过程,土壤侵蚀过程和泥沙传输过程,说明水土流失是一种严重的降雨径流污染形式,分析了讨论了水土保持措施对降雨污染的难度,提出了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的3条原则。  相似文献   
940.
水流泥沙含量的测量在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自行研制的便携式水流泥沙含量测量仪测量了水流泥沙含量。结果表明,水流泥沙混合液质量与泥沙含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可采用荷重传感器测量水流泥沙含量;通过采用基于统计理论的数据融合法来处理测量结果,可大大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其测量精度为0.63%,重复性误差小于0.49%;该测量系统为水流泥沙含量的快速、准确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