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1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29篇
林业   91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319篇
  892篇
综合类   426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风幕式喷杆喷雾雾滴粒径与速度分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风幕出口风速和风幕出风口与喷口的水平距离对雾滴粒径和雾滴速度分布的影响,运用PDPA测试系统对不同条件下的风幕式喷杆喷雾气液两相流场进行了测试,对雾滴粒径、速度分布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雾滴在气流场的作用下,随着风幕风速的逐步变大,雾滴的粒径变小且分布均匀,有效地增大了雾滴的沉积、减小了飘移。风幕出风口与喷口水平距离越近时,雾滴的穿透性能越好,向后飘移的趋势越弱。  相似文献   
152.
钟召兵  王宁 《中国动物检疫》2014,31(11):101-105
为深入了解畜禽舍环境中气载细菌微生物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规律,并评估其潜在的健康危害风险,采用Andersen-6级微生物空气采样器以血-琼脂培养基、沙氏培养基和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为采样介质,对鸡舍、猪舍、牛舍环境中空气样品进行系统定点取样、测定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鸡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含量最高,猪舍次之,牛舍最低;空气细菌粒径分布均为第Ⅰ级最高,鸡舍空气粒径呈偏态分布,牛舍、猪舍分别在第Ⅲ级和第Ⅳ级出现第2个峰值。携带细菌可吸入微粒在猪舍环境中比例最大。空气真菌与放线菌均在第Ⅳ级最高,携带真菌和放线菌可吸入粒子的比例显著大于细菌(P<0.05)。鸡舍、猪舍、牛舍空气微生物粒径各级分布比例基本一致。在鸡舍、猪舍、牛舍每天约有6.1×105CFU、4.7×104CFU和3.6×104CFU气载细菌微生物可分别进入人和动物小支气管或直接进入肺泡,从而对人和动物健康构成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53.
我省的小型水电站所处位置基本属山区性河流,电站开发形式基本采用引水式电站,渠首取水坝普遍采用低坝取水,坝型基本采用溢流坝,汛期后导致坝前泥沙淤积严重,造成冲砂闸门启闭困难,进入引水渠的泥沙含量增大。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小型水电站工程设计的经验,总结提出小型水电站渠首取水坝设计由溢流坝改用为闸坝,不仅确保取水坝的安全运行,还有效地降低引水渠的泥沙含量,减小泥沙对水轮机转轮的冲刷磨损,降低水电站的运行成本,进一步提高了水电站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4.
针对中国南方常见的香樟落叶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该研究通过试验研究了樟树叶颗粒燃料成型工艺,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法解释了胚料成型机理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单因素法分析香樟树叶热压成型过程中原料含水率、原料粒径对成型燃料密度和机械耐久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燃料密度与机械耐久性呈正相关;随着含水率增加,成型颗粒的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机械耐久性持续减小;原料粒径减小后,成型燃料的密度与机械耐久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数值分布更密集。通过正交试验,验证含水率与粒径间存在对密度与机械耐久性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确定樟树叶颗粒燃料最优压制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120 ℃、压强110.14 MPa、保压时间60 s条件下,最优成型密度工艺参数为:含水率:6%、粒径:0.6~1 mm,最优机械耐久性工艺参数为:含水率:3%、粒径:0~0.6 mm。为  相似文献   
155.
潘雅文    马文龙  潘庆宾  韩剑桥    张胜男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3):88-97+105
侵蚀输沙空间变异及其尺度效应是流域水文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流域水土流失控制和水沙资源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流域侵蚀输沙空间尺度效应研究成果的系统回顾,从坡面到流域,阐述了降雨、土壤和植被等环境要素对侵蚀输沙尺度效应的影响,梳理了尺度效应产生机制方面的认知,总结了不同条件下坡面产流和侵蚀输沙尺度转换的代表性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流域侵蚀输沙空间尺度效应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未来应增加新技术和数据的应用,建立具有明确物理机制的侵蚀输沙空间尺度转换方法,同时,急需突破剧烈环境变化对空间尺度效应影响的研究。本文的梳理与总结可为流域侵蚀输沙过程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为土壤侵蚀防治和河流水沙的综合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56.
  【目的】  研究不同来源有机肥释放的溶解有机质 (DOM) 的粒径分布与光谱特征,为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DOM后续环境行为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本研究选择海藻、羊粪、虾肽以及小麦秸秆生物炭4种有机肥,提取有机肥中的DOM (<0.7 μm)。利用超滤分级技术对提取的DOM进一步区分为 <1 kDa、1~100 kDa、100 kDa~0.2 μm和0.2~0.7 μm 4个粒级,使用总有机碳 (TOC) 分析仪测定各粒径DOM的含量并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UV-Vis) 和三维荧光光谱 (3D-EEM) 进行光谱表征。  【结果】  从全量 (粒径<0.7 μm) 溶解有机碳(DOC)来看,小麦秸秆生物炭 (308 mg/kg)<虾肽 (1060 mg/kg)<海藻 (1266 mg/kg)<羊粪 (2989 mg/kg)。供试有机肥中不同粒径的DOC所占比例和含量差异明显,均以最小粒径 (<1 kDa) 所占比例最高,除海藻为47%外,其余有机肥处理皆达到50%及以上。4种不同来源有机肥DOM的紫外和荧光特征值表明,4种有机肥的荧光指数 (FI) 和自生源指数(BIX)随着DOM粒径的减小而增大,而SUVA254、SUVA260和腐殖化指数 (HIX)随着DOM粒径的减小而减小。虾肽DOM各粒径的类蛋白组分含量高且主要为内源DOM,自生来源有机质丰富,生物可利用性高;羊粪DOM各粒径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而小麦秸秆生物炭的DOM大粒径(>100 kDa)组分的FI<1.4,表明其大粒径DOM主要为外源性的,自身生产和微生物活动贡献相对较低。此外,尽管海藻、羊粪和虾肽各粒径的DOM的HIX值随着粒径的减小而逐渐减小,除虾肽DOM的<1 kDa组分外,其腐殖化程度依旧较高 (HIX>10),而小麦秸秆生物炭小粒径DOM的HIX<4,表明小麦秸秆生物炭的小粒径DOM疏水组分含量高,腐殖化程度相对较低。荧光组分和红外光谱表明了4种不同来源有机肥DOM以类腐殖质物质为主,且含有大量氨基酸N—H键、O—H键和C—O键等官能团。  【结论】  依据有机肥释放的DOM的粒径分布和光谱特征,海藻、羊粪、虾肽有机肥中的DOM主要以小粒径为主,其腐殖化程度高,蛋白组分含量较低。小麦秸秆生物炭DOM的生物稳定性要高于其他有机肥,生物可利用性较低,因此,施加过量的生物炭不利于微生物对土壤DOM的降解利用;而虾肽来源有机肥的DOM类蛋白组分贡献最大,生物可利用性高,施用虾肽有机肥可能有利于微生物对土壤DOM的降解利用。  相似文献   
157.
滴灌毛管泥沙分布与灌水器堵塞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滴灌毛管泥沙分布及灌水器堵塞规律,通过对8种粒径的泥沙进行短周期浑水试验和堵塞试验,研究了泥沙在不同毛管分布和灌水器堵塞规律。结果表明:泥沙在不同毛管中淤积量的不均匀程度可以通过毛管淤积分布系数来衡量;泥沙在支管中的运动状态对进入毛管中的泥沙量影响很大,通过计算支管泥沙悬浮指数,可确定泥沙在不同毛管中的淤积状况,悬浮指数越大,泥沙在各毛管淤积量越不均匀,突变发生在悬浮指数等于0.325处;大颗粒泥沙在毛管底部以推移质形式运动,是造成灌水器突然堵塞的直接原因,且主要出现在第1、2条毛管中,而细小颗粒的絮凝作用是造成灌水器逐渐堵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8.
合理有效实施河道泥沙,为加强水文的测验、水清预报、防汛抗旱和水资源利用,提高快速高效的决策能力及抢险、查险的技术水平。只有改变落后的水文测验方法,对河道泥沙进行合理的治理,不断开发和利用新的水文测验仪器和设备,实现水文测验技术手段的提高和创新,以水文自动化和水文现代化为支撑,河道泥沙的治理工作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准确、及时、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9.
岔巴沟流域淤地坝对泥沙存贮-释放的影响(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分析黄河中游流域产输沙对人类干预增强的响应机制,该文选取岔巴沟为坝系小流域研究区,探讨淤地坝的建设和发展对流域内泥沙存贮-释放时空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岔巴沟处于泥沙存贮状态,10 a平均泥沙输移比为0.325,经分析,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于60、70年代得到发展,80、90年代趋于稳定的岔巴沟淤地坝拦截了大量泥沙是造成泥沙存贮的主要原因。和拦沙作用相比,其减少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降低高含沙水流发育程度的作用更大。值得注意的是,淤地坝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可淤库容显著下降,多数原有坝地淤满,加上20世纪80年代以后坝体建设速度减缓,以及设计标准低,后期管理和维护不利,垮坝和毁坝造成泥沙再释放的潜在性在增加。 因此,今后在对淤地坝作为一项重要的水保措施引起足够重视的同时,维护和巩固现有淤地坝的拦泥库容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0.
土样盒土表特征对近红外光谱测量土壤水分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现场快速准确地检测土壤水肥状况,实现精细农业的目标。利用近红外光谱反射法测量土壤水分,了解土壤表面特征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是能否有效提高测量精度的关键,对快速测量大田的养分含量,实现精确定量管理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量了6个不同土样的土壤含水率,经回归分析发现:与直尺刮平相比,盒土表面筛控刮平处理的土样,其土壤含水率与光谱的相对吸收率之间有更好的相关性;不同类型的土样对光谱的相对吸收率是:中壤土>重壤土>轻壤土;在相同的表面处理条件下,粒径0.5≤d≤1 mm的土样,其含水率与光谱相对吸收率之间的相关性均较高。研究表明,土样表面均匀连续是测量精度提高的主要原因;而裂纹和划痕是影响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