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6篇
  40篇
综合类   269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91.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为保障粮食生产,各地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种粮[1,2]。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同时也为探索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协同发展新模式,宁波地区尝试了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轮作的种植模式。水稻是宁波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最主要的口粮,在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水稻—蔬菜水旱轮作模式是基于资源有效利用的种植方式,能实现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标[4]。同时,轮作是缓解连作障碍的一种有效措施,实行水旱轮作,还可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6]。洋蓟,又名朝鲜蓟、法国百合,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中部和西部地区[7],早在2000多a前,罗马人就已经开始栽培和食用,欧美有上百年的食用历史,其被誉为“蔬菜之皇”。2015年,洋蓟作为特色蔬菜引入宁波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经过多年试验,笔者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出了宁波地区洋蓟—水稻轮作高效种植模式,以供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492.
探究水稻秸秆还田对后茬花生形态、生理及品质特征的影响,为水旱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以春季水稻和秋季花生轮作模式,设置秸秆还田和不还田2个处理,肥料减施为525 kg/hm2。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在植株形态方面能提高花生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和干物重;叶片生理方面能提高花生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产量构成方面能提高单株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双仁果率、饱果率;籽粒品质方面能提高籽粒粗脂肪和油酸含量。因此在适合水稻和花生轮作栽培模式的地区,前茬水稻秸秆全量还田不但有利于后茬花生生长,而且有利于花生后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此项栽培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3.
为提高桂东南稻作区农田复种指数及农业综合效益,保障粮食安全,笔者总结了双季稻与马铃薯水旱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有利于推动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且增加农民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94.
水旱轮作是缓解作物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芡实-小麦周年水旱轮作不仅能有效利用温光资源,还能减轻病虫危害程度,实现绿色、安全、高效可持续生产。该轮作模式每667 m2产芡实干籽30~50 kg、产值4 500~6 000元,小麦每667 m2产量450~600 kg、产值1 000~1 500元,合计全年每667 m2产值5 500~7 500元,较稻麦轮作模式每667 m2可增收1 500~3 000元。该文结合生产实践,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宝应地区芡实-小麦水旱轮作技术。  相似文献   
495.
为了研究水旱轮作系统中水稻氮肥减量施用技术,在高原粳稻区小麦–水稻和蚕豆–水稻模式中,以当地主栽水稻品种隆科16为材料,在不施基蘖氮肥的条件下,分别施纯氮0、90、120、150、180和210kg/hm2作穗肥,按促花肥:保花肥=6:4进行施肥,并以常规施纯氮285kg/hm2作为对照(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0.25:0.25:0.25:0.25),分析了水稻的群体生长特性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2种轮作模式中,不施基蘖氮肥,只施用适量(180kg/hm2)穗肥氮,水稻产量与对照相持平。在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小麦–水稻和蚕豆–水稻模式不施基蘖氮肥处理的最低水稻分蘖数分别达到对照的91.09%和87.62%,最高分别达到对照的95.05%和91.11%,成熟期有效穗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不施基蘖氮肥只施穗肥氮能显著提高水稻成穗率。与对照相比,施穗肥氮后水稻的有效穗数、干物质积累量和阶段增量以及群体生长速率明显加快。小麦–水稻和蚕豆–水稻模式中,穗肥氮用量为180kg/hm2处理,氮肥投入比对照减少36.84%,水稻经济效益最高,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96.
红芒香粳是大化县山区的农家常规优质稻种,与青麻叶大白菜实行水旱轮作栽培,不仅能充分利用山区农田与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促进土壤水气协调、有机质转化和养分均衡利用,克服稻田连茬产生的病虫草危害,而且利于实现稻菜两季丰收。总结红芒香粳—青麻叶大白菜水旱轮作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该模式红芒香粳、青麻叶大白菜的栽培技术,以期为当地农户增效创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97.
水旱轮作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旱轮作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渍水稻田水改旱后,土壤的三相组成、结构性、孔性、透水性、持水性和供水性明显改善,土壤逐步向旱地方向发展;而旱改水后,则上述土壤物理性状出现向水稻土方向发展的趋势。这种趋势在耕作层比犁底层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