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845篇 |
免费 | 537篇 |
国内免费 | 67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37篇 |
农学 | 965篇 |
基础科学 | 3986篇 |
10049篇 | |
综合类 | 6774篇 |
农作物 | 1110篇 |
水产渔业 | 95篇 |
畜牧兽医 | 997篇 |
园艺 | 537篇 |
植物保护 | 3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1篇 |
2023年 | 392篇 |
2022年 | 471篇 |
2021年 | 705篇 |
2020年 | 522篇 |
2019年 | 529篇 |
2018年 | 205篇 |
2017年 | 507篇 |
2016年 | 634篇 |
2015年 | 680篇 |
2014年 | 1194篇 |
2013年 | 1049篇 |
2012年 | 1457篇 |
2011年 | 1562篇 |
2010年 | 1422篇 |
2009年 | 1402篇 |
2008年 | 1391篇 |
2007年 | 1337篇 |
2006年 | 1230篇 |
2005年 | 1218篇 |
2004年 | 1051篇 |
2003年 | 936篇 |
2002年 | 829篇 |
2001年 | 775篇 |
2000年 | 625篇 |
1999年 | 486篇 |
1998年 | 452篇 |
1997年 | 420篇 |
1996年 | 308篇 |
1995年 | 330篇 |
1994年 | 348篇 |
1993年 | 324篇 |
1992年 | 250篇 |
1991年 | 287篇 |
1990年 | 196篇 |
1989年 | 238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7篇 |
1965年 | 4篇 |
1958年 | 8篇 |
1957年 | 35篇 |
1953年 | 21篇 |
1952年 | 4篇 |
195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通过对我国水土保持责任制的框架与思路(政府、企业、土地使用者的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监测与考评体系的建立,以及责任制保障体系完善的初步探讨,为今后水土保持责任制的全面制定和落实提供依据,确保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82.
试验设置深翻秸秆不还田(PT)、深翻秸秆还田(PTS)、免耕秸秆不还田(NT)和免耕秸秆还田(NTS)4个处理,测定收获后耕层0~30 cm剖面土壤容重、有机碳含量及其储量,以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晋中地区玉米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TS和NT处理下土壤容重显著高于PT和PTS处理;NTS处理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及其储量均最高,而PT处理20~3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从0~30 cm剖面来看,NTS处理土壤有机碳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采用免耕秸秆还田措施可能是晋中地区玉米田潜在的土壤固碳途径。 相似文献
983.
姜德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5):103-106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统领发展的指导思想。国家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应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社会转型的重要手段。在新形势和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应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产业发展政策、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从注重单个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战术层面向注重流域或区域的资源环境保护的战略层面转变,针对不同情况给予审批、暂缓审批或不予审批,发挥水土保持调节经济发展的作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水土保持方案的技术评估机构建设,强化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为国家掌握水土资源、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调整经济发展政策,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4.
耕作方式对华北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冬小麦季设置秸秆不还田翻耕(CT)、秸秆还田翻耕(CTS)、秸秆还田旋耕(RTS)和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处理,研究耕作方式对华北小麦-玉米两熟区作物周年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当季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影响显著,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影响不大,但秸秆还田提高了夏玉米产量。RTS、CTS、CT 3个处理小麦季产量差异不显著,而NTS由于有效穗数不足,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与CT相比,NTS周年产量平均减产5.13%,RTS增产2.69%,CTS增产2.33%。耕作方式对当季小麦土壤水分含量影响大,而对后茬夏玉米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小。NTS提高了小麦季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了土壤储水量,与CT相比,0~60 cm土壤储水量2010年和2011年分别增加39.07 mm和26.65 mm。从耗水构成来看,土壤水在冬小麦耗水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灌水和降水;而夏玉米耗水以降水为主,且降水中有一部分转化为土壤水储存起来。NTS提高了冬小麦季土壤储水量,降低了土壤水分的消耗,冬小麦季耗水最少。与CT相比,NTS小麦季平均节水22.40 mm,周年耗水量也以NTS最少;但NTS冬小麦产量降低导致其小麦季和周年水分利用效率均最低。从作物周年产量和水分利用的角度来看,如何提高免耕秸秆覆盖小麦季产量,进而提高周年产量,发挥其节水优势,是该耕作模式在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推广应用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85.
986.
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的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长江流域幅员辽阔 ,自然条件优越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已引起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生态的修复能力 ,大面积迅速恢复植被和改善生态系统 ,正是顺应时代要求 ,从根本上解决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缓慢这一重大问题的最为有效途径。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 ,植被类型繁多 ,大部分地区植物可全年生长 ,十分有利于植物的繁衍和生态的自我修复。多年的实践表明 ,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的主要对策是全面规划 ,采取科学的退耕还林、还草 ,实行封禁治理 ,合理解决好农村燃料、饲料和木材等问题 ,积极营造适应生态修复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987.
长春地区地处北温带气候,无霜期140天左右,按传统的耕作方式。一年只能生产1—2茬蔬菜,不仅土地利用率低,而且经济效益也受到很大影响。搞露地菜多茬次生产,就是通过人为的耕作手段在一块地里搞两茬、甚至3—4茬生产技术。其好处是: 相似文献
988.
二十世纪江西的自然灾害以大水和大旱交替发生为特点,频率高,且霜、雹、虫等灾害也频繁发生,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破坏极大.农业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有全球气候的变暖和人类长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与自然灾害斗争的过程中,江西人民取得了一些成功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989.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