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73篇
  免费   939篇
  国内免费   2082篇
林业   651篇
农学   1781篇
基础科学   685篇
  4486篇
综合类   9797篇
农作物   1530篇
水产渔业   735篇
畜牧兽医   2122篇
园艺   747篇
植物保护   460篇
  2024年   239篇
  2023年   770篇
  2022年   1017篇
  2021年   958篇
  2020年   869篇
  2019年   902篇
  2018年   568篇
  2017年   859篇
  2016年   1012篇
  2015年   917篇
  2014年   1050篇
  2013年   1067篇
  2012年   1300篇
  2011年   1268篇
  2010年   1217篇
  2009年   1153篇
  2008年   1073篇
  2007年   909篇
  2006年   802篇
  2005年   692篇
  2004年   495篇
  2003年   463篇
  2002年   378篇
  2001年   361篇
  2000年   327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248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252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91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150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5篇
  1965年   7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库页悬钩子药用历史悠久且药用价值高,人们目前对库页悬钩子的利用一直依靠天然的野生资源,使得野生资源日渐枯竭。本试验采用野外资源调查及其人工管理和扦插技术对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库页悬钩子进行研究,同时考察不同因素对其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人工管理技术,抚育后的总产量要比抚育前的总产量高,但施氮肥、磷肥后的生长状况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采用扦插育苗技术,插穗随茎粗等级减小,其生根数及成活数成梯度减少,其中插穗茎粗0.8mm以上生根数和成活数最多,新枝的高度最高。因此,通过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使野生资源得到保护,同时还提高了药材的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并能保证药材的道地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2.
优化施肥对春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 ~ 2010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分别以宁春11号和宁春16号小麦为供试作物,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优化施肥(OPT)和习惯施肥(CON)对春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表观评估了土壤—小麦体系氮素平衡.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OPT和CON都显著提高春小麦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并促进籽粒N和地上...  相似文献   
113.
正果树品种很多,一生可分幼树期,结果初期,结果盛期、结果后期、衰老期等五个时期各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是不同的,在幼树期,由于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旺盛,需要大量的氮磷补给:结果期,由于大量结果之需要,亦需要大量的氮钾供应,尤以盛果期为多,衰老期则养分需要趋势,但为促进更新复壮,保持树势,氮素供应不应过少。果树施肥最重要的环节是施用基肥。基肥的作  相似文献   
114.
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减少氮肥投入一直是水稻种植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充分发挥氮高效基因的作用可以提高氮素利用率。文章综述了水稻氮素同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氮高效利用植株的形态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15.
减氮施肥对菠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菠菜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方法,研究尿素不同施肥处理对菠菜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达到菠菜生产合理施肥的目的 .结果 表明:适量的减氮施肥对菠菜植株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影响不显著,但过量的减施会显著影响菠菜的株高和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减少,菠菜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品种间菠菜硝酸盐含量下降及草酸含量下降,分别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比较,以"夏丽"品种在减氮20%处理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6.
东北地区春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建立和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量施氮是目前玉米栽培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计算得出的氮营养指数是诊断氮营养丰缺的重要手段。基于东北地区4个生态点的试验数据,构建了东北地区春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氮营养指数模型和需氮量模型,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玉米地上部临界氮浓度与生物量符合幂函数关系。利用独立试验资料对建立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进行检验,发现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计算的氮营养指数可以准确诊断玉米植株的氮营养状况,并计算出实时的氮素需求量。该研究建立的东北地区春玉米临界氮稀释模型可以为该地区春玉米的氮营养诊断和动态调控提供较好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7.
新元古代晚期发生了地质历史上全球范围内最大的无机碳同位素(δ13 Ccarb )负漂移事件,也被定义为“Shuram曲线( SE)事件”。传统观点认为SE事件反映了这一时期海洋碳循环的异常波动,极有可能源于海洋中超大型溶解有机碳库的氧化。然而,此种机制难以解释SE事件中部分现象如全球有机碳同位素(δ13 Corg )较大的差异性。近几年来,不断有学者质疑上述观点,并认为SE事件遭受了成岩作用而不能反映原始的海洋碳循环过程。这一机制得到该时期碳酸盐岩氧同位素(δ18 Ocarb )与δ13 Ccarb间线性关系的支持,但难以解释SE事件中部分特征如SE事件的全球性。因此,目前关于SE事件的两种机制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8.
为探究氮添加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于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站,选择4个氮添加水平(对照,N0,0 kg·hm^-2·a^-1;低氮,N1,10 kg·hm^-2·a^-1;中氮,N3,30 kg·hm^-2·a^-1;高氮,N9,90 kg·hm^-2·a^-1),开展土壤酶活性对氮添加响应的研究,分析土壤酶活性对氮添加的响应特点,土壤酶化学计量比以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氮添加在N3水平显著增加β-1,4葡萄糖苷酶(βG)、β-D-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和β-1,4木糖苷酶(βX)酶活性(P<0.05),N1和N3水平显著增加碱性磷酸酶(AKP)活性(P<0.05),N3水平显著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P<0.05),氮添加对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影响不显著,N3水平下显著增加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8种土壤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碳(SOC、NAG除外)和总磷(TP)显著相关,与土壤总氮(TN)不相关。研究区土壤酶活性C∶N∶P化学计量比为1∶1∶1.2,与全球生态系统的土壤酶活性C∶N∶P的比值1∶1∶1相偏离,表明该研究区土壤微生物生长受磷素限制。冗余分析(RDA)进一步揭示出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磷含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9.
为了提高氮素的经济效益,减少氮素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在子牙河流域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无机氮分布和累积以及对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后,无机氮的分布和累积以均以硝态氮为主,从硝态氮分布看,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玉米收获...  相似文献   
120.
华北落叶松针叶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碳(C)、氮(N)和磷(P)在林木的生长发育中有着重要作用,三者的含量变化和元素比值控制着林木的营养和生长状况。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秦岭山区同一树种不同林龄叶片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为林木施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林木生长季的不同月份(2012年5月到10月每月中旬),对秦岭5年生(5a)、10年生(10 a)、20年生(20 a)3种林龄的华北落叶松针叶进行定期采集,并测定不同月份各林龄针叶的C、N、P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值,对不同林龄不同生长季华北落叶松针叶的C、N、P及C∶N、C∶P、N∶P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其C∶N与氮含量、C∶P与磷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种林龄针叶的碳含量从生长初期(5 6月)到生长旺盛期(7 8月)逐渐增加,生长末期(8 9月)逐渐降低,但到落叶期(10月)又小幅回升。2)3种林龄华北落叶松针叶的氮含量在整个生长季内(5 10月)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各林龄针叶氮含量升高和降低的时间存在差异,5 a和20 a林龄的针叶N含量从6月到生长旺盛期(7月、8月)基本上保持上升趋势,而10 a林龄针叶的氮含量6 7月份先逐渐降低,7 9月份急剧升高,落叶前期到落叶(9 10月)这段时间3种林龄针叶的N含量均急剧下降为最低值。3)3种林龄针叶磷含量在整个生长季节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最终维持稳定。4)5 a、10 a和20 a林龄的华北落叶松在生长季节内针叶的C∶N变化范围分别为21.83 56.42、18.4358.49和22.54 87.83,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37.74%、42.05%和68.42%,随着树龄的增长其变异系数逐渐增大。5)5 a、10 a、20 a林龄的华北落叶松在生长季节内针叶C∶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69.17 402.85、180.54 395.01和213.02 398.75,变异系数依次为31.35%、31.43%和22.88%。6)针叶的N∶P,5 a、10 a、20 a在生长季节内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77 15.42、6.38 20.13和4.44 14.45,变异系数分别为39.65%、50.86%和33.03%。7)各林龄针叶的C、N、P平均含量以及各比值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3种林龄的华北落叶松针叶的C∶N、C∶P均与相应的N、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随着N、P含量的变化以对数方程的形式减小。同时发现,氮是秦岭地区幼、中林龄华北落叶松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土壤中的氮养分不足会制约林木的生长,因此对本研究区的土壤应及时补充氮肥以满足华北落叶松正常生长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