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6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321篇
林业   332篇
农学   257篇
基础科学   239篇
  593篇
综合类   2256篇
农作物   203篇
水产渔业   211篇
畜牧兽医   827篇
园艺   126篇
植物保护   8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7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针对贵州喀斯特脆弱生态区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利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的方法,对新型资源植物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进行解剖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迷迭香根的结构多为次生结构,由周皮和维管组织组成,导管数量多且较大;茎中周皮疏松,并有少数气孔,木质部发达和有密集的髓射线;叶片下表面密被绒毛,圆型气孔密度大,开度小,角质层厚,发育良好的维管束和栅栏组织等结构。该植物的解剖结构与其生态环境相适应,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992.
酶性氧化合成茶黄素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提取粗酶液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合成茶黄素以及在此基础上利用捣碎茶鲜叶(不提取粗酶液)直接进行合成茶黄素试验以确定最优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反应体系中,茶黄素酶促合成的最佳条件(茶黄素总量)为:温度为30℃,反应体系的最佳pH值为4.8,底物浓度为0.9βg/100βml,酶源物浓度为28βg/100βml(以鲜叶重量计),通氧量为0.4βL/min,最佳反应终止时间是40βmin。其中温度和pH值是反应体系中两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P<0.05);通氧量也是影响茶黄素酶性合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993.
本研究以全胃营养灌注绵羊为试验动物 ,用物质代谢区室分析方法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瘤胃乙酸、丙酸比例对体内氧化代谢和血浆胰岛素水平动态变化的影响。不同试验处理间营养灌注液能量、蛋白质水平相同 ,而瘤胃灌注混合挥发性脂肪酸的乙酸、丙酸比例不同。三种混合挥发性脂肪酸的乙酸、丙酸比例分别为75 :15(VFA1)、65 :25(VFA2)、45 :45(VFA3)。由测定引入 14C -乙酸后血液二氧化碳放射比强度—时间曲线上升段斜率(k值)反映体内氧化代谢强度。试验结果为 ,瘤胃灌注VFA1 时的k值显著高于灌注VFA2 和VFA3 时的k值(P<0.05) ,而VFA2 和VFA3 两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说明瘤胃灌注VFA1 时绵羊体内氧化代谢强度增加。向停止灌注24小时的绵羊瘤胃内灌注VFA1,血浆胰岛素水平在恢复灌注后缓慢上升。将瘤胃灌注混合挥发性脂肪酸由VFA1 换为VFA2 后 ,血浆胰岛素水平迅速上升 ,之后迅速下降 ,而由VFA2 换为VFA3 后未出现血浆胰岛素水平的明显变化 ,说明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变化与体内糖代谢调节状态有关 ,而瘤胃灌注VFA1 时的体内糖代谢调节状态与灌注VFA2 和VFA3 时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94.
两种早熟禾超氧物歧化酶活性测定的适宜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冷地早熟禾 (Poacrymophila)和草地早熟禾 (P .pratensis)为材料 ,探讨光照反应时间、酶浓度以及酶反应体系等对NBT光化还原反应的影响。随着光照反应时间的延长 ,最大光还原值直线上升。 2 5min后光化还原值逐渐趋于稳定。光照反应开始后 ,酶液对NBT光化还原反应速率的抑制百分率迅速升高 ,在 15~ 2 5min时 ,酶液对NBT光化还原反应的抑制百分率保持稳定 ,2 5min后下降速率较大。光照反应时间对SOD酶活性测定的影响较大 ,确定为 2 5min较为适宜。酶浓度在 4 0~ 6 0mg/mL时光化还原值变化速率较一致。测定中反应体系NBT、核黄素的加样量以及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时光化还原值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995.
番茄红素对光、热、氧化剂、高价金属离子等在食品加工保藏和番茄红素提取过程中常见的环境因素很不稳定 .光照会导致番茄红素分解 ,加热可能会导致番茄红素从反构向顺构转变 ;光照、加热和金属离子等因素会促进番茄红素的氧化分解 ;还原剂如BHT和Vc可延缓番茄红素的氧化 ;处于番茄原果和有机溶剂中的番茄红素比较稳定 ,而分离的纯番茄红素易发生变化 .  相似文献   
996.
绿茶活性成分在酵母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绿茶发酵过程中还原糖、茶多酚、儿茶素及有机酸的检测,以及对pH、糖度的分析,发现在发酵开始的12-24 h多酚和表型儿茶素含量迅速下降,菌体中儿茶素积累增加,部分儿茶素被酵母吸收利用;在发酵过程中几种有机酸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总糖和pH随发酵的进行而下降,还原糖的含量在48 h前均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97.
选用环氧化程度摩尔分数为25%的环氧化天然橡胶胶乳(ENRL-25)包覆轻质CaCO3,研究了处理方法、ENRL-25用量和CaCO3填充量对CaCO3 /LDPE(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与钛酸酯偶联剂NDZ-201处理CaCO3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ENRL-25和NDZ-201湿法包覆CaCO3效果较好,使CaCO3 /LDPE材料在拉伸强度保持较高的情况下,拉伸弹性模量、撕裂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在采用最佳改性剂用量时,ENRL-25改性CaCO3/LDPE复合材料的撕裂强度和扯断伸长率较优,而NDZ-201改性CaCO3/L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较优。SEM的分析结果表明,包覆CaCO3与LDPE的界面作用强度提高,材料的破坏不是始于CaCO3粒子脱粘,而是始于基质的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998.
越冬代菜粉蝶Pierisrapae蛹被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puparum寄生后,其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寄生后0.5~2d逐日上升,此后则逐日下降.雌雄寄生蛹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寄生后1~4d显著高于同期未寄生蛹,寄生后5d则略低于同期未寄生蛹;寄生蛹血淋巴中总糖和海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蛋白相同,也是寄生后0.5~2d升高,寄生后3~5d降低.寄生后0.5~2d,雌雄寄生蛹血淋巴中总糖和海藻糖含量显著高于同期未寄生蛹,寄生后3~5d则恰好相反.寄生蛹血淋巴中还原糖含量在寄生后0.5~3d日渐升高,寄生后4d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寄生后5d则急剧下降.越冬代菜粉蝶蛹血淋巴中海藻糖酶无活力,而雌雄寄生蛹血淋巴中海藻糖酶的活力在寄生后0.5d开始显现,此后逐日升高,至寄生后5d已达43.24~44.27μg葡萄糖·mg-1蛋白·min-1.  相似文献   
999.
环氧化天然橡胶凝胶与溶胶的热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法研究了环氧化天然橡胶的凝胶和溶胶的热降解和热氧降解,并用3次样条函数对热重数据进行插值和微分,通过二元线性回归求出了凝胶和溶胶的热降解活化能、反应级数和频率因子。凝胶的起始降解温度、热氧降解温度及活化能高于溶胶的起始降解温度、热氧降解温度及活化能,说明凝胶的热稳定性高于溶胶。  相似文献   
1000.
阐述了秸秆氧化气化工艺原理与特点。并指出作为炊事燃气供应系统应具备的特点和要求,与干馏气方法相比,秸秆氧化气化气做炊事燃气具有不安全、费用高等不容忽视的诸多弊端。建议拟以秸秆氧化气化气做炊事燃气的有关部门慎重考虑,应利用经典的干馏气做炊事用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