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林业   360篇
农学   150篇
基础科学   431篇
  356篇
综合类   1301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806篇
园艺   187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赖家行 《花卉》2009,(6):25-25
吊兰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盆栽作室内吊挂欣赏。吊兰可以净化空气。有效清除室内甲酴、乙醇、二甲苯等有害气体,装修新房,摆上几盆吊兰,成为室内摆放绿色植物的姣姣者。吊兰品种有小叶、宽叶、金边、银芯、宽叶金边等,无论那种吊兰,净化空气功能相同。  相似文献   
952.
针对我国畜禽固体废弃物自然堆放管理过程中含氮气体排放欠缺系统研究、排放规律尚不清晰的现状,以长江流域生猪固体废弃物典型自然堆放方式为例,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化学发光法、磷酸甘油溶液吸收法对猪粪固体堆放下N2O、NOx和NH33种主要含氮气体排放进行了一个堆肥周期的系统观测,深入研究了猪粪固体堆放管理方式下3种含氮气体排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一个堆放周期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固体贮存堆体最初含水量较多的情况下,NH3前期排放较多,后期排放比较少,受堆体氨态氮浓度影响较大。N2O和NOx的排放规律基本相同,都呈现前期排放量较小,后期排放增多的态势,这与降雨导致的酸性环境加剧硝化反硝化作用有关。堆体表面与堆体内部剖面N2O的排放趋势基本相同,而堆体下部土壤剖面的N2O受堆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53.
王红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816-6817,6897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陆地碳源和碳汇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该研究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探讨分析新疆农业土地利用管理对土壤碳汇功能及其土壤固碳减排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新疆地区宜农后备土地的开发,增加新疆农田面积并控制土地荒漠化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土壤有机碳损失;加强灌溉、施肥和翻耕等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大气CO2交换产生重要影响;新疆地区土壤对大气CH4吸收和N2O排放也不容忽视;后两者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54.
水肥管理对稻田CH4排放及其全球增温潜势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甲烷(CH_4)是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对全球增温的作用仅次于二氧化碳(CO_2)。稻田是CH_4的重要排放源,减少稻田CH_4排放对减缓气候变暖具有直接效应。为此,掌握稻田CH_4排放的规律和特征对控制和减少稻田CH_4排放尤为重要。为了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影响程度,估算稻田温室气体全球增温潜势,寻求农田减排措施,我们通过收集已发表的文献建立了稻田CH_4排放的数据库,采用析因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对稻田CH_4日排放量和全球增温潜势特征和可能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田CH_4日排放量和增温潜势均随土壤有机质背景含量的升高而增加,不同类型稻田CH_4日排放量大小依次为:双季稻晚稻双季稻早稻单季稻稻麦轮作晚稻;晚稻田CH_4的增温潜势大于早稻田。不同肥料处理条件下,稻田CH_4日排放量表现为: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化学氮肥≈生物炭。控制灌溉水量可降低稻田CH_4的综合增温潜势,表现为:持续淹水晒田干湿交替控制灌溉。研究结果说明,稻田CH_4的产生与排放过程受土壤有机质含量、肥料管理和水分管理以及轮作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应依据不同土壤条件和种植制度,适当调整肥水管理,以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其增温潜势。  相似文献   
955.
不同C/N比对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物质能量转化效率低、CO_2和CH_4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等问题,采用自制强制通风发酵箱装置研究了不同碳氮比对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氮物质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以CO_2为主,CH_4、N_2O和NH_3的排放量较少,并且CO_2、N_2O和NH_3的累积排放量均随C/N比的增加而降低。C/N分别为28,33,38,43处理以温室气体形式损失的碳分别为46.16,37.44,33.04,31.76 g/kg,损失的氮分别为4.72,3.49,1.76,1.65 mg/kg。C/N为33的处理更适合微生物活性,有机物降解率高于其它处理。到发酵结束时,C/N分别为28,33,38,43处理的碳物质损失分别为36.55%,45.5%,37.22%,32.71%,氮物质损失分别为5.41%,13.84%,7.59%,16.33%;但随发酵的进行,全氮相对含量因有机物降解而浓缩,呈现增加趋势。综合考虑温室气体排放和培养料发酵质量两个方面的因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适当提高C/N比,采用C/N为33:1~38:1的培养料配方,在不影响发酵质量的同时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另外,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集中在高温期,高温期越长,排放的温室气体越多,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及时翻堆,以控制发酵温度和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956.
为了探讨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麦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设玉米秸秆不还田(CK)、玉米秸秆直接还田(CS)、玉米秸秆过腹还田(CGS)和玉米秸秆转化为食用菌基质,出菇后菌渣还田(CMS)4个处理,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麦田温室气体(CO_2、N_2O和CH_4)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麦田温室气体通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排放量不同。在小麦生长季,CO_2和N_2O均表现为排放,其排放量为CKCGSCSCMS;甲烷表现为吸收,其吸收量为CSCGSCKCMS,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从温室气体综合增温潜势(GWP)来看,在20、100年和500年3个时间尺度上,仅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这一环节,GWP均表现为:CSCGSCKCMS,也就是说秸秆直接还田,显著增加麦田温室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其次是玉米秸秆过腹还田方式,而秸秆-菌渣还田则降低了麦田温室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角度,推荐秸秆-菌渣还田方式。该研究结果可为秸秆合理利用和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57.
低碳氮比条件下猪粪堆肥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养殖场粪便产生量大、外加碳源物质成本高,堆肥需要添加大量的碳源物质,并且猪粪堆肥实际生产过程中氨气(NH_3)和温室气体(GHG)排放数据缺乏的问题,开展了低碳氮比(C/N)条件下的猪粪堆肥试验。试验采用箱式堆肥法,使用Innova 1312对氨气(NH_3)、氧化亚氮(N_2O)、甲烷(CH_4)和二氧化碳(CO_2)气体进行24h在线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堆肥箱体内日平均温度超过50℃的持续天数均超过10d,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无害化要求;经过31d的好氧发酵,每千克初始原料鲜重的NH_3、N_2O、CH_4和CO_2的累计排放分别为2.27、0.07、0.24、135.72g,NH_3的排放主要集中在堆肥第1周和翻堆后10d,分别占总排放的31.09%和36.15%,GHG排放主要集中在第4周,占总排放的30.9%;在不考虑CO_2时,N_2O是GHG的主要贡献气体,贡献率为72.02%。堆肥过程中物料气体(NH_3、N_2O、CH_4和CO_2)累计排放量均与p H值呈现良好的正相关(P0.01)、与含水率和C/N呈现良好的负相关(P0.01)。建议对猪粪堆肥过程中NH_3的控制应集中在堆肥第1周和翻堆后,GHG减排应重点关注堆肥后期N_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958.
2014年9-10月设计小麦盆栽试验,设置常规施氮处理(CK)、氮肥添加葡萄糖(G)、氮肥添加葡萄糖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GY)、氮肥添加秸秆(S)、氮肥添加秸秆和巨大芽孢杆菌(SY)5种处理,通过观测小麦苗期温室气体排放、土壤碳氮环境以及微生物菌群等变化,以分析研究不同碳源和巨大芽孢杆菌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施氮的同时增施葡萄糖(G)以及葡萄糖和巨大芽孢杆菌处理(GY),对土壤微生物碳含量变化影响不显著,但降低土壤观测物种数与物种多样性;明显抑制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增加,继而抑制N2O排放量的增加,同时促进了旱地土壤对CH4的吸收。(2)若用秸秆代替葡萄糖,在施氮的同时增施秸秆(S),显著减少小麦苗期土壤硝态氮含量,但对N2O排放影响不显著。与秸秆相比,葡萄糖能快速提供有机碳,作为碳源更能体现巨大芽孢杆菌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减少硝态氮生成及N2O气体排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9.
为了准确预测荔枝的呼吸速率,该文以"桂味"荔枝果实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密闭空间系统法对不同温度(5、10、15、20、25℃)下贮藏期间荔枝呼吸速率及贮藏空间O_2和CO_2浓度进行检测,分别以非线性模型、基于酶动力学原理的Michaelis-Menten模型、多元回归模型对荔枝呼吸速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3个模型标准差小于0.05,非线性模型P1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0%~28%,Michaelis-Menten模型P2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4%~14%,多元回归模型P3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0%~10%;多元回归模型P3误差最小并且走势与实际值更吻合;荔枝贮藏过程中气体浓度变化与时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温度与呼吸速率之间存在明显的Arrhenius关系,荔枝呼吸特性满足Michaelis-Menten模型;多元回归预测模型P3可以准确的预测荔枝的呼吸速率,该模型分析了影响呼吸速率的多个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为动态气调参数设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0.
农垦对温带草地生态系统CO2、CH4、N2O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1年6~9月,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甸草原及其开垦后的农田(春小麦)和休耕地的CO2、CH4和N2O的通量进行了野外实地观测。结果显示,草甸草原开垦为耕地对温带草地生态系统CO2、CH4和N2O源汇状况影响显著。从CO2排放量的平均值来看, 农田(545.8 mg穖-2穐-1)>草甸(301.9 mg穖-2穐-1)>休耕地(74.4 mg穖-2穐-1),其中草甸开垦为农田使CO2的排放增加了81%;在春小麦的生长期内,麦田的CO2排放量是草甸草原的2倍多,小麦死亡和收割后CO2排放锐减,可见农垦明显促进了CO2的排放。另外干旱使得草甸草原、农田和休耕地的CO2排放量表现出减少趋势。草甸开垦为农田后CH4吸收特征表现明显,但干旱减弱了其吸收趋势。就N2O而言,草地开垦后春小麦的种植总体上并未增加N2O的排放,只是改变了其排放特征;除小麦苗期外,N2O的排放都高于草甸草原;极端干旱还导致土壤对大气N2O的吸收。另外,农田的CH4吸收与N2O排放之间还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