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4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251篇
林业   185篇
农学   143篇
基础科学   271篇
  799篇
综合类   1589篇
农作物   105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82篇
园艺   128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337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339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马涛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35):134-138
研究裂解温度对污泥生物质炭基础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安全、合理、高效处置污泥提供理论依据。将干燥污泥分别在200、300、500、700℃下进行热裂解处理(SBC200、SBC300、SBC500、SBC700),获得污泥生物质炭,测定其基础理化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制备的污泥生物质炭表面颗粒结构完好,孔径范围均集中在10~50 μm,其中低温生物质炭SBC200表面较光滑,最可几孔径和中值孔径最大,分别为20.1 μm和14.8 μm,高温生物质炭SBC700表面较粗糙,比表面积最大,为5.98 m2/g。随裂解温度的提高,污泥生物质炭的产率、含水量、电导率、挥发分、阳离子交换量显著下降,全碳、氧、全氮、氢含量、有效磷和铵态氮均逐渐降低,pH和灰分含量显著增加。将污泥制备成生物质炭,是安全处置污泥的有效途径,低温制得的污泥生物质炭具有更大的提高土壤肥力的潜力,而高温制得的生物质炭在改良土壤酸性的应用上具有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2.
《中国瓜菜》2019,(12):41-44
为了解不同秸秆生物炭对马铃薯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设置了生物炭用量分别为0、100、150、200、250g·株~(-1)的5个处理5次重复的田间试验,收获时,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土壤生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秸秆生物炭施用量为200 g·株~(-1)为宜,与对照相比,马铃薯产量提高了38.5%,块茎中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了13.5%、21.4%和30.5%,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17.6%、15.4%、34.3%、79.3%,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平均吸光值)、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分别增加77.8%、21.7%、10.7%、82.3%。  相似文献   
23.
《畜禽业》2015,(1):78
<正>除了针对原发病进行积极的治疗外,治疗腹泻还应清肠制酵,清除胃肠道内的病菌、毒素、有毒物质。常用的药物是鱼石脂、大蒜酊、芳香氨醑。药用炭(活性炭)能够吸附大量的气体、化学物质和细菌毒素,还能附着于肠黏膜表面,减轻有毒有害物质对肠黏膜的刺激,也是很好的清肠制酵药物。如果一时找不到药用炭,也可  相似文献   
24.
25.
孙鹏  付丽伟  刘善良 《现代农业科技》2023,(22):119-122+135
保障水稻稳定增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水中的农药、化肥、重金属等物质随稻田尾水流出,排入周边水域,易造成水体面源污染。生物炭具有原材料丰富、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离子交换能力强、成本效益高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修复领域。生物炭经适当改性能增加吸附活性位,提高吸附性能。在促沉净化材料中添加生物炭或生物炭基材料,可增强稻田面源污染促沉净化装置效能,提高稻田尾水利用率,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本文介绍了稻田尾水的特点、常见处理技术及治理意义,阐述了生物炭及生物炭基材料在稻田尾水净化中的应用,展望了稻田尾水防治工作待深入开展的方向,并提出了生物炭材料在参与废水处理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生物炭成为近年来农林、环境及能源等诸多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为废弃生物质利用、生物能源生产、土壤改良培肥、肥料创新、温室气体的减排等提出了综合解决方案。通过对近年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对生物炭技术发展历程、生物炭特性、土壤改良及作物增产理论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生物炭在农业领域中更广泛的应用提供思路,并对我国开展生物炭的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以宁夏贺兰山东路风沙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等碳量秸秆、生物炭还田后土壤、微生物、胞外酶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为农田养分调控和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秸秆和生物炭还田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C)、全磷(P)、速效氮(AN)、速效磷(AP)浓度显著增加,且生物炭还田优于等碳量秸秆处理.而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土壤全氮(N)浓度影响不显著.土壤C/N、C/P、N/P、AN/AP变化范围在10.1~10.9、7.4~8.2、0.7、2.7~3.4.且N/P、AN/AP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显著增加,随生物炭还田量的增加显著降低.生物炭还田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显著高于等碳量秸秆还田.而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与胞外酶化学计量比均显著高于等碳量生物炭还田.相关性分析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AN与碱性磷酸酶(AKP)极显著负相关,与β-葡糖苷酶(B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MBC、(BG+CBH)/AKP、(NAG+LAP)/AKP、MBN/MBP极显著正相关.生物炭还田后土壤AP与BG、α-纤维素酶(CBH)、LAP、NAG、MBC、MBN、(BG+CBH)/AKP极显著正相关,与MNC/MBN极显著负相关.综上,生物炭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浓度和微生物量,而秸秆还田更有利于维持土壤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28.
于2019—2021年采用再裂区设计,设置氮肥、生物炭和脲酶抑制剂3个因素,主处理设5个氮水平:0、75、150、225 kg·hm-2和300 kg·hm-2,副处理设2个生物炭水平:0 t·hm-2和7.5 t·hm-2,副副处理设2个脲酶抑制剂水平:0%和2%,共20个处理,研究氮肥配施生物炭和脲酶抑制剂对夏玉米-冬小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夏玉米和冬小麦产量、植株氮素吸收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收获指数以及夏玉米地上部生物量,较不施生物炭处理分别增加4.4%和2.9%、2.3%和3.0%、25.8%和13.5%、4.9%和6.1%、4.5%;氮肥单独配施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夏玉米和冬小麦产量、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且氮肥和生物炭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施用脲酶抑制剂显著增加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较不施脲酶抑制剂处理分别提高1.5%和3.0%;氮肥单独配施脲酶抑制剂可提高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但氮肥与脲酶抑制剂无显著...  相似文献   
29.
棉秆粉碎收获机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新平 《农业机械学报》2003,34(4):60-62,56
利用旋转甩刀的切割及冲击作用对棉秆进行粉碎,并利用甩刀高速旋转产生的惯性和气流对粉碎的棉秆进行抛送。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探讨,对棉秆粉碎收获机的基本原理、主要部件及技术参数,尤其是甩刀转速进行分析、设计,设计了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棉秆粉碎收获机。  相似文献   
30.
研究旨在分析添加不同水平糖蜜、乳酸菌对棉秆微贮发酵品质影响。试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共8个处理,分别添加4%(A)、5%(B)糖蜜及0 (L0)、0.1%(L1)、0.2%(L2)、0.3%(L3)植物乳杆菌对棉秆进行微贮。分别于发酵第1、7、15、30、60 d取样,分析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结果显示:单独添加糖蜜或与植物乳杆菌组合添加均可提高棉秆微贮的发酵品质。发酵60 d,各处理pH值最高为4.22,5%糖蜜水平下L2、L3微贮棉秆的乳酸(LA)、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干物质(DM)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5%糖蜜水平下L2、L3微贮棉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处理(P<0.05);5%糖蜜组微贮棉秆的氨态氮/总氮值(NH3-N/TN)显著低于4%糖蜜组(P<0.05)。研究表明,添加糖蜜与植物乳杆菌能够有效提高棉秆发酵品质,改善发酵特性;从实际生产角度考虑,推荐糖蜜添加量为5%,植物乳杆菌添加量为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