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20篇
基础科学   100篇
  17篇
综合类   471篇
农作物   68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03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4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董帅厅  张海清  刘爱民  夏纵印  曹衍  苏和  张青  蔡鹏 《种子》2019,(10):140-144
为探究机械化制种父本最适宜的基本苗数和栽插规格,选用4001S/黄莉占制种组合,设计父本2株、4株和6株3种不同基本苗数,20cm×30cm、24cm×30cm、32cm×30cm、20cm×(20~40)cm和25cm×(20~40)cm五种不同栽插规格,2期播种同时栽插,研究了供试父本群体的苗情动态、抽穗开花动态和穗粒结构。结果表明:采用机插秧6株苗能够显著增加父本的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并能增加单位面积颖花数;采用20cm×(20~40)cm和25cm×(20~40)cm两种栽插规格能够显著提高最高苗、有效穗和单位面积颖花数,且25cm×(20~40)cm规格的盛穗历期最长,达到5d;2期父本播期相差6d,抽穗历期可延长1d。说明父本黄莉占以单穴6苗并按20cm×(20~40)cm或25cm×(20~40)cm规格机插可以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颖花数。  相似文献   
32.
【目的】秸秆还田方式影响土壤和肥料中养分的有效性,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还田方式下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为水稻人工插秧和毯苗机插技术选择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6-2018年在成都温江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试验田进行,以籼型三系杂交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秸秆不还田(S0)、覆盖还田(S1)和翻埋还田(S2) 3种还田方式,副区为人工插秧(HT)和毯苗机插(MT) 2种栽插方式,氮肥用量为N 135 kg/hm^2,按基肥∶蘖肥∶促花肥∶保花肥=3∶3∶2∶2的比例施用。磷肥(过磷酸钙)用量为P2O5 90 kg/hm^2,作基肥一次施入;钾肥(氯化钾)用量为K2O 150 kg/hm^2,施用比例为基肥∶穗肥=7∶3。分别于分蘖盛期、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采集茎鞘、叶和穗样品测定干物重和氮含量,计算不同时期氮素积累、转运及氮素利用效率。【结果】秸秆还田方式对人工和机械插秧水稻产量、植株氮素积累及氮素利用具有显著影响。1)与S0相比,S1、S2处理提高了水稻产量,抑制了水稻分蘖盛期氮素积累,促进了拔节期至成熟期各器官及植株氮素积累,提高了植株氮含量,S1效果优于S2,且S1提高了氮素茎鞘转运量(44.1%)、茎鞘转运率(10.2%)、叶片转运量(23.5%)和穗氮增加幅度(21.2%),S2仅提高了氮素茎鞘转运量(24.7%)、茎鞘转运率(6.5%)和穗氮增加幅度(16.7%)。氮肥农学效率和氮素回收率表现为S1> S2,但S1、S2氮素的稻谷生产效率均有所降低。2)分蘖盛期至拔节期,HT处理的水稻各器官氮素积累、各时期植株氮素积累、氮素转运和产量均大于MT处理的,氮素回收率则显著低于MT处理的。秸秆还田方式对不同栽插方式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程度不一,分蘖盛期HT处理的氮素积累以S2处理最小,MT处理则以S1最小。两种栽插方式下拔节期至成熟期氮素积累和转运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及吸收利用率均以S1处理最大。【结论】从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来看,人工插秧和毯苗机插均适宜采用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模式,并以覆盖还田结合人工插秧方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33.
经过我们几次实地试验所得的结果,证明春耕可以彻底解决螟灾,光指出以往春耕所以解决不了螟灾的原因:一、以往春耕,各地先后不齐。耕得早的不必说,当然是好的;耕得  相似文献   
34.
栽插密度及方式对杂交水稻"红莲优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杂交水稻“红莲优6号”为材料,通过3种不同栽插密度及方式来构建不同的群体结构,研究群体结构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密度(2.7×105穴/hm2)和栽插方式(宽行窄株)有利于杂交水稻组合“红莲优6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提高。密度和栽插方式主要影响群体叶面积指数、植株个体光合速率和群体内部光环境,对品质的影响,主要是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  相似文献   
35.
销售向导     
  相似文献   
36.
37.
由于直播稻播期偏迟、草害重、异型稻发生面积大等弊端难以获得高产稳产。通过推广机插秧,才能获得高产稳产。培育壮秧是确保机插秧推广成功的关键,本文重点介绍秧苗的培育和亩产700kg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8.
氮肥施用和移栽密度作为水稻生产的主要栽培技术,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栽插密度对水稻群体结构产生较大影响,适宜的栽插密度能有效地利用光能,充分地利用地力,保证个体的正常发育和群体的协调发展,使单位面积上穗数、粒数和粒重得到统一,从而获得高产。各种营养元素中,氮素是影响水稻产量的最活跃的因素,氮素营养状况与水稻的生理特性、产量形成等有密切的关系。柳金来等研究也表明,当氮素施用水平由低逐渐增高时,产量随氮素用量的  相似文献   
39.
信息集萃     
《四川畜牧兽医》2012,39(8):61-62
四川7月生猪价格监测:生猪价格底部运行猪粮(料)比下穿均衡线据四川生猪监测预警系统监测,2012年7月份,四川生猪均价低位震荡,饲料原料涨幅减缓,猪粮(料)比下穿均衡线,散养及规模养殖效益同比减幅较大。  相似文献   
40.
为了对遵义红薯大面积生产提供依据,进行了脱毒红薯不同栽插时期试验。结果表明:红薯随着移栽期的推迟,生育期缩短,藤蔓产量、单窝薯块个数降低,但小薯所占比例减少,薯藤比增加,红薯产量也逐渐降低。红薯产量以5月5日移栽的最高,达31200kg/hm2,藤蔓产量以4月20日移栽最高,达32232.0kg/hm2。综合考虑,红薯以5月5日移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