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562篇 |
免费 | 738篇 |
国内免费 | 182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026篇 |
农学 | 1667篇 |
基础科学 | 540篇 |
1832篇 | |
综合类 | 12148篇 |
农作物 | 1128篇 |
水产渔业 | 798篇 |
畜牧兽医 | 6966篇 |
园艺 | 2341篇 |
植物保护 | 6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0篇 |
2023年 | 824篇 |
2022年 | 964篇 |
2021年 | 1002篇 |
2020年 | 779篇 |
2019年 | 916篇 |
2018年 | 456篇 |
2017年 | 750篇 |
2016年 | 851篇 |
2015年 | 905篇 |
2014年 | 1389篇 |
2013年 | 1219篇 |
2012年 | 1696篇 |
2011年 | 1778篇 |
2010年 | 1567篇 |
2009年 | 1667篇 |
2008年 | 1755篇 |
2007年 | 1493篇 |
2006年 | 1299篇 |
2005年 | 1217篇 |
2004年 | 848篇 |
2003年 | 818篇 |
2002年 | 653篇 |
2001年 | 714篇 |
2000年 | 475篇 |
1999年 | 412篇 |
1998年 | 401篇 |
1997年 | 348篇 |
1996年 | 329篇 |
1995年 | 367篇 |
1994年 | 336篇 |
1993年 | 269篇 |
1992年 | 259篇 |
1991年 | 305篇 |
1990年 | 249篇 |
1989年 | 228篇 |
1988年 | 84篇 |
1987年 | 52篇 |
1986年 | 39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3篇 |
1975年 | 5篇 |
1965年 | 6篇 |
1958年 | 8篇 |
1957年 | 12篇 |
1956年 | 10篇 |
1953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飞廉悬浮细胞的生长及黄酮类物质代谢合成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细胞的不同生长时间添加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在接种后不同时间测定细胞的鲜重和黄酮含量,考察不同盐胁迫时细胞生长和黄酮代谢合成的影响。[结果]在接种后第6天,往培养基中加入40mmoL/L的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处理,飞廉细胞的鲜重为对照组的0.930倍,黄酮类物质的舍量为对照组的2.015倍。[结论]盐胁迫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飞廉悬浮细胞中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但对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3.
994.
怒江濒危鱼类角鱼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怒江角鱼(Epalzeorhynchus bicornis)4个群体共70尾个体的线粒体DNA cytb基因序列,以探讨种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1140 bp的cytb基因共检测到13个变异位点,70个样本得到16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为0.579,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070,遗传多样性表现为较低。木城群体和泸水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远0.00080,泸水群体和道街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00059。Fu′Fs中性检验和碱基岐点分布分析暗示了角鱼在历史上曾经历过遗传瓶颈和种群扩张。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群体间总遗传分化系数Fst=0.0049(P>0.05),几乎所有变异均来自于群体内,群体间未出现遗传分化,提示群体内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995.
鱼类在不同的生态及生理条件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并且在自然界中都会呈现自己特定的体色。鱼体真皮层中含有4种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及鸟粪素细胞。前3种色素细胞内的色素颗粒在神经及体液调节下,产生位移或数量的增减,及色素细胞数量的变化,加上鸟粪素细胞的特殊反光作用,使鱼体呈现不同的颜色。 相似文献
997.
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是有毒的三苯甲烷类化学物,是一种工业染料,常被用作鱼类或鱼卵寄生虫、真菌或细菌感染的防治药物,也有运输商用来消毒,以延长鱼类在长途贩运中的存活时间。但在应用及随后的研究中表明,孔雀石绿对人及哺乳动物有较高的毒性,主要表现在:①孔雀石绿对哺乳动物具有细胞毒性:会导致肝、肾、心脏、脾、肺、皮肤、骨骼等器官组织的损害;②致癌:孔雀石绿可以诱发大鼠肺、胸和卵巢肿瘤;③致突变:孔雀石绿致基因突变试验结果为阳性;④致畸:孔雀石绿对妊娠兔子,大鼠和小鼠都有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本文报道了鲮鱼脑垂体的形态结构,以及雌鲮鱼在药物催产前后和诱导产卵前后,中腺垂体嗜碱性细胞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9.
微藻固定化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在固定化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将游离的微藻细胞固定或包埋在载体上,细胞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培养液具有相对流动状态的一种培养方式。目前,固定化微藻技术的研究也仅仅限于初步阶段,主要倾向于固定化微藻的生理特点、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肥料生产以及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而与水产养殖技术结合的较少,有关的研究还局限于少数藻种的固定化与应用。现将微藻固定常用的方法以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从鲷科鱼类中黄猪鲷(Sparus latus)、黑鲷(S.macrocephalusM)、真鲷(Pagrosomus major)和平鲷(Rhabdosargus sarba)的线粒体DNA扩增出约430bp的细胞色素b(Cytb)基因,经Clastal X同源排序后得408bp序列,对该序列进行分析并结合GeneBank中黄鲷(Taius turnifrons)、灰鳍鲷(S.berda)、犁齿鲷(Evynnis japonica)和高背四长棘鲷(Argyrops spinifer)的该区段DNA序列比较,共发现126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30.7%),序列中的转换大于颠换,碱基替换多发生在密码子的第3位点。黑鲷和灰鳍鲷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差异为3.8%;而黄鲷和平鲷的亲缘关系最远,序列差异为21.7%。用MEGA2.1软件中的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将上述8种类分为4组,其中黄鲷属、平鲷属和鲷属分类的结果与形态分类学的观点一致;而传统分类上把犁齿鲷、真鲷和高背四长棘鲷归为3个不同属,在本研究分子系统树中,这3个属却聚成一支。本研究目的在于从分子水平上阐明鲷科鱼类的分类与系统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